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选取第一批要阅读的论文?_如何让社科类论文有深度?

很多人觉得文科论文写起来很轻松,不需要实验,也不用太多的公式、假设、证明。如果你这样看待社科论文,那么小编只想说,朋友,你是在太肤浅了。社会科学,从来都可以讲一个细小的问题放大看,所谓的见微知著便可以很好地概括社科文章的真谛。小编的朋友也曾经为社科论文烦恼不已,夜不能寐,殚精竭虑,后来偶然发现了中国论文网http://www.jinduodian.cn这个网站,不仅可以在这里阅读大量论文相关的写作技巧,还有专业的老师一对一全称指导哦~

在这里提出的写作原则使读者意识到读者从结构中获得的一些解释性线索。有了这一意识,作者就能对读者的解释过程取得更大的控制力(尽管从未完全控制);如何能写的十分完美,恐怕不是这一篇文章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读者的期待并不只有本文中所写的这些,可能更加的复杂,同时作者也可以允许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但关键在于,作者必须是同意并且愿意付出努力,让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想传递的思想的。

科学的实质不仅仅是对数据的发现和记录,更重要的是包括解释的行为。很明显,没有作者的解释,科学文献是不完整的;如果没有每一个读者的解释,文档就不可能“存在”。于是问题就变成了作者在科学写作过程中,其文章结构是否有意帮助或阻碍读者的阅读。

当然,要想能够清晰的将思想传递给读者,首先自己要对文章的逻辑有个清晰的把握。思想混乱,写作自然乱。但话说回来,作者提供了一种通过了解读者的期待来搭建逻辑脉络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去改进自己的思路。

对社科论文没有进行过深度研究,只从论文写作角度来看,想提高论文深度,给你看一个笑话:孩子写日记 : “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 : “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孩子马上修改为 :“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 : “看看中央电视台、官方报纸是怎样写的。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孩子再修改为 :“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你长大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爸爸接着说,要是你打算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时,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这是个笑话,可是你也要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并不只是一个事情换一种文雅的说法而是对同一件事情,进行细化,进行分解,选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分析,或者换一个角色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事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