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S、MQTT、AMQP和JMS都是基于发布/订阅模式,发布/订阅框架具有服务自发现、动态扩展、事件过滤的特点,它解决了物联网系统在应用层的数据源快速获取、物的加入和退出、兴趣订阅、降低带宽流量等问题,实现物的联接在空间上松耦合(双方无需知道通信地址)、时间上松耦合和同步松耦合,
今天着重比较MQTT和DDS消息中间件。
表一:各种协议特点比较
MQTT 协议 (低带宽)
MQTT(Message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发布 / 订阅 (publish/subscribe) 模式的 “轻量级” 通讯协议,该协议构建于 TCP/IP 协议上,由 IBM 在 1999 年发布。MQTT 最大优点在于,可以以极少的代码和有限的带宽,为连接远程设备提供实时可靠的消息服务。做为一种低开销、低带宽占用的即时通讯协议,使其在物联网、小型设备、移动应用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
MQTT 协议运行在 TCP/IP 或其他网络协议,提供有序、无损、双向连接。其特点包括:
使用的发布 / 订阅消息模式,它提供了一对多消息分发,以实现与应用程序的解耦。
对负载内容屏蔽的消息传输机制。
对传输消息有三种服务质量 (QoS):
最多一次,这一级别会发生消息丢失或重复,消息发布依赖于底层 TCP/IP 网络。即:<=1 至多一次,这一级别会确保消息到达,但消息可能会重复。即:>=1
只有一次,确保消息只有一次到达。即:=1。在一些要求比较严格的计费系统中,可以使用此级别
数据传输和协议交换的最小化 (协议头部只有 2 字节),以减少网络流量
通知机制,异常中断时通知传输双方
适用范围:在低带宽、不可靠的网络下提供基于云平台的远程设备的数据传输和监控。
协议实现方式
实现MQTT 协议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MQTT协议中有三种身份:发布者 (Publish)、代理 (Broker)(服务器)、订阅者 (Subscribe)。其中,消息的发布者和订阅者都是客户端,消息代理是服务器,消息发布者可以同时是订阅者。
MQTT 传输的消息分为:主题 (Topic) 和负载 (payload) 两部分
Topic:可以理解为消息的类型,订阅者订阅 (Subscribe) 后,就会收到该主题的消息内容(payload)
payload:可以理解为消息的内容,是指订阅者具体要使用的内容
MQTT协议一般适用于设备数据采集到端 (Device-》Server,Device-》Gateway),集中星型网络架构 (hub-and-spoke),不适用设备与设备之间通信,设备控制能力弱,另外实时性较差,一般都在秒级。
2.DDS 协议 (高可靠性、实时)
数据分发服务 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是对象管理组织 (OMG) 在 HLA 及 CORBA 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新一代分布式实时通信中间件技术规范,DDS 采用发布 / 订阅体系架构,强调以数据为中心,提供丰富的 QoS 服务质量策略,能保障数据进行实时、高效、灵活地分发,可满足各种分布式实时通信应用需求。DDS 信息分发中间件是一种轻便的、能够提供实时信息传送的中间件技术。
特点:
灵活的发布 / 订阅模式
完整 DDS规范 QoS 服务质量策略
已扩展的 QoS 服务质量策略
互操作
强实时
跨平台
支持多种底层物理通信协议
仿真→测试→实装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DDS 很好地支持设备之间的数据分发和设备控制,设备和云端的数据传输,同时 DDS 的数据分发的实时效率非常高,能做到秒级内同时分发百万条消息到众多设备。DDS 在服务质量 (QoS) 上提供非常多的保障途径,这也是它适用于国防军事、工业控制这些高可靠性、可安全性应用领域的原因。但这些应用都工作在有线网络下,在无线网络,特别是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没有见到过实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