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求两向量夹角_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说课稿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c83eabe6f4edc44d6692cb314f917b8.png

  一、说教材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

  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

  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

  (3)讨论式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

  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

  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1) 模的计算公式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

  (4)两个向量垂直的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第二部分是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加熟悉公式并会加以应用。

  例题1是书上122页例1,此题是直接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这个公式,并在此题基础上,求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公式例题2是直接证明直线垂直的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其实这一例题也是两个向量垂直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否为零是判断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题3是在例2的基础上稍微作了一下改变,目的是让学生会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这要有建立方程的思想。

  再配以练习,让学生能熟练的应用公式,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然后是学习小结(由学生完成)

  最后作业布置!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说课稿】相关文章: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说课稿

2.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3.《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测试题

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说课稿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反思

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说课稿

8.平面向量数量积练习题

9.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说课稿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首先,绘制有夹角平面可以通过绘制个不平行的向量来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1. 定义个不平行的向量v1和v2,可以通过构造个起点不同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向量来实现。 2. 计算这向量的叉v3,v3的方向垂直于v1和v2所在的平面。 3. 通过v1和v3构造一个新的向量v4,v4与v1所在的平面夹角为所夹角。 4. 将v1和v2所在的平面旋转至v1与x轴的夹角为0度,然后绘制v1和v4所在的平面。 代码实现如下: ```matlab v1 = [1, 2, 3]; % 定义向量v1 v2 = [4, 5, 6]; % 定义向量v2 v3 = cross(v1, v2); % 计算v1和v2的叉,得到垂直于v1和v2所在平面向量v3 v4 = cross(v1, v3); % 构造v1和v3的叉,得到与v1所在平面夹角为所夹角向量v4 % 将v1和v2所在平面旋转至v1与x轴的夹角为0度,并绘制v1和v4所在平面 theta = atan2d(v1(2), v1(1)); % 计算v1与x轴的夹角,单位为度数 R = [cosd(theta), sind(theta), 0; -sind(theta), cosd(theta), 0; 0, 0, 1]; % 构造旋转矩阵 v1_rot = R * v1'; % 将v1旋转至x轴正方向 v4_rot = R * v4'; % 将v4旋转至与v1所在平面重合 normal = cross(v1_rot, v4_rot); % 计算平面向量 [x, y] = meshgrid(-5:0.1:5); % 定义网格 z = -(normal(1)*x + normal(2)*y) / normal(3); % 计算平面方程 surf(x, y, z); % 绘制平面 xlabel('X'); ylabel('Y'); zlabel('Z'); ``` 对于向量夹角,可以使用`dot`函数和`norm`函数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向量的点dot(v1, v2)。 2. 计算向量的模norm(v1)和norm(v2)。 3. 通过点和模的乘计算向量夹角angle = acosd(dot(v1, v2) / (norm(v1) * norm(v2))),单位为度数。 代码实现如下: ```matlab v1 = [1, 2, 3]; % 定义向量v1 v2 = [4, 5, 6]; % 定义向量v2 angle = acosd(dot(v1, v2) / (norm(v1) * norm(v2))); % 计算v1和v2的夹角,单位为度数 disp(angle); % 输出结果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