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包躺3年就想跳大厂?

外包员工在大公司中常面临歧视和福利待遇差距,工作重复性强且晋升机会渺茫。尽管外包提供了短期经验和高薪机会,但长期来看并非职业发展长久之计。建议外包员工设定短期目标,积极提升技能,参与开源项目,以备跳出外包循环。大厂依赖外包降低人力成本,但也存在合规和效率考量。对于寻求稳定和长期成长的工作者,选择正规编制更为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转载自36kr

早前,职场论坛上有个外包女员工讲述了她的工作遭遇。

她说自己被外派到一家大公司上班,因为是大公司,公司会在休息的时候提供零食和下午茶。有一回这个外包的女员工就吃了一些公司的零食,结果当天就收到该公司领导的“警告”。

说她是外包员工,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让她不要随便偷吃公司零食,并且还要她注意自己素质。

开口叫人外包,还不让吃零食,我寻思这是啥工作啊?太和殿保洁人员吗?什么破公司还缺这点零食钱......

当时这个帖子很火,就因为对方是一名外包员工,吃了公司零食,就被警告“注意素质”,直接就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适。

无独有偶,之前在脉脉上就有一位疑似某大厂的正式员工自爆,因为自己工作忙,便叫一个外包同事打份饭,没想到被拒绝,于是决定向主管反馈他工作不尽责。

甚至还说外包就是为了单位提供服务的,帮忙打饭又不是什么技术活,言外之意就是做外包的没有资格推三阻四。

公司零食不能吃,因为你是外包;公司吃饭你必须亲自帮我打,因为你是外包。

难道外包就需要为正式员工带饭吗?明明是公司请的外包,是完成公司的任务的,却被部分没有品德的正式员工羞辱得像是给他们请的保姆。

上面这些事例无论真假,不得不说职场中大厂正职和外包员工的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

大家都知道,大厂每年都会更新招聘岗位和招人目标,外包正职都有,疫情前国外各大名校也跑得勤,就是缺人才,行业巨头们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优化前进。

2

外包员工与正式员工差别对待的情况,薪资悬殊也就罢了,但福利待遇也相差甚远。工位紧张的时候,实习生的工位优先权可能都比外包高......

下面是三个网友分享的真实外包工作经历。

原移动外包。挺尴尬的,工作在同一楼层一个区域,食堂不在一起,下班时间不定。我们外包基本下班就走,他们正职员工晚点走有补贴,桌子椅子都有明确的不同,就像电竞椅和普通的靠背椅一样的区别。然后就是平时有工作交流就交流,没有工作需求,半天没话说,聊天也聊不到一块。主要的,年终普遍都是一个月,但是不一定到手就是这么多。公积金社保什么的基数都不高,大部分公司正式员工都是最高比例交的。

某大厂外包,餐厅只允许内部员工吃,实习生都是和大厂直接签合同的自己人,我们外包却只能带着绿色的工卡,上面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什么也没有。但是领导借工卡给我的时候,发现正式员工的卡是蓝色的,卡面下方赫然印着字样,带子上也印满了公司logo,就像打上了一个强烈的归属烙印。所以我每当看到自己的工卡的时候,身份的差异和归属感的缺失就会强烈地涌上来。

刚入公司的时候跟我说的挺高大上,面试的时候还说转正有机会。后来做了一个月之后我明白了,我原来只是打杂的,我以前的学识都不用不上,明明有手就可以做的工作,入职要求却不低,尽管只是打杂。确实会存在类似于自卑感的东西,我却称这为自知之明,别人或许是出于客气或许是善意或许是你也在不好意思又或者是真心,但是我不能把这些当成真的,因为我知道明天我这个外包要是离职,他们也丝毫不在意。

我的工位在是挤在别人中间,尽管有一台笔记本,可是除了记录工时,我却什么也没做过,以后可能除了表格,其他什么都不会了。外包学不来任何东西,也接触不到技术性的,可以说,每一天都在退步。最可笑的是,就这种工作还得担心裁员问题。

从上面这几个例子很明显可以看出外包的几个明显弊端差异:

裁员成本低

隐性的歧视

工作量不小

工作重复性高,替代性强

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低,年终普遍低

只能接触表面业务,核心内容永远在正职手里

......

实际上,“外包”是大厂这些年极其普遍的人力模式。

外包员工和“正职”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身份的微妙投射在方方面面。

明着看是待遇上的不平等;更隐性之处,他们的努力无法和前途挂钩,时时感到“二等公民”,似有若无的“歧视”,这一切带来内心长久的漂浮和不确定。

那些年轻人的梦想和渺茫的转正机会一样,永远处在一个薛定谔的状态里。

那么,到底什么是“外包”呢?

