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先说几个有意思的事情,之前罗永浩提到撞衫这个词,他的意思是这个词是商业创造出来的,因为人类一般对同类或者同种兴趣会有吸引力,而不是去排斥它,比如说我喜欢运动,刚好你也有兴趣,那么我们会有话题或者机会一起聊天、锻炼。但是“撞衫”却违反了人性的这种行为,明显是被创造出来的。
这里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在日常中要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被动接收信息,很容易被洗脑~
在读《资治通鉴》秦纪、汉纪,会有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刘邦可以打下大汉江山,而项羽一开始那么雄厚的资本最后折戟?李广的战力不在卫青之下,也取得一定成绩,为啥混得没卫青好呢?为什么汉武帝刘彻一开始很看好刘据,但是最后却将他赶尽杀绝?
# 项羽跟刘邦博弈
这期之前冯唐老师有提过,就是项羽是匹夫之勇,而刘邦是成事之德,成事之能力,两者不同,前者街头小混混,后者霸道总裁,哈哈哈。
我这么理解吧,一个是将的品质,一个是帅的品质,项羽的武力可以说也是很牛皮,在后面被汉军围捕的时候突围一人打死几百人,这个是将的突出品质,但是他很多门客后面都跑去刘邦那了,一方面利益没有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是人才管理也不行。刘邦知人善任,听从谋士的建议,他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在团队里面不是说自己在战斗,而是一个集体在战斗,管理者的品质。
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刘邦的品质更适合带领团队,项羽更适合一线大头兵,这个让我想起第一篇的内容,先有相,就是未来的领导者是什么样子的,下来是具备的品质,然后映射为当下的行为。
这大概就是以前为什么那些牛逼的人都会看相。
另外一个冯老师也谈到,成事可以努力,但成功需要靠命。是啊,哪怕是鸿门宴嘎了刘邦或者后面哪一步出差异,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格局变革,最后偏偏是刘邦赢了,也有命运的味道在里面~
持续成事,而不是持续成功
对于我们的启示:
- 保持良好的习惯、行为
- 多读书,学会改变内在品质、思想
# 李广跟卫青的差别
在汉朝的时候,匈奴经常来犯,李广跟卫青都取得一定的战绩,但是李广到老都没有被分封,而卫青一步青云,势力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点我认为跟上面的一样,就是李广是将的品质,而卫青是有手段的,李广得罪了权贵,而卫青在这方面处理关系做得比较好。当有个将领在外面犯事了,他没有直接去解决,而是去请示,不做越权的事情,比较有谋略的一个人,还是品质上不太一样的。
有另外一个对我们的启发: 1、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最难把控的,越是软弱越容易被打压,越是刚强又容易断,所以男人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阿哈哈哈
在我总结里面,说白了,对自己约束,对别人约束,你的原则是什么?这个值得去思考的,顺从别人,还是跟随自己的想法,还是讨论得出最终结果,还是说有权重的折中。
# 汉武帝对刘据态度的变化
在《资治通鉴》里面,一开始我们看到刘彻对太子十分看好的,因为连年的战乱,导致百姓生活不佳,缺乏生产力,而刘据为人比较谦虚稳重,适合稳定局面。但是后面有个有名的“巫蛊之乱”,由于迷信、听信谗言,最终刘据是被嘎了。这个态度是完全180度转变的,令我感觉十分好奇。
从人的性格来讲,有差别是正常的,我们上面也讲了人类对自己同类兴趣、性格的人会相互吸引的,性格不一样会有隔阂也是正常的,但是关键是他们不同性格导致新旧势力的冲突,利益冲突,最终促发这个事件。
给我的启发:
1、如果你跟老板的同频的,可能会成为嫡系,即使不同频,那利益也要一致,这就是我之前提到把蛋糕做大。
究竟把谁的蛋糕做大呢?
把团队的蛋糕做大,把老板的蛋糕做大,顺便把自己的蛋糕做大。
# 总结
历史是一本无言的书籍,即使那些离我们很远的人物,他们的事迹都在无时不刻的教我们,看书的时候需要用心的看,带上好奇心的思考,总会有所收获。
命运车轮滚滚,滚滚长江浪淘尽,人在时间面前很渺小,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去改变,持续成事,而不是追求持续成功,然后努力修炼我们的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