目录
3.1 codebookMode=1的1流多天线type1码本
4.2 codebookMode=2的两流多天线type1码本
一、概述
本人很多年从事的一直是无线通信的物理层相关的工作,因此以前对于协议的了解,仅限于某某信道、调制编码方式等方面。最近开始做MIMO相关的项目,才深深感受到5g技术的精华所在。多天线MIMO增强技术,个人认为是数学与电磁波结合的完美应用。多天线阵列在移动通信中的主要作用是波束赋形、空间分集、空间复用和干扰管理。波束赋形可以理解为将天线增益最大的合并到某个特定的目标方向。空间分集可以理解为利用多天线的无线信道增益,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空间复用是指利用多天线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
众所周知,MIMO实际上是对利用天线阵列的无线信道增益来解决效率/增益的问题。众所周知,只有当预编码矩阵与实际信道完美匹配时,MIMO才能得到最大的增益。因此预编码矩阵实际上与无线信道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实际的通信中,信道是无法提前预知的,那么该如何来获取最佳的预编码矩阵呢。在TDD系统中,由于上下行信道都是同一个频点,可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来恢复需要的信号。在FDD系统中,下行链路可通多CSI-RS信号来测量,终端通过CSI反馈告知基站最佳的预编码矩阵(码本)和传输数据流数。上行可通过SRS探测信道,通过DCI反馈到终端。为什么不用PDSCH/PUSCH的DMRS信号来测量呢?因为单纯的业务信号的DMRS,只能测量使用的天线的信道,并不能获得所有的信道状态信息。
那么获取了信道状态信息后,是将信道的状态信息全部反馈给基站么?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节约CSI反馈的负载,一般会事先设计有限的码本集合。终端通过CSI信息估计出信道后,在码本集合中选择具有最佳性能的码本,将该码本的一些基本信息反馈给基站,基站再通过这些信息计算发送给该终端的码本。
关于UE上报的CSI一节,在协议38.211里面有详细的描述。NR支持的CSI包括CRI、RI、PMI、CQI、LI。其中CRI用来指示基站传输的一个CSI-RS资源集合中的一个CSI-RS资源。RI用来指示信道矩阵的秩(自由度,决定信号发送的最大流数)。PMI用来指示预编码矩阵。
在NR 下行传输中,PMI也就是预编码矩阵,也就是所谓的码本,实际上就是一组矩阵的集合,可以将数据流定向的映射到不同的天线端口。预编码集合中的不同的码本是正交的。NR可支持两种码本方式:Type1和Type2。Type1是最基础的码本方案,一般用于单个用户MIMO系统,包含单面板和多面板两种方式。Type2则应用于多用户MIMO系统。本文主要介绍协议中关于type1的码本设计。
二、2天线 1/2流 type1码本
Type1 2天线端口的1/2流数据的码本如下,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对于2天线1流数据,预编码矩阵W为2x1维,2天线2流数据,预编码矩阵W为2x2维。
三、多天线1流 type1码本
再来看1天线大于2天线端口的码本计算如下:突然从没有参数的低阶跃迁到以下全是各种参数和上下标的版本,初次见面手足无措。但不要慌,它依然是一个矩阵,维度为(天线端口数)x1维。
3.1 codebookMode=1的1流多天线type1码本
首先分析codebookMode=1的1流多天码本,比较容易入手。
这里的即多天1流数据的预编码矩阵,下标很多。协议对于里面的参数
、
定义如下:
到此处参数依然很多,但只要慢慢梳理机会比较明朗。协议里面的、
是指发射天线阵列的参数,
指水平维度天线阵子的个数,
为垂直维度天线阵子的个数。
为水平维度的过采样参数,
为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参数。NR天线都是有两个方向的极化天线,一个
、
配置的天线面板,总共有
个天线端口数量。可形成
的波束网格。NR下行可支持的
、