简单来说,外包就是一种业务实践,在这种实践中,服务或工作职能被外包给第三方。而企业可以将部分人事、经营、技能等工作和其它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某个专业公司后,由专业公司承接这些工作业务的统称概念。

不过,和传统的劳务派遣不同,外包企业独立运营,独立管理,与发包企业之间按照合同承担权利义务,发包企业不再对外包企业员工承担连带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个比方,外包感觉像是玩游戏,租了一个账号,期间的收益是你的,装备啥的都能用,就是所有东西你有部分使用权,但没有所属权。

而且这个账号还不是土豪号,要啥没啥,想要啥还得自己慢慢做,到头来,走的时候发现其实啥都没,等级装备物品都还是原主人的,自己不过拥有了那段时间的经历而已。

很多三方公司的人真的不容易,遇到好点的公司还好,遇到不好的真的特别恶心人。

大厂的外包都盼望着转正,但讲真,即使大家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外包转正的名额是真的有限,转正几率千分之一。

转正这种东西不确定因素太多,也有排队转正的情况的,要考虑是时间成本。‍‍‍

往往真相就是外包人员就像枪手一样躲在不被看见的角落,背负着最可能被ko的绩效,而根据不少外包员工反馈,企业里很多所谓的正式员工就像进了保险箱,拿着几倍的薪水和福利坐等退休。

所以才会有那句,能进中厂别做外包,能堂堂正正做正规中厂的员工,何乐而不为呢。

3

从表面看是正式工与非正式工的问题,往深里看不过是人性的问题。从业务安全性,工作外包的目的等很多方面或许可以辩解一二。

为什么大厂要做不断招外包?

第一,财报要求人均效率。大厂大多是上市公司,外包人员不在人力成本上,算人均时不考虑在内,财报好看。

第二,合规化。外包可以做很多擦边的动作,加班等等,如果有劳动纠纷是外包公司的,不是大厂的。

第三,持续高效的盈利。招外包,能更有效并合理的分配人员(劳动力)的一种方式。

外包企业做的大多是非主要业务,节省下来的人力和物力,可以使大厂在高端创意类产品保持优势。

这其实是利用了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原理”,每个企业只做自己擅长的部分,这样的专业化分工能使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大厂外包如此不堪,是完全没有好处吗,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大厂外包?

  • 适合前期或者想要积累大厂经验的同学,短暂的停留和成长积累。主要还是得看自己想要获得什么。不能久待是真的,不能转到正式员工,那待一两年是该走人。
  • 选不选的前提是有得选,你都考虑外包,那证明或多或少,短时间内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者其他正式职位的。
  • 适合转行的人,除非像开发转测试测试转开发之类的,多数人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历限制、相关工作经验、项目经验匮乏;

总之,短期可以去,快速熟练你所掌握技术,有压力,很快能够完成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扛住了,既拿了一段时间高薪(前提是有高新拿),又完成了过渡,一举两得。 

那做外包期间技术得不到提升怎么办?

  • 尽量积极参加一些优秀的开源项目、写一些自己的技术专栏或者公众号,在出坑的时候会很有亮点。

如果选择外包,必须给自己做一个短期的规划和学习目标,关键还是自己职业的核心技能和能力行不行。

在一定时间内,必须逼迫自己学习和成长,利用这段时间做一次提升,然后继续跳跃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不然容易恶性循环。

大厂的正规性和环境自然比普通优越一些,但也不一定迷信大厂,适合自己、不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组织认同和劳动关系很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管从组织还是法律上,你都不是大厂的“人”,不管什么说法,外包终究不是职业选择的长久之计。及早出坑才是上策。

4

大家找工作的时候各种指南都会告诉你,公司不喜欢学生心态,工作是让你产生价值不是让你来公司学东西的。

那么相反企业说来公司可以有大牛带有成长,也有可能是同样的性质。学习提高是靠自己努力,千万别想着靠大厂外包。

技能很重要,语言技能,沟通技能,眼界,还有强健的体魄。

人可以被短暂束缚在一个地方,但是心不可以,你心里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10年,20年后是什么样子。

