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扫盲下,可能部分人对大小核是什么还没有概念。
英特尔从12代酷睿处理器开始正式采用了全新的架构设计----异构混合架构。主要就是通过P-Core性能核+E-Core能效核设计,这种设计也被习惯性地称为“大小核”。
就“大小核”来说,首先要清楚的,在一个大小核异构架构下,大核是相对于小核而大的,小核是相对于大核而小的,如跨越系统平台单纯说小核一定就小,大核一定就大,无疑是不够严谨的。
对于大小核设计,很容易被误导的是,“大小核”就是简单描述核心的大小。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这种描述忽略了大与小的参照系,在一个拥有大核心和小核心的异构架构中,大小核的界定除了考虑到核心面积之外,其实还要考虑到其发挥的作用。
在这种异构架构中,P-Core,即所谓的大核主要通过高频率与超线程负责重负载任务;而E-Core,即所谓的小核则主要负责较轻负载任务,以及多线程性能吞吐与协同能力。类似于ARM架构下的异构设计,一个核心主要负责性能,另一个核心主要负责低能耗,区别于ARM,PC机12代酷睿中的“小核心”并不是单单负责低能耗,还要承担起更重负载的多线程任务。
大概的优先级排序为 大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