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今天的玩具之前,先要聊一聊广州骑楼。有人说它是一段历史,有人说它是一种艺术。可能对于处在古今中西交汇处的广州人来说,骑楼就是他们的生活。出生、玩戏、求学、婚嫁,吃喝在骑楼,穿行在骑楼。
骑楼由英国人首先建造,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eranda。十八世纪后半期,英国殖民者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英国人很难适应。为了创造凉爽舒适的居住条件,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挡避炎热。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而且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
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也逐渐流行于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
广州骑楼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其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
盒子很大,每款零件数在650-700左右
快拆设计
一层两个小商铺
二三层是住家
方方正正,形式和配色有点像lego3in1小街景的感觉,但细节更具象,窗户和墙砖为印刷件
二层中间没有隔断墙,没有后墙,无楼梯
第二盒
一层包子铺
二层住家
如果只买一盒,推荐这个,但凑齐一套更有“廊”的感觉
和我一样北方的朋友不一定认识左边那个是什么,甚至看到字也不能准确用当地话叫出来。但广州朋友一定看出来了,这就是走街串巷吹着唢呐叫买的“鸡公榄”。
鸡公榄是广州著名的传统糖果,是用上好的白榄经过复杂的工艺腌制加工而成的,有甜的。有咸的。还有辣的。甜的是和顺榄,咸的是甘草榄,辣的是辣椒榄。
鸡公榄的名字源于卖榄人为了吸引顾客注意,把一只色彩缤纷的纸扎大公鸡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吹着唢呐叫卖,穿街过巷卖橄榄,而且卖榄人能用唢呐摹拟公鸡的叫声,‘嘀嘀嗒、嘀嘀嗒’,用广州话来说就是“鸡公榄,鸡公榄”。大公鸡模型大小可以依身自定,中间腹背中空;然后将人套在里面,用一条过肩带把彩鸡提起来,人走“鸡”也走。所卖的榄都会放在鸡腔内,味道任选。
这种“小街景”其实比人仔比例要小一些,摆在外面还好,但若把人仔置身其中,会有微妙的不和谐感
这套玩具本身就是乐高范式与本土特色的结合,题材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骑楼,给人一种双重熟悉的感觉。设计中规中矩,适合孩子借鉴学习。丰富精细的印刷件让玩具多了点模型感,摆着看也不错。感兴趣的朋友期待下周我把整条街拼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