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理论基础
小波分析是一种在Fourier分析基础之后发展起来的,利用了Fourier分析的思想。这里先介绍一下关于小波分析的详细的背景。
1.Fourier变换及其改进
首先,这个up主讲的很好。Fourier变换
(关于这个变换是啥,学过高数都应该知道。不行,可以百度Fourier变换。)
这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在当时的科学界激起了很大的波动,它首创性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了解时(空)域信号的新视角——频域分析法,(在时域里面是y关于x的函数,在频域里面,是振幅关于频率的函数,这个上面那位up主有说,终于有个人给我说清楚了。)即在时(空)域无法观察到的信号,往往在频域会变得清晰可辨。信号f(t)的Fourier变换和逆变换分别为(关于这两个公式的推导,up主给出了详细的过程,咋感觉写的有点像给他在推广!不过,他说的不错,确实用心了。)
F
(
ω
)
=
∫
t
∈
R
f
(
t
)
e
−
i
ω
t
d
t
\qquad\qquad\qquad F(\omega)=\int_{t\in R}f(t)e^{-i \omega t}dt
F(ω)=∫t∈Rf(t)e−iωtdt
f
(
t
)
=
1
2
π
∫
ω
∈
R
F
(
ω
)
e
i
ω
t
d
ω
\qquad\qquad\qquad f(t)={1 \over 2\pi} \int_{\omega \in R}F(\omega)e^{i \omega t}d\omega
f(t)=2π1∫ω∈RF(ω)eiωtdω
Fourier变换在频域有很好的定位效果,但是,Fourier变换无法反映出某个频率分量发生在时域的哪个时刻,即Fourier变换无任何时域定位功能。即Fourier变换可以确切地告诉人们某个信号是否包含特定的频率分量,却无法说明该频率分量究竟发生在哪个时间段,它只适合处理平稳信号,不适合非平稳信号。
由于还需要把时间信息考虑入内,Gabor在1946年提出了Gabor变换,进而又发展为短时Fourier变换(STFT)(或加窗Fourier变换)。
关于STFT,有一个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在时频分析中,要想取得高的时间分辨率,就必须牺牲频率分辨率,反之亦然。当窗口函数选择为Gaussian函数时,是比较合理的。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窗口大小是固定的,一旦确定不能按需改变,往往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个缺陷是无论如何离散化其变换核
g
(
t
)
e
i
ω
t
g(t)e^{i\omega t}
g(t)eiωt,都无法得到一组正交基。由于以上三个原因,进而引出小波变换。
2.小波框架理论
2.1 框架的泛函理论基础
(下面这段话主体摘自小波变换与图像处理这本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倪林编著
部分内容是我本人的理解)(部分符号我的打法可能不符合标准符号,LaTex不怎么熟练,不好意思。)(关于希尔伯特空间,即Hilbert空间,单射,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假设{
x
m
x_m
xm}
m
∈
N
_{m∈N}
m∈N为 Hilbert空间H上的一个序列,N为可数指标集.对任意x∈H,我们希望可以将其分解为由{
x
k
x_k
xk}
k
∈
N
_{k∈N}
k∈N序列表示的形式.因此,定义分析算子
T
:
H
→
L
2
(
N
)
,
(
T
x
)
(
m
)
=
<
x
,
x
m
>
\qquad\qquad T:H→L^2(N),(Tx)(m)=<x,x_m>
T:H→L2(N),(Tx)(m)=<x,xm>
T为 Hilbert空间H到空间
L
2
(
N
)
L^2(N)
L2(N)的映射.
L
2
(
N
)
L^2(N)
L2(N)是有限能量函数空间.为了重构H空间中的x,T须是单射。(这里只要单射就好了,像集在原像里面可以找到就好,找到了一定是单一的,但可能找不到。)
为了保证重构过程的稳定性,我们希望分析算子为连续、有界的情形。(这里我不懂原因)因此,我们定义如下Bessel序列:
如果存在B<+∞,使得对于所有的x∈H,有
∑
m
∈
N
∣
<
x
,
x
m
>
∣
2
≤
B
∣
∣
x
∣
∣
2
\qquad\qquad \sum_{m \in N}|<x,x_m>|^2\leq B||x||^2
∑m∈N∣<x,xm>∣2≤B∣∣x∣∣2
称
x
m
x_m
xm构成的序列{
x
m
x_m
xm}
m
∈
N
_{m\in N}
m∈N为Bessel序列.为了保证x∈H能被准确重构,我们要求 Hilbert空间中的{
x
m
x_m
xm}
m
∈
N
_{m\in N}
m∈N为 Bessel序列,这样也就保证了T为投影到
L
2
(
N
)
L^2(N)
L2(N)空间的有界算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重构算子
\qquad
T*
:
L
2
(
N
)
→
H
:L^2(N)→H
:L2(N)→H,T*
(
{
c
m
}
m
∈
N
)
=
∑
m
∈
N
c
m
x
m
(\{c_m\}_{m \in N})=\sum_{m \in N}c_mx_m
({cm}m∈N)=∑m∈Ncmxm
其中,
{
c
m
}
m
∈
N
\{c_m\}_{m \in N}
{cm}m∈N为
L
2
(
N
)
L^2(N)
L2(N)空间中的一个向量.重构算子T*为
L
2
(
N
)
L^2(N)
L2(N)空间到 Hilbert空间的映射。
重构算子T*和分析算子T互为对偶算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框架算子
\qquad
S=T* T:H→H,
S
x
=
∑
m
∈
N
<
x
,
x
m
>
x
m
\quad Sx=\sum_{m \in N}<x,x_m>x_m
Sx=∑m∈N<x,xm>xm
易知,S为 Hilbert空间H中的一个映射。
2.2 框架的定义
假设{
x
m
x_m
xm}
m
∈
N
_{m∈N}
m∈N为 Hilbert空间H上的一个序列,N为可数指标集.如果存在常数0<A<B<+∞,使得
A
∣
∣
x
∣
∣
2
≤
∑
m
∈
N
∣
<
x
,
x
m
>
∣
2
≤
B
∣
∣
x
∣
∣
2
\qquad\qquad A||x||^2\leq \sum_{m \in N}|<x,x_m>|^2\leq B||x||^2
A∣∣x∣∣2≤∑m∈N∣<x,xm>∣2≤B∣∣x∣∣2
那么称{
x
m
x_m
xm}
m
∈
N
_{m∈N}
m∈N为H的一个框架,A,B分别是框架{
x
m
x_m
xm}
m
∈
N
_{m∈N}
m∈N的下界、上界(一般约定为下确界和上确界)。框架边界是刻画框架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框架算法的收敛性。当A==B时,称框架
{
x
m
x_m
xm}
m
∈
N
_{m∈N}
m∈N为紧框架。在信号重构过程中,只有当A=B,即为紧框架时,才有很好的收敛性。
3.小波框架
小波框架,在某些场合又称为小波基,它是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框架,一般为无限维框架。根据框架理论,小波框架看成是由一个母函数经过平移和膨胀作用(即伸缩和平移作用)后得到的一系列函数。膨胀算子使小波能够根据信号的不同特性,在不同尺度下,对信号进行分解。获得良好的信号局部时频特性,这也正是与Gabor框架相比,小波框架表达信号的优势之一。另一优势是它具有位移不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