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方法,拯救你平淡的数据分析报告

 
 

94ea52eb538526fb21bc26ee03ac1772.gif

 
 
公众号后台回复“图书“,了解更多号主新书内容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来源:接地气学堂

为什么“数据分析报告太平淡,只是陈述事实,没有建设性意见”是很多企业的抱怨。

“数据分析建议要可行,有建设性,能产生效果”也是很多企业的要求。

问题是:咋做到呀!

_(¦3)∠)_

通常来讲,有四种方法,可以从数据中推导出高质量、可落地、可见效的分析结论。但是,并没有一种方法是包治百病的仙丹。每种方法都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和难点,今天和同学们系统的分享一下,以供参考。

方法一:标杆分析法

标杆分析法的思路很直接:找一个做的好的标杆,直接复(chao)刻(xi)标杆的做法。既然别人这么做能成功,那理论上我们这么做也能成功。

标杆分析法的步骤:

  • 明确要分析的业务线及分析目标(收益最大化?增长速度最快?用户体验最好?)

  • 在该业务线中,围绕目标,寻找可作为标杆的对象(目标不同,标杆自然不同)

  • 剔除异常情况,归纳。比如运气/行业红利/特殊资源(确保标杆可复制性)

  • 总结标杆特征,导出分析建议(学习1、2、3、4做法,即可成功)

  • 进行测试,检验标杆效果(最后行不行,还得试一试)

比如,做销售分析,在推导分析结论的时候,就不是简单地说:“销售业绩低了,建议搞高”。而从销售队伍中树立标杆,总结特征,复制行为(如下图)。

abd3cf0cd02a2994c3c23ea135e8f9ec.png

标杆分析法适用性很广,但是有三个明显缺点

  • 缺点1:异常难剔除。所谓“失败的大致相同,成功的各有特色”,一般标杆都或多或少有不可复制因素,很难让人100%信服。

  • 缺点2:特征总结难。相当多特征是难以量化的,特别是人主观努力与个人素质。

  • 缺点3:时代局限性。有些方法在过去管用,现在不见得管用。

5c90005c5097d4919b12b99a287f4b57.png

特别是在复制外部标杆的时候,常常因为数据采集不全,导致找一个“外表内美,内部拉胯”的同行案例做标杆,此时就更容易翻车。

方法二:业务诊断法

业务诊断法的思路也很直接:找到目前业务哪里做得不好,哪里不好就改哪里,改完就好了。注意:所以叫业务诊断,是因为最后输出的结论,应该是指向一个具体的业务行动,而不是简单的扔一个“XX指标低了,要搞高”出来(如下图)。

d7d3e1555a965f40bf0f374d3c1a2569.png

做业务诊断法的步骤:

  • 第一步:建立监控指标(一般做漏斗分析,或拆解分析)

  • 第二步:树立判断标准(现有判断好坏的标准,才能下结论)

  • 第三步:发现当前短板(转化漏斗最弱一项,拆解中最弱一项)

  • 第四步:追溯业务问题(这里的弱,是因为运营/产品/价格/……导致的)

  • 第五步:给出诊断建议(基于业务条件,评估改善可行性,给出建议)

这里最难的就是第四步。想做好第四步分析,需要对业务流程做详细拆解,并对具体做法打标签,才能做深入分析(如下图)。

d81630ff069d76d521df988ab1a5f281.png

注意:第五步给建议的时候,也可能不是哪里弱补哪里,而是“以强补弱”(如下图)。

984b113c2eb6480f1612b51a6b34ca87.png

这样基于业务现状+历史数据,对建议进行简单的可行性评估后再给出,会让建议更有说服力。

业务诊断法的缺点是很明显的:第四步容易被卡住,成为业务方互怼的导火索。特别是问题发生在转化漏斗的末端,大家都有责任的时候,更容易引发争吵(如下图)。

023b48efc10c739453057a7fc1fcb260.png

此时,需要花特别多的精力,把这帮人的各种说法论证清楚,不然分分钟会被人当成对战的棋子,怼得死去活来。

方法三:机会识别法

机会识别法和标杆分析类似,但是不是拿整体作为参照对象,而是从细节里找思路。最典型的,比如发展了一群客户,质量有高有低,这时候有两个典型的做法:

