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重构技术_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生物分子

千呼万唤始出来。

獲獎人背景

(1) 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

-發明單粒子冷凍電鏡

-研究方向:核糖體的結構及功能

(2) 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電子顯微鏡開創者

-研究方向: 膜蛋白、细菌视紫红质

(3) 雅克·杜博歇(Jacques Dubochet)

-冷冻制样技术

傳統觀測生物分子的手段

傳統手段 VS 冷冻电镜

-X衍射:檢測樣品需要結晶(很多蛋白難以結晶)

-核磁共振:僅限於小分子 (生物分子多為巨型分子)

-投射電子顯微鏡:只適用於觀測無生命體, 在真空環境(生物分子因缺水而容易變質)

冷凍電鏡的基礎原理

(1) 樣品準備

(2) 流程圖:

(運作流程)參考:

(2) 分子三維重構

冷凍電鏡應用

(1) 讓病毒“現真身”,阻礙傳播病蔓延

2016年奧運期間經蚊蟲傳播的寨卡病毒(Virus Zika)肆虐巴西登拉美國家,引發了一連串的嬰兒“小頭症”個案。在當時冷凍電鏡技術已經較為成熟,於是一眾科學家們開始透過運作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原子解析度”顯現了寨卡病毒分子結構的三維立體影像,并針對該病毒推動了相關的疫苗研發。最後來自普渡大學的研究員們發現寨卡病毒與一些已知的黃病毒具有相似的結構,黃病毒可利用其中的糖蛋白依附或者進入人類細胞,病理學家們基於對相似結構病毒藥理的研究,促進相關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及時遏制了寨卡病毒的蔓延。

(2) 解析癡呆蛋白結構, 為阿茲海默患者帶來曙光

今年七月, 英国剑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学家门在《自然》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成功透过使用冷冻电镜得到了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源头Tau蛋白的高分辨率蛋白结构。这是生物医学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建立阿尔兹海默症致病蛋白的原子模型,为对抗老年痴呆药物及治疗手段的研发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团队在一位罗患阿兹海默症患者去世后在其大脑中提取了Tau蛋白细丝,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得到了Tau蛋白细丝的三维结构,分辨率高达3.4–3.5 Å。

这一研究实现了致病蛋白的可视化,确定了对细丝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Tau蛋白区域,为研发抑制细丝形成的疫苗或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图:au蛋白细丝结构

作者|摩爾

美编|钒高

欢迎提问讨论&评论回答&私信ChemK的小伙伴们:-)

微信公众号“ChemK”欢迎关注,与你共赏化学之美~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