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渡元素(transition elements)是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VⅢ族的化学元素 。这些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价电子依次充填在次外层的d 轨道上 ,因此,有时人们也把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包括在过渡元素之中 。另外,ⅠB族元素(铜、银、金)在形成+2和 +3 价化合物时也使用了d电子;ⅡB族元素(锌、镉、汞)在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的能力上与传统的过渡元素相似,因此,也常把ⅠB和ⅡB族元素列入过渡元素之中。
01
原子构型
过渡元素原子电子构型的特点是它们的d 轨道上的电子未充满(Pd例外),最外层仅有1~2个电子,它们的价电子构型为(n-1)d1-9ns1-2(Pd为4d5s)。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变化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在4s和3d、5s和4d、6s和5d轨道之间出现了能级交错现象,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值较小,所以在许多反应中,过渡元素的d电子可以部分或全部参加成键。

02
原子半径
过渡元素与同周期的ⅠA、ⅡA族元素相比较,原子半径较小。
各周期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而到铜副族前后,原子半径增大.
同周期过渡元素d轨道的电子未充满,d电子的屏蔽效应较小,核电荷依次增加,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到铜副族前后,充满的d轨道使得屏蔽效应增强,原子半径增大。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第五、六周期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相近。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和原子半径变化相似,即同周期自左向右,氧化态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的增加逐渐变小;同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态的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加而增大;镧系收缩效应同样影响着第五、六周期同族元素的离子半径。

03
化学性质
① 过渡元素的金属性比同周期的p区元素强,而弱于同周期的s区元素。
② 第一过渡系比第二、三过渡系的元素活泼-----核电荷和原子半径两个因素。
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加不大,核电荷却增加较多,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核电荷起主导作用. 第三过渡系元素与第二过渡系元素相比,原子半径增加很少(镧系收缩的影响),所以其化学性质显得更不活泼。
第一过渡系单质一般都可以从稀酸(盐酸和硫酸)中置换氢,标准电极电势基本上从左向右数值逐渐增大,这和金属性的逐渐减弱一致。
锰的数值有些例外(比铬还低):失去两个4s电子形成稳定的3d构型。
钪、钇和镧是过渡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与水反应则放出氢,也能溶于酸,这是因为它们的次外层d轨道中仅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所以它们的性质较活泼并接近于碱土金属。


·end·
编辑|李佩烔 徐欣苗
图源|网络
校对|刘靳一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