组合与天线端口数量的配置如下表:
分析上述表格5.5.2.2.1-5,中上标1表示该预编码矩阵用于1流数据的赋形;
表示选用的是水平维度的某个正交方向上的预编码矩阵,其取值范围为{0,1,...,
-1},与
一一对应;
表示选用的是垂直维度的某个正交方向上的预编码矩阵,其取值范围为{0,1,...,
-1},与
一一对应;
则对应的是频率选择性的极化参数因子,该因子在不同频段极化值不同,因此有时候码本会有‘wideband’和‘subband’之分,在table5.5.2.2.1-5中的取值范围为{0,1,2,3}。此时再分析表格中的
的下标实际上指示的是
与
、
与
、
与
的对应关系。
举例1:推导4天线端口,(N1,N2)= (2,1),(O1,O2)=(4,1)的type1 1流码本集合。
根据前面的描述,该码本集合中一共有8个矩阵,每个矩阵都应该是8x1的矩阵。
根据协议公式,当N2=1时,。此时的
预编码矩阵可表示为:
,
终端可通过CSI测量得到的矩阵向量与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求得性能最佳的(
的最佳取值)和
(
)通过CSI反馈上报给基站,基站可根据上报的
和
计算出预编码矩阵。由于此案例中的N2维度为1,所以
(
)就只有一个取值。
3.2 codebookMode=2的1流多天线码本
协议38.214中关于codebookMode=2 的1流多天线码本集合定义如下,这种与codebookMode=1的定义稍有不同,分为两种情况。N2>1的时候,的取值范围发生了变化,改为0,1,..,
-1;
的取值范围也发生了变化,改为0,1,..,
-1;
的取值范围为0~15,一共有16个取值。每种取值下,
与
,
与
,
与
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举例其中的
=6的情况,此时
=2
+1,
=2
,
=mod(
,4)。N2=1的计算同理。
四、多天线两流type1码本
协议38.214给出的多天线两流type1码本集合表格如下。有了前面的经验后,两流的码本计算就比较容易了,与1流的码本计算相比,矩阵的维度变成了x2维。
的第一列与1流码本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一样,但是其多了第2列
。
4.1 codebook=1的两流多天线type1码本
下面将讲解如何计算第二列。再仔细分析table 5.2.2.1-6表格,其中2流预编码矩阵也定义为,根据之前的经验,
则对应于
的取值范围,
对应于
的取值范围,
对应于
的取值范围,
则对应于
的取值范围,
则对应于
的取值范围。
、
、
的取值范围再tabe 5.2.2.1-6中有定义。那么
和
的定义如下两表:可见根据N1和N2的配置不同,(
,
)的取值不同,有4中情况,对应于
=0,1,2,3。这就是CSI report中的
的来源。
中的
即
,将参数
和
代入之前的DFT向量计算中而已。
4.2 codebookMode=2的两流多天线type1码本
有了前面codebookMode=2的1流多天线type1码本的计算经验后,2流的就比较容易理解。也是各个参数、
、
y与m、n、l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取值范围也不同,计算的时候注意代入参数的转换。
五、多天线3流type1码本
3流多天线码本也分两种模式,只不过不再是按照mode分,而是根据天线端口数不同来区分。codebookMode=1和2,天线端口数小于16时,与两流类似,对了第三列,与第一列的变化仅仅是后面极化方向上乘了负号而已。
codebookMode=1和2,天线端口数大于16时,码本计算表格如下图:
依然是3列,但每一列的组成方式与前面不同,引入了和
。
其中的计算方式如下:水平维度的DFT矢量exp里面不再是2pi,变成了4pi。
的计算方式如下:
此时与
、
与
、
与
、
与
是一一对应的,计算时可直接带入。
4、5、6、7、8流的type1多天线预编码矩阵仅仅是在维度上的扩充,以及与
、
、
、
的对应关系上的不同,此处不再赘述,运用以上的方法,均可推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