社会不会对弱者心慈手软,只能自己变得强大。工作中即使只是一个黑盒螺丝钉,但也要各守本分,尽职尽责,不为任何人,就为了滋养自己的人品和工作态度,相信天道酬勤。

当然,不论是正规编制还是外包合同,大家都是值得尊重的打工人。

共勉。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的问题:“自研和外包都是什么?自研进大厂是什么意思”。首先,我需要明确用户的问题中的每个术语的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用户可能对这些概念不太清楚,特别是“自研进大厂”这个短语,可能是指通过自研经验进入大型企业工作。 首先,我应该分别解释“自研”和“外包”这两个概念。自研,即自主研发,指的是企业自己投入资源进行技术或产品的开发。而外包则是将部分业务委托给第三方公司来完成。接下来,需要对比两者的优缺点,比如自研在控制力和长期竞争力上的优势,但成本高;外包成本低但可能依赖外部团队。 然后,“自研进大厂”这个部分需要拆解。大厂通常指的是大型科技公司,如腾讯、阿里等。用户可能知道,为什么拥有自研经验的人更容易进入这些大厂。这里需要说明大厂看重自主研发能力的原因,比如创新能力、技术深度等,以及自研项目在求职时的加分点。 接下来,我需要组织这些信息,确保逻辑清晰,解释易懂。可能需要分点说明,先定义自研和外包,再对比优缺点,最后解释“自研进大厂”的含义和背后的原因。同时,要注意使用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举一些自研项目的例子,或者外包的常见场景。 另外,需要注意用户可能的背景。如果用户是学生或职场新人,可能需要更基础的解释,避免使用过多行业术语。同时,可能需要强调职业发展方面,比如为什么自研经验对进入大厂有帮助,而外包经验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局限。 还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点,比如自研和外包的适用场景,或者大厂招聘时的具体考量因素。是否需要提到外包也可能有不同类型,如项目外包和人力外包,但可能超出用户的问题范围,可以简要提及。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合理,先回答每个术语的定义,再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详细说明“自研进大厂”的意义。语言要口语化,避免过于正式,让用户容易理解。</think>**自研**和**外包**是两种常见的企业开发模式,它们在技术、成本、风险等方面各有特点。下面分别解释这两个概念,并说明“自研进大厂”的含义: --- ### **1. 自研(自主研发)** **定义**:指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团队,从零开始研发技术、产品或功能。 **特点**: - **核心优势**:技术自主可控,能长期积累核心竞争力。 - **投入成本**:较高(需招聘团队、投入时间和资源)。 - **适用场景**:对技术壁垒要求高的领域(如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核心算法等)。 **例子**:腾讯的微信、字节动的抖音,都是典型的自研产品。 **自研的优缺点**: - ✅ 优势:技术可控、能快速迭代、利于长期竞争。 - ❌ 挑战:初期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高。 --- ### **2. 外包(Outsourcing)** **定义**:将部分业务(如软件开发、设计、运维等)交给第三方公司完成。 **常见形式**: - **项目外包**:按需求交付完整项目(如开发一个App)。 - **人力外包**:外派员工到甲方公司工作(俗称“驻场开发”)。 **特点**: - **核心优势**:降低成本、快速启动、适合非核心业务。 - **风险**:技术依赖外部团队,难以积累自身能力。 **例子**:某银行将手机App的开发外包给软件公司。 **外包的优缺点**: - ✅ 优势:节省成本、快速落地、降低试错风险。 - ❌ 挑战:技术受制于人、代码质量难把控、长期竞争力弱。 --- ### **3. 为什么说“自研进大厂”?** “自研进大厂”指通过参与**自主研发项目**的经历,更容易进入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如阿里、腾讯、华为等)。原因包括: 1. **技术深度**:自研项目通常涉及复杂架构和底层技术,能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能力**:大厂重视原创性,自研经历能证明候选人的技术探索精神。 3. **业务匹配度**:大厂核心岗位(如算法、基础架构)更倾向有自研经验的人才。 4. **职业稳定性**:自研项目周期长,能体现抗压能力和长期投入的意愿。 **对比外包经验**: 外包工作往往偏执行层面(如按需求写代码),技术挑战较低。大厂招聘时可能认为外包经历的技术含金量不足,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核心岗位中。 --- ### **总结** - **自研**适合追求技术壁垒的企业,也是个人进入大厂的“加分项”。 - **外包**适合短期降低成本,但长期可能削弱竞争力。 - 对于求职者来说,积累自研经验(如参与开源项目、主导技术方案)能显著提升进入大厂的概率,尤其是研发、算法等核心岗位。
评论 2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