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拥塞控制算法_WebRTC拥塞控制原理解析

本文介绍了WebRTC中的拥塞控制,特别是BBR算法在实时流媒体中的应用。BBR通过计算带宽和RTT来调整发送速率和拥塞窗口,确保平滑发送数据。在WebRTC中,BBR利用transport-wide-cc拓展实现UDP的ACK机制,通过不同模式调整带宽探测和RTT测量,优化数据传输效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b00cc170d5746e14585bd73dd9a95ad2.png

前言

WebRTC包含三种拥塞控制算法,GCC、BBR和PCC。其中,BBR一开始是针对TCP的拥塞控制提出来的。它的输入为ACK/SACK,输出为拥塞窗口(congestion_window)发送速度(pacing_rate)。BBR是怎样运用到UDP,甚至运用到实时流媒体传输之上的?拜读一下在WebRTC中关于拥塞控制的模块吧!

正文

一、平缓发送

9b75c83476169d73f998c48ab385f331.png

拥塞控制模块位于平缓发送这个区域。平缓发送指的是,不会将所有能发的包一股脑都发出去,而是根据拥塞控制模块计算出来的发送速率和拥塞窗口大小,将其平缓的发送出去,从而避免阻塞传输网络,导致RTT剧烈抖动。

这里对比TCP的Reno拥塞控制算法,Reno会维护一个cwnd,然后不停的发送包,直至inflight填满cwnd才停止发送,在收到ack时,释放in_flight,使其可以继续发送后续的包。

对于WebRTC的拥塞控制,它是一个定时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每固定时刻(min_packet_limit_ms_默认值5ms,这个值可能会变化)循环一次。拥塞控制算法会计算出当前可用带宽。接下来,计算 循环周期时间 ✖️当前可用带宽,这个值便是当前周期可发送的数据量的预算值。

b6076784c820115584bc8bae04eb164b.png

整体发送的数据量(throughput)理想情况下应该如图所示。每间隔5ms,会发送一些数据来填满带宽。5ms时间很短,整体来看,是平滑发送的。

从代码实现角度:每次循环,都从数据包的队列中取出一些包,直到消耗完数据量的预算(budget)或者消耗完cwnd(导致处于拥塞状态)。拥塞状态的判定是未收到确认(outstanding_bytes)的数据量大于拥塞窗口(cwnd)的值

另外,如果数据包队列中的数据量不够了,也就是预算太多,实际并没有这么多数据要发送。这时候会发送一些PaddingData用于填补带宽。这个填补对于拥塞控制算法是十分关键的,要不然它无法正确测得到当前可用的带宽。

二、BBR拥塞控制算法在WebRTC中的实现

1、引子

上文明确了如何使用拥塞控制算法的产出结果(bandwidth和cwnd)。下文将介绍BBR算法如何准确获得这两个值。

BBR的简介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BBR 拥塞控制算法解析(来自 Google 的 TCP 拥塞控制算法)​ccie.lol
e7647aedd6786a9e02fdd93ed4e6988c.png

原理介绍参考这个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52830576​blog.csdn.net

本篇文章重点关注BBR的具体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实时音视频领域、基于的RTP/RTCP的实现。

如果要使用拥塞控制,RTP会使用transport-wide-cc拓展。这里需要参考标准:

RTP Extensions for Transport-wide Congestion Control​tools.ietf.org

这个transport-wide-cc拓展,其实提供了一种UDP的ACK机制,为拥塞控制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transport-wide-cc机制在RTCP中的反馈信息,是聚合的,也就是说,每次可能反馈(ack或lost)的是多个Packet。

2、最大带宽的计算

对于每个ack的数据包,都会计算带宽。并不是只有PROBE_BW模式时才计算。

当前的发送带宽是根据send_rate和ack_rate之中最小值而来的。send_rate和ack_rate都需要使用两个点,计算斜率(数据量之差➗时间差)而来。具体选点可以参考源码,这个不太重要。

如果这个带宽计算值比较好,则将其放入最大带宽的采样记录中。这个记录是最好的三个值(排序的前三名),他们都有一个有效窗口时间,在窗口时间到期或者新的采样值更为优秀,则会替代他们。

这个窗口时间是回合数(round_trip_count)的窗口。那什么算一回合呢?需要一个当前回合结束、下一个回合开始的标志。这个标志是在回合开始时,当前发送的最后一个包的序号。如果在之后收到了这个标志包(或者大于这个标志包序号的包)的ack。则代表该回合结束,下回合开始。

若干的回合之后,前面测量的采样值就会过期。

3、RTT的计算

同理,在收到每个ack时,都会计算这个采样点的RTT值。当这个采样的RTT小于当前测量的最小RTT时,可以延长最小RTT的过期时间(这个延长RTT过期时间的功能暂时没有启用)。否则,在一定物理时间过后,该最小RTT过期,必须进入PROBE_RTT模式。

4、拥塞窗口和BDP的计算

BDP指的是一个PIPE中所能承载的数据量的值。BBR中的BDP为最大带宽✖️最小RTT。拥塞窗口大小乘以一个增益系数,在STARTUP阶段和DRAIN阶段(这个可能是个bug,应该为1/2.885)为2.885,在PROBE_BW阶段为2.0,在PROBE_RTT阶段,拥塞窗口直接设置为4。

这个cwnd不是一下子直接设定一个新值的,而是每次增加当次ack的数据量(类似于TCP的慢启动过程)。

5、PacingRate的增益变化

在STARTUP阶段为2.885,DRAIN阶段为1/2.885。PREOBE_BW的阶段1为1.25,阶段2为0.75。其他时刻为1.0。

6、模式变化

每当收到ack,都有可能引起模式的变化。

  • 当连续3个回合都没有带宽增加时,则认为已经处于满带宽状态了,将会从STARTUP模式转换为DRAIN模式。
  • 当IN_FLIGHT的数据量小于BDP,则退出DRAIN模式,并进入PROBE_BW模式。
  • 在PROBE_BW模式,如果当前处于阶段1(pacing_rate > 1.0)也就是探测额外带宽阶段且INFLIGHT的数据量达到了探测额外带宽的要求,则会前进到阶段2(pacing_rate < 1.0),也就是排空之前探测额外带宽所堆积在链路上的数据。接下来6个阶段是平缓发送阶段(pacing_rate = 1.0)。
  • 当最小RTT过期时,会进入PROBE_RTT模式。将会限制拥塞窗口的大小为4个包。在后续时刻,我们会等到INFLIGHT的数据量小于5个包时,这个时候真正开始了最小RTT的探测,我们设定退出PROBE_RTT的时间为200ms之后。当等到这个时间后,会重新进入PROBE_BW模式。

7、Recovery模式

BBR有一个Recovery模式。每当收到反馈信息,发现存在丢包的时候,将recovery_state设置为CONSERVATION。如果下一次收到反馈信息时,还有丢包,则更新状态为GROWTH。当处于GROWTH状态时,如果下次收到反馈信息时,没有丢包。则更新状态为NOT_IN_RECOVERY。

这个Recovery模式考虑了丢包的因素,会得出recovery_window。根据BBR的配置,可能会与cwnd相比较,取二者之中的较小值作为最后的拥塞窗口值。

三、优化

对于实时流媒体来说,将窗口降为4个包来探测RTT,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这里可以通过选项配置的方式改为0.75倍的BDP来探测RTT。

其次,启用延长RTT过期时间的选项,减少进入PROBE_RTT模式的次数。

剩下可以调整的一些参数为:各个模式的congestion_window_gain和pacing_gain。在PROBE_BW模式的8个阶段,可以有更多样化的变化组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