1、从现有用户里,挑出高质量群体,单独看该群体画像,思考如何做大该群体。

2、从用户画像角度,挑出理论上高质量群体,再看目前获取数量,思考如何做大。

(如下图)

389ecf8d88a25db2675c14d608fa43ff.png

这样就是所谓的:机会点识别。所以叫机会点,是因为:到底是否能做大,做大了到底好不好?在眼下是不清楚的。

很有可能顾此失彼,为了服务一个群体,得罪其他用户

很有可能因小失大,多赚了一个群体钱,流失其他用户

很有可能镜花水月,单一群体数量太少,无法撑起大盘

总之,得实验,实际测试几次,才只能看出数据变化。这也是机会识别和标杆分析最大区别,标杆分析看得是实际上已经成功的样本,机会识别的,真的就只是一个机会。

机会识别法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严重依赖业务配合。如果业务方懒得给出配套方案,那就永远无法测试这个机会点到底能不能成。

更糟糕的是,在没测试前,到底是不是机会,是无从定论的。于是,业务方会简单按照:是否这个机会与老板观点一致,进行判断。总之,老板说这个好,这个就好。老板没说过,那就不好……这更让客观的机会识别无法进行了。

方法四:概念测试法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基于已发生的数据做推导的。也可以完全没有数据,凭着业务方灵光一闪:“我有一个好点子!”然后直接拿来测试。这是完全OK的。常用的ABtest方法也是满足这一需求。

但注意,很多业务上测试,实验的是一整个流程的SOP,并非一个孤立的页面。因此在设计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对测试的流程做好拆解,在可能影响实验的节点上,打好业务标签,这样才能在事后分析的时候有据可循,做迭代的时候也有方向。不然只看最终的结果,还是看不出所以然来(具体拆解方法,参考业务诊断法的做法)。

概念测试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概念是人提的,数据不会撒谎,人会

比如:为了维护自己面子,即使新版本改善不明显,也非得说丫明显。

比如:为了让自己见效,搞“瘸子里边挑将军”,把B方案做的明显烂,或者换汤不换药,搞个和A方案差不多的B来比,反正最后都是自己的主意胜出。

至于上线后对业绩改善不明显?好办,直接把锅甩给数据分析,说ABtest说的不准即可。

╮(╯▽╰)╭

深层思考:让数据见效真难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数据有没有用”而是“真的每个公司都能成为天下第一吗?”显然,很多公司在业务上是先天有短板的,老板缺乏远见,业务缺少能力,运作不够规范……反应在数据上,是:

  • 缺少内部标杆,躺在黄历上吃老本

  • 缺少业务标签,干业务全靠拍脑袋

  • 缺少测试动作,只在纸面坐而论道

  • 缺少合理的AB方案,拼命证明自己是对的

  • 缺少科学态度,在缺少以上四样的东西的基础上,指望数据分析师,凭借着现有数据库里残缺不全的交易记录,分析出惊为天人的救命仙丹

数据救不了这种公司,换谁来都不好使……

◆ ◆ ◆  ◆ ◆
麟哥新书已经在当当上架了,我写了本书:《拿下Offer-数据分析师求职面试指南》,目前当当正在举行活动,大家可以用相当于原价5折的预购价格购买,还是非常划算的:
 
 
数据森麟公众号的交流群已经建立,许多小伙伴已经加入其中,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关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相关内容,还没有加入的小伙伴可以扫描下方管理员二维码,进群前一定要关注公众号奥,关注后让管理员帮忙拉进群,期待大家的加入。

管理员二维码:


猜你喜欢

● 卧槽!原来爬取B站弹幕这么简单
● 厉害了!麟哥新书登顶京东销量排行榜!
● 笑死人不偿命的知乎沙雕问题排行榜

● 用Python扒出B站那些“惊为天人”的阿婆主!
● 你相信逛B站也能学编程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