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直都是理科生心中的痛,想要考高分更是难上加难!
这篇回答学长告诉你,如何学好高中物理,搜索全网学霸的高分经验~
高中物理学习必须get的7个学习方法+34个知识点的40张思维导图+84个易错点必背!
快速掌握快速提分!
一、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1、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
(2)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
(3)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
(4)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5)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6)适度训练。
2、注意在阅读、语言表达及观察动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
(1)在阅读能力训练上,能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
(2)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
(3)在观察动手能力训练上,能细致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处理实验数据。
3、独立主动地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4、重视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同学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教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观意识时,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来,便使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画面,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想像力,也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掌握各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的模式,进行正确思维
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讲课时听着都明白,自己做题时却不知从哪儿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想进行正确的思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使思维活动建立在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
(2)要按物理内在规律进行思维,学生遇到一个问题,要弄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遵从什么规律。需用什么公式,只要物理过程搞清楚了,题目就会容易做了;
(3)积累和总结几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模式,诸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运动状态分析法、能量状态分析法、电路等效变换法、电路中电势变化分析法等。我们所遇到的物理习题中有很多同类的习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
6、强化“比较”和“类比”的思维方法训练
在学习中要经常做到,在表面上差异大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共性;对一些表面上相似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差异,加深对概念和规律及物理现象的认识。例如“重力场”和“静电场”,表面看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同为势场),即重力和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而可以引出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再例如动量和功率,它们所具有的单位表面看来相似,但它们是根本不同的物理量。
另外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还可采用“类比”法。例如电场、磁场像风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研究风时,可以从树枝摆动的方向、幅度来反映风力的方向和强弱;研究电场时引入检验电荷,研究磁场时引入通电导体,根据受力的大小、方向来研究电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用“类比”法可分解概念的难度,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7、强化思维训练
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之后,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巩固,是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是使同学们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同学们要适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练习题,特别要敢于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较复杂的练习题。通过不断训练,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运用“一题多解”可以达到“弄清一道题,明白一串理”的目的;运用“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同学们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还有更多学习方法可pick~
阿斌学长: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英语学习方法?zhuanlan.zhihu.com二、物理知识点导图
1、力的相互作用
2、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3、力的分解与合成
4、摩擦力
5、弹力
6、牛顿定律
7、运动的描述
8、圆周运动
9、曲线运动
10、万有引力与航天
11、宇宙航行
12、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
13、电场、电场强度
14、电势能、电势差
15、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伦定律
16、机械能守恒定律
17、功、功率
18、势能 动能定理
19、磁场、磁感应强度及现象
20、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1、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2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3、安倍力、洛伦兹力
24、恒定电流
25、交变电流
26、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7、热力学定律
28、热与热机
29、动能守恒定律
30、分子动理论
31、光
32、原子核
33、机械波
33、波粒二象性
34、相对论
三、高中物理84个易错点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3、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5、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6、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7、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8、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注意方向。
29、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30、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1、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2、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33、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4、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5、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6、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7、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8、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9、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40、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1、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2、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43、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4、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5、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6、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7、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8、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9、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50、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1、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2、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3、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4、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5、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6、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7、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8、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9、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60、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61、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2、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一定是同性质的,一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3、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4、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65、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6、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一定为零。
67、牛顿第二定律F=ma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研究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第二定律仍成立。
68、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改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改变。
69、虽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没有体现。
70、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71、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2、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注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73、注意F合=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4、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75、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6、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7、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8、国际单位制是单位制的一种,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79、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80、有些单位是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小时、斤等。
81、进行物理计算时常需要统一单位。
82、只要存在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力是否为恒力无关。
83、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该点所在的轨迹的切线,而不是合外力沿轨迹的切线。请注意区别。
84、合运动是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不一定是人感觉到的运动。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人只有上坡路才是最难走的,相信自己能成功,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努力吧,希望会属于你的。
#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不要忘了三连,<点赞+关注+收藏>
Ø【关注我】新鲜有料的知识与你分享
Ø【点赞我】这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Ø【收藏我】知识需要温故
让阿斌学长为你的高考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