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X年工作经验……数据科学新手小白如何积攒经验值?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图源:unsplash

 

几天前,Manuela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倾诉了一通作为数据科学小白的迷茫:“我学习了一些课程,也做过一些项目,但总有面试官对我说:我喜欢你的构架,但你没有达到我们的最低经验要求,多练练再来吧!”

 

这样的困惑很多人都遇到过。虽然笔者现在并不是一位求职者,但作为一名创业者,我对于找工作也有一些想法。如果我要找工作的话,我会采取以下这些做法。

 

课程与经验的差距

从一名在线机器学习课程的老师的角度来讲,笔者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在线课程是一种商品(很常见)。线上课程教授基础知识,接着你还需要通过亲身研究项目获得特定的知识。

 

所以笔者反问Manuela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说你已经学习了一些课程,做过一些项目,那么自己完成的项目与课程附带的项目相比又有多少?”

 

笔者这样定义经验: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自己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尝试过的事情。举个例子:你发现炉子烧得滚烫——你父母警告过你多少次了?

 

只有当你烫着了,才知道炉子烧的有多热。听父母的话相当于听老师的课程,当然,你可以聆听他们的教诲,但除非自己亲自下手尝试,否则知识不会真正深入人心。

 

在正式开始一份工作之前,积累经验值就相当于摸炉子。如果像笔者一样有课程证书和课程项目,并且正在寻找一种叫做经验的难以捉摸的东西,现在是时候问问自己:我摸过炉子了吗?

 

在入职之前就开始工作

 

图源:unsplash

选定一份中意的工作,然后开始放手去干,你也可以它当作研究的一部分。如果能通晓数据科学技能,就能摸清不同类型工作的需求。

 

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假设你正谋求一份自由职业,但所有工作机会都要求有一定经验。有一份工作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计算机视觉模型,以此来识别医生的某样工具是否陈列在手术台上。

 

你读了工作任务后想:“那一定很有趣,我超想干那个!”,继续读发现“它需要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心想:“我没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所以就不打算申请那份工作了”,接下来的一天都在沉浸在“看来我做这些工作还不够格”的想法中。

 

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决定是基于担忧,而不是基于提升自我的需求。你决定放弃申请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能力达不到要求。事实上,许多职业都需要在岗位上不断摸索历练。

 

所以应该怎么做呢?可以依照工作描述自己动手做那个项目。花一周的时间来构思并计划实施方案,花四周的时间付诸实践,然后用一周的时间来分享收获。最糟也不过是花了6周的时间试错(针对一个详细的问题)。运气好的话,你将得出一些可以向他人展示的项目成果(在无课程项目指导的辅助下)。

 

你注意到了这个项目,便自己动手去做了,并决定搭建一个概念证明。

 

至于医生工具的那个问题,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不同工具的图片,创建自己的数据集,搭建一个能检测工具是否缺失的模型,然后使用Streamlit把你的概念证明部署到一个面向用户的优质APP中。

  

举一个端到端的例子,笔者使用相同的步骤复制了Airbnb的便利程度检测。

 

如果将来的老板不把这种主动性算作“经验”,你也没必要去他那里工作。有一个现实案例:当Andrei(我的商业伙伴)和我为机器学习课程招聘助教时,我们聘用了那个已经自行解决过其他问题的学生,他在入职前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后续行动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永远不要把拒绝视作一件一锤定音的事。正如邮件里提到的,某些面试官说“你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经验值,多练练再来吧。”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目前还没有攒够经验值”,从善意的角度解读他的话语,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紧跟他们的节奏。不久后你就可以向雇主们展示你的成果了。

 

再次面对面试官时,你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您好,基于我们上次的谈话,我想让您明白我一直在磨练我的技术,这是我在此期间创建的项目。如果贵公司有任何职位空缺的话,希望可以重新考虑一下我。”

 

许多人都忘记采取后续行动。不只是面试,而是在很多事上都忘了后续跟进。任何一种关系都可以靠某一方的进一步行动得到提升。

 

生活中的许多结果是非线性的。如果有人给笔者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而笔者几个月内都忘了回复,那么可能永远都不会回复了。但如果他们跟进并提醒了笔者的疏忽,笔者很可能会在24小时内进行答复。

 

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总是可行,但是它相较于机械地求职显示出更多的主动性。

 

结识关键人物

 

图源:unsplash

一个公司的空缺职位并不会全部展示在招聘页面上,很多职位没有列出来。

 

笔者在一家科技公司的第一份的工作,是因为有人看见了笔者在LinkedIn上发布的内容,而碰巧那个人的朋友认识一个兴许会想见笔者的人。那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传奇人物。我们就我一直以来从事的内容展开了讨论,他问我下周是否愿意来实习一天。自实习那天的两天之后,笔者就收到了一份聘书。

 

有一点需注意,只有人脉是不够的。虽然远谈不上是大佬级别,但笔者还是具备一些真才实学的,至少不是傻傻地坐在那里,对pandas数据框架或者如何在堆栈溢出上排除和查找问题等事一问三不知。但人脉关系在这件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至少应聘的入口由此打开。

 

不过,靠人脉关系应聘工作很容易,但想升的更高、走的更远则更困难,自己应该找到正确的倾吐之人,和他们交谈,向他们展示自己一直以来从事的内容,采纳他们的建议,听取他们的反馈,提升自己的技术,紧跟他们的步伐并拿出自己的成果,最后要耐心等待聘书。

 

然而,如果是通过招聘启事应聘工作,这就行不通了。当然,理想化的世界里,公司只会选贤任能,但现实可能会让你失望:人们喜欢和自己亲近的人一起工作。

 

那么如何结识关键人物?如果靠互联网,那一定要简单明了。就像Manuela发给笔者的邮件一样,又短又亲切,开门见山地写出你的问题。

 

因为在LinkedIn上发了一条求职信息,笔者曾得到一个Airbnb的面试机会。不到一天,对方就回复说:“Daniel,你明天有空吗?”笔者最终并未获得这份工作,但可以确信的是,与向Airbnb的应聘入口直接投递简历相比,这种方式离成功更近。

 

当然,这种方式绝不是万无一失。可能你发出去一百封邮件,却无一人应答。如果“战绩”当真如此惨淡,那你处理事情的方式可能有待改进。

 

数字化是高效的,远程工作也正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但人们仍然喜欢面对面的互动。如果社交条件允许的话,要多参加一些活动,要多与人交流,要加倍努力才能跟得上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在做项目的X公司某位同行的步伐。

 

分享你的工作成果

 

图源:unsplash

如果你的主动出击均以失败告终,就让他们反过来找你。

 

首先要创造出些内容(成品或半成品)并对外展示。在过去三年里,笔者遇到的所有绝佳机会都是因为碰巧有人看见了笔者的工作成果(笔者自2016年始就一直在网上写作,从2017年开始写有关机器学习的文章)。

 

你也可以开通自己的个人博客,并将其作为自己工作成果的中心枢纽,围绕这个中心枢纽倚靠其他的社交媒体平台向外辐射发散。

你通常是怎么学习的?很可能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发现一篇超赞的相关主题的博客文章,最终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现在,你也能成为那样超实用博客文章的作者。

 

这与前文的建议相呼应:尚未入职之前就开始工作,并把相关成果展示出来(这就是经验)。

 

说实话,雇佣一个经验值为0的人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一大风险。降低这样的风险值,是我们找工作时必须要做到的事。

 

近期开课安排来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