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中制作出行od图_arcgis制作坡度图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坡度图的制作,包括坡度分级标准、坡度计算模型、数据检查、数据转换以及坡度栅格图的生成流程。具体步骤涉及坡度的计算公式、数据处理、TIN和DEM的转换、接边检查、坡度分级栅格图的制作以及最后的数据拼接和矢量化。内容涵盖了从等高线数据到最终坡度图的全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坡度图制作方法

坡度图制作方法

1 坡度分级标准 按照耕地坡度分级的要求,对耕地坡度分为五级,即小于等于 2°为Ⅰ级,大于 2°、小于 等于 6°为Ⅱ级,大于 6°、小于等于 15°的为Ⅲ级,大于 15°、小于等于 25°为Ⅳ级, 大于 25°的为Ⅴ级。 2 坡度计算公式及模型

坡度计算公式

式中 dz/dx、dz/dy 分别表示 x、y 方向的偏导数。 坡度计算模型

坡度计算时采用的模型: [dz/dy]=((c+2f+i)-(a+2d+g)(/8*x-cell-size) [dz/dy]=((c+2f+i)-(a+2d+g)(/8*x-cell-size) 上式中的 a,b,……i 为下图中 e 中心格网周围网点的高程。

3 数据检查 在数据检查中,部分区域 DLG 与 DEM 数据存在不固定的偏移误差,局部地方的误差达到 75m ×25m,故对采用 DEM 数据制作耕地坡度图的方案变更为:利用 DLG 数据制作有耕地且耕地 坡度大于 2°的地区。由于杨凌一些农业区地形地貌及耕地分布情况复杂,条状和碎小图斑 较多,如采用按实地面积不小于 3000 m 的要求进行综合取舍时,失去了耕地地块坡度的真 实性。故对坡度矢量数据未进行综合取舍和光滑处理,计算耕地坡度时直接使用。对未涉及 耕地坡度的县市,经分析 DEM 数据的精度能够满足在其他方面使用坡度图的需求,则利用原 DEM 数据进行制作坡度图,并对矢量数据按要求进行了综合取舍和光滑。 4 坡度栅格图制作

DLG-TIN-DEM 转换的工作流程 利用地形图等高线 (DLG) 高程数据,创建 TIN 表面数据 (不规则三角形格网),并制作 成格网宽度符合规程标准的 DEM 数据,同时与其他的 DEM 数据进行接边检查和处理。

(1) 为了减少数据接边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拼合辖区内 5 万比例尺分幅图等 高线的方法,形成覆盖本辖区的等高线数据,并将拼好的原始等高线投影到本辖区中央子午 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上。 (2) 利用等高线数据的高程属性生成 TIN(不规则三角形格网) (3) 利用 TIN 数据生成覆盖本辖区的 DEM 数据,其栅格数据的最小宽度为 25m×25m。 见图 2。

DEM—坡度分级栅格图的工作流程 (1) 数据拼接 对分幅的 1∶5 万和 1∶10 万 DEM 数据分带进行拼接,分别按 15 带、16

2020-05-18

35人浏览

坡度图制作方法

.

坡度图制作方法

1 坡度分级标准 按照耕地坡度分级的要求,对耕地坡度分为五级,即小于等于 2°为Ⅰ级,大于 2°、小于 等于 6°为Ⅱ级,大于 6°、小于等于 15°的为Ⅲ级,大于 15°、小于等于 25°为Ⅳ级, 大于 25°的为Ⅴ级。 2 坡度计算公式及模型 2.1 坡度计算公式

式中 dz/dx、dz/dy 分别表示 x、y 方向的偏导数。 2.2 坡度计算模型 坡度计算时采用的模型: [dz/dy]=((c+2f+i)-(a+2d+g)(/8*x-cell-size) [dz/dy]=((c+2f+i)-(a+2d+g)(/8*x-cell-size) 上式中的 a,b,……i 为下图中 e 中心格网周围网点的高程。

