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_原子结构与原子半径.PPT

原子结构与原子半径

如: Be(2s2) B(2s22p1) N(2s22p3) O(2s22p4) I1(kJ·mol-1) 899.5 800.6 1402.3 1314.0 原因:Be和N的原子结构电子排布为全满、半满状态,较稳定,难失去电子,电离能较大。 * * 无机化学 第十六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基本性质 主讲人:彭艳芬 CH4 SO2 CO2 一、 原子结构与原子半径 元素的基本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因而也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 原子半径 电子在原子核外各处都有可能出现,单个原子没有明确界面,所谓原子半径是根据相邻原子的核间距测出的。 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如Cl2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非键的两个同种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主族元素:电子填充在最外层,有效核电荷增大,而电子层数不变,故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减小。 副族元素:电子填充在次外层,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从而原子半径减小较慢,且有例外。 (2)同一族从上到下 主族元素: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但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故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副族元素:原子半径一般也增大,但第五、六周期同族元素原子半径相近,这是由于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整个系列原子半径缩小的现象,镧系收缩使镧以后的元素原子半径都缩小,使它们的半径和第五周期同族元素相近。 Zr(145pm) Nb(134pm) Mo(129pm) La-Lu Hf(144pm) Ta(134pm) W(130pm) 二、 原子结构与电离能 I 定义: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气态离子所需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 电离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电离能越小,原子越易失去电子。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三、 电子亲和能 E 定义: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生成氧化值为-1价的气态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第一电子亲和能E1,相应地有第二、第三电子亲和能。 O(g) + e- = O-(g) E1 = 141 kJ·mol-1 O-(g)+ e- = O2-(g) E2 = -780 kJ·mol-1, 注:电子亲和能习惯上和?H符号相反,即放出能量用正值表示 一般第一电子亲合能为正,第二电子亲合能为负,因为负离子带电排斥外来电子,要结合电子必须吸收能量以克服电子的排斥。 电子亲和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得电子的难易,电子亲和能越大,表示原子得到电子时放出的能量越多,即越易得到电子。 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故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电子亲和能逐渐减小。 但第二周期的F、O、N它们的电子亲和能反而比相应的第三周期的元素小,这是因为其半径小,接受电子时所受的斥力较大,从而放出的能量减小。 4. 电负性 ? 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该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有多种标度电负性的方法,较为通用的是电负性标度。(鲍林电负性值)。 变化规律: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副族元素:变化不明显。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