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钢结构造价中,对于工程量的计算一般是采用手算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准确率还无法进行把控。因此将BIM技术用于取代传统的工程量计算,做到了时间上的节省和准确率的提高。
传统钢结构的工程量计算
传统钢结构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是通过二维图纸,依据定额计算规则针对主要构件的查数量、量长度,再结合节点详图,将节点中的细部构件进行统计。最终汇总到Excel表格中。容易出现的问题:a.数量出错;b.长度出错。以上问题很难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而且二维图不能完全的展现钢结构节点的细部构造,容易算丢构件。
BIM技术下的工程量计算
现阶段的BIM技术已经达到解决以上问题能力,市场上常见的主流BIM钢结构设计软件有Tekla、Bentley、PKPM等,文章以Tekla软件实施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二维图纸利用Tekla软件进行钢结构建模工作。确定计算规则:金属结构制作、运输及安装工程量,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不扣除孔眼、切边、边肢的质量。焊条、铆钉、螺栓等不另增加,不规则或多边形钢板,以其外接矩形面积乘以厚度乘以单位理论质量计算。(以上为某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其次,确定好计算规则后,在Tekla软件中依据规范形式合理化建模、拆分、最终生成符合造价要求的工程量数据。最后,点选构件后,会弹出查询目标对话框,其中,重量(净)为实际形状的重量;重量(毛)为其外接矩形面积乘以厚度乘以单位理论质量计算出的工程量。
通过BIM技术实现了三维建模计算工程量,避免了传统计算工程量时出现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将建筑、结构、钢结构、安装等专业组合到一起,进行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虚拟仿真漫游、施工方案模拟等一系列BIM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结算提供有力依据。
BIM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工程量的计算上,还能降低沟通成本,最大程度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目前BIM技术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深,对此我们只希望与在未来BIM技术能够得到更深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