3 数据检查 在数据检查中,部分区域 DLG 与 DEM 数据存在不固定的偏移误差,局部地方的误差达到 75m×25m,故对采用 DEM 数据制作耕地坡度图的方案变更为:利用 DLG 数据制作有耕 地且耕地坡度大于 2°的地区。由于杨凌一些农业区地形地貌及耕地分布情况复杂,条状和 碎小图斑较多,如采用按实地面积不小于 3000 m 的要求进行综合取舍时,失去了耕地地块 坡度的真实性。故对坡度矢量数据未进行综合取舍和光滑处理,计算耕地坡度时直接使用。 对未涉及耕地坡度的县市,经分析 DEM 数据的精度能够满足在其他方面使用坡度图的需求, 则利用原 DEM 数据进行制作坡度图,并对矢量数据按要求进行了综合取舍和光滑。 4 坡度栅格图制作 4.1 DLG-TIN-DEM 转换的工作流程 利用地形图等高线 (DLG) 高程数据,创建 TIN 表面数据 (不规则三角形格网),并制 作成格网宽度符合规程标准的 DEM 数据,同时与其他的 DEM 数据进行接边检查和处理。

;.

.

(1) 为了减少数据接边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拼合辖区内 5 万比例尺分幅图等 高线的方法,形成覆盖本辖区的等高线数据,并将拼好的原始等高线投影到本辖区中央子午 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上。 (2) 利用等高线数据的高程属性生成 TIN(不规则三角形格网) (3) 利用 TIN 数据生成覆盖本辖区的 DEM 数据,其栅格数据的最小宽度为 25m×25m。 见图 2。

;.

.

4.2 DEM—坡度分级栅格图的工作流程 (1) 数据拼接 对分幅的 1∶5 万和 1∶1

2020-04-19

78人浏览

坡度图制作方法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坡度图制作方法

1 坡度分级标准 按照耕地坡度分级的要求,对耕地坡度分为五级,即小于等于 2°为Ⅰ级,大于 2°、小于 等于 6°为Ⅱ级,大于 6°、小于等于 15°的为Ⅲ级,大于 15°、小于等于 25°为Ⅳ级, 大于 25°的为Ⅴ级。 2 坡度计算公式及模型

坡度计算公式

式中 dz/dx、dz/dy 分别表示 x、y 方向的偏导数。 坡度计算模型

坡度计算时采用的模型: [dz/dy]=((c+2f+i)-(a+2d+g)(/8*x-cell-size) [dz/dy]=((c+2f+i)-(a+2d+g)(/8*x-cell-size) 上式中的 a,b,……i 为下图中 e 中心格网周围网点的高程。

3 数据检查 在数据检查中,部分区域 DLG 与 DEM 数据存在不固定的偏移误差,局部地方的误差达到 75m ×25m,故对采用 DEM 数据制作耕地坡度图的方案变更为:利用 DLG 数据制作有耕地且耕地 坡度大于 2°的地区。由于杨凌一些农业区地形地貌及耕地分布情况复杂,条状和碎小图斑 较多,如采用按实地面积不小于 3000 m 的要求进行综合取舍时,失去了耕地地块坡度的真 实性。故对坡度矢量数据未进行综合取舍和光滑处理,计算耕地坡度时直接使用。对未涉及 耕地坡度的县市,经分析 DEM 数据的精度能够满足在其他方面使用坡度图的需求,则利用原 DEM 数据进行制作坡度图,并对矢量数据按要求进行了综合取舍和光滑。 4 坡度栅格图制作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DLG-TIN-DEM 转换的工作流程 利用地形图等高线 (DLG) 高程数据,创建 TIN 表面数据 (不规则三角形格网),并制作 成格网宽度符合规程标准的 DEM 数据,同时与其他的 DEM 数据进行接边检查和处理。 (1) 为了减少数据接边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拼合辖区内 5 万比例尺分幅图等 高线的方法,形成覆盖本辖区的等高线数据,并将拼好的原始等高线投影到本辖区中央子午 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上。 (2) 利用等高线数据的高程属性生成 TIN(不规则三角形格网) (3) 利用 TIN 数据生成覆盖本辖区的 DEM 数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