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网友称,自己宿舍三人在某电影票订票平台上买票,用新注册的账号购买电影票显示的是20元、普通会员账号显示的是22元,高级会员账号显示的是25元,通常我们认为,会员等级越高,得到的优惠越大,但是为什么这里会员等级越高,价格也越高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杀熟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现象怎么防范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并依此获得利润最大化。
产生原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资源供给固定的情况下,随着价格增加,购买的人数会减少;价格降低了,购买的人数就会增多。
基于这个原理,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会把用户进行分类。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就是把用户分为价格敏感性用户和非价格敏感性用户,给非价格敏感的客户定价高,而价格敏感的客户定价低,由于使用习惯了的老客户多为非价格敏感性用户,而新用户则对价格比较敏感。企业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于是就出现了大数据杀熟。
我们来做一个判断题:
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在景区卖10元,在五星级酒店能卖30元。是大数据杀熟现象吗?
答案不是,大数据杀熟大多是一种“暗杀”,表现在同一时间呈现给老用户的价格要大于新用户。
二、大数据杀熟如何防范
(一)大数据杀熟的几种方式
大数据杀熟,其技术基础是大数据,也就是海量的用户数据,通过收集你的行为数据,判断你的偏好、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强烈程度。对你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推送不同的商品价格。
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
1.根据地理位置定位。如果你附近商场或商店少,显示给你看的商品就会加价,几年前,美国就有“如果附近没有肯德基,就给用户显示更高的披萨价格”的案例。还有,如果你在“富人区”,卖给你的东西价格不加个三成五成的,好像也对不起他的大数据。
2.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如果你是经常在他的平台上买东西,或者金额大,他就会判断你属于花得起钱的那种,也会给你加价。
3.根据你搜索的词汇、时间、频率,判断你是“随便看看”还是“心急如焚”、“非买不可”,从而给你调整报价。
4.我还听说,用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不一样,如,苹果手机看到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的普通手机。
(二)大数据杀熟的防范方法
在现阶段,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无法保证商家自觉不“杀熟”,那该怎么做才会尽量避免“被溢价”呢?
1.隐私保护。尽量不让自身信息在APP、社交网站暴露得太多,尽可能地不要让你的地理位置、通讯录、相册等等隐私被获取。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读取许可、通讯录读取许可。
2.反向操作,掩盖意图。当你要搜索矿泉水时,再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可乐、服装、护肤品等,用无关数据掩盖你的真实意图数据。当你的用户画像准确度降低时,你被“熟杀”的可能性降低。
3.降低活跃度,伪装价格敏感用户。不要集中在一个平台频繁的登录和购买,伪装成价格敏感用户,平台给你推送的价格可能就不会太高。
4.多用几个账号,有条件的多用几个机型交叉验证。多找几个朋友,甚至可以用父母的手机搜索对比,然后选择最低价的那个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