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迎来30岁,比升职更重要的是这8件事

watermark,image_bG9nby9jc2RuXzEucG5nP3gtb3NzLXByb2Nlc3M9aW1hZ2UvcmVzaXplLGhfNjI=,g_se,x_0,y_0,t_100

还有15天,第一批90后将迎来自己的「而立之年」。

有些小伙伴可能已经开始思(焦)考(虑):

30岁的节点上,自己是否在职场完成了「而立」的目标呢?

领英去年的一项调研结果:职场人平均27岁升经理。真让人焦虑,按照这个逻辑推演,30岁没坐上总监VP,难道人生就是黑白的?

诚然,升经理带团队,固然是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是职场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走上管理岗,并不能作为30岁成功职场人的衡量标准。

1、领导力≠权力,领导≠领袖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我见过好些少年得志升经理带团队的人,他们的发展,往往并不顺利。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许多年轻人对「当领导」这事儿,还存在不少误区。

知乎去年有一个热点问题是关于某东的:

一位主管晚上10点多在群里要求实习生回公司加班,理由是正式员工没下班,实习生也不能下班。

后来他又要求实习生帮忙做PPT,见实习生响应的不多,气急败坏冒了一句:

一分钟内逐个回话,否则开除。

没想到却被早已不满的实习生小伙伴曝光到社交网络上了。

watermark,image_bG9nby9jc2RuXzEucG5nP3gtb3NzLXByb2Nlc3M9aW1hZ2UvcmVzaXplLGhfNTQ=,g_se,x_0,y_0,t_100

看着这段截图,我其实很同情这位主管。

诸位看到的是一个喜怒无常,骄横跋扈的高管,我看到的是缺乏自信,害怕被质疑,不知道如何做领导的普通人。

他之所以制造恐惧,是因为他内心充满恐惧

很多职场人被提拔成了“领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具备了足够领导力的领导人才

在很多领导的固有概念里,领导岗位=权力。

如何让下属听话,如何完成业绩指标,如何让人信服我赞同我,要靠手里的权力。

watermark,image_bG9nby9jc2RuXzEucG5nP3gtb3NzLXByb2Nlc3M9aW1hZ2UvcmVzaXplLGhfMjM=,g_se,x_0,y_0,t_100

真的如此吗?

前两天,我和一位老朋友吃饭,他说自己跳槽了。我一惊:你不是刚刚跳槽吗?怎么又跳了?

他苦笑:“面试的时候没感觉出来,这领导是一个骂人狂,开全员会议,轮着按顺序骂人。我虽然才来不久,但迟早会骂到我这里的,我又不缺下家,何苦找一个挨骂的工作呢?”

真正的人才,又不是五行缺骂,哪里会搭理威权式的上司。

威权式的领导,实际上可能是能力最弱,影响力最弱,自信心最弱的领导

你没办法让下属信服你,所以你只能靠掀桌子骂人,会议室里轮流羞辱下属,甚至炒掉高水平的下属,来寻找一个领导的存在感。

watermark,image_bG9nby9jc2RuXzEucG5nP3gtb3NzLXByb2Nlc3M9aW1hZ2UvcmVzaXplLGhfNjE=,g_se,x_0,y_0,t_100


2、30岁真正的成长是什么

我在之前一个回答里分享过自己对于职业发展的态度:

三十岁还没有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
从未来的职场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不会走上管理岗位,而是会选择扮演专家的角色。

不做管理岗,可能活得更自在,活得更精彩。

在我看来,职场的转折点,不在于27岁当上了经理,不在于30岁做到了总监,也不在于40岁迎娶了奶茶妹妹。

职场的转折点,更多在于我们是否遵从内心的梦想,追求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们的转折点:

  • 可能是更深刻的了解了自己;
  • 可能是走出舒适区,面对可能失败的勇气;
  • 可能是带新人的时候;
  • 也可能是鼓起勇气说出大家不敢直说的事实的时候。

升职不等于成长。在30岁之前,有比升职更重要的8件事,能给你带来更大的自我提升。这些比干坐在那里担心自己的上升空间被堵死,要来得更合适。

watermark,image_bG9nby9jc2RuXzEucG5nP3gtb3NzLXByb2Nlc3M9aW1hZ2UvcmVzaXplLGhfNjM=,g_se,x_0,y_0,t_100

1. 做一些分外之事

职场人最忌讳的就是固守自己的工作职责。

很多公司招人时,是唯经验论的,你做过市场活动,好的,来我司继续做市场活动吧。

所以作为职场人,我们就一辈子做一份擅长的活吗?

试问这活的壁垒有多高,刚毕业的学生能做吗?未来的成长机会如何?会不会有一天,你擅长的这份工作消亡了?

公司都需要善于思考和创新的人才。

我们始终需要向领导争取创新的机会

如果老板不同意,没关系,再回来重新组织修改完善自己的想法。

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兜售给老板。

失败没什么损失,一旦成功,你的履历上又增加了新的成功案例。

我2010年在老东家的时候,觉得微博发展的势头特别好,就和领导提议要上微博平台,但作为一家B2B企业,在当时无法看出社交媒体能带来价值。

我和我的同事,通过各种方式旁敲侧击,请来了微博大V演讲,还拜访新浪微博听他们分享微博发展计划,甚至想出了给领导刚回国的女儿建微博账户这种歪点子。

半年后,领导点头同意。

最早在B2B企业推广微博营销的例子,我就当仁不让塞进自己的简历里了。

之后2013年推微信公众号,2016年第一批成为知乎机构账号,我在社交媒体运营的不归路上跑得更欢了。

如今我能从B2B市场营销的圈子里转型到互联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社交媒体运营的经验。


2.说一些分外的话

除了多做一点,我们还应该多说一点。

30岁的职场人,不应该还把自己当成年轻人,在会议上只听老板安排即可,你应该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推动自己的项目,管理老板的预期。

我们都参加过那种陷入僵局的会议。大家都保持沉默,不敢抬头。感觉空气都凝固了。有时候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不敢说;有时候大家都没有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逼自己一把,提出建议,就是走出舒适区。

能有什么损失?

最差不过是大家不同意而已,面子上无光而已。隔天怕是都忘光了。

08年金融危机时,公司需要控制成本,管理层围坐一圈,但都保持沉默。

终于有一位总监提出了他的建议:要不取消XX方案。

在座的人都下意识的摇头,XX方案刚刚启动,这时候取消就前功尽弃了。

当其他总监开始反驳这个说法的时候,总经理发言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建议。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提出来,我们欢迎。如果没有,不要在别人刚说完之后就否定他的建议。

这位敢于说话的总监随后被委以重任,从后台服务的岗位跃升到销售负责人,职业发展方向也借此机会得以改变。


3. 帮助领导管理他的领导

向上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

老板都有自己的想法,如何让老板能理解我的现状,如何让老板认可我的价值,如何让老板帮忙推动我的项目?

如今的年轻人,其实都很有向上管理的气魄,敢于大胆的告诉领导:

我这个周末不能加班,家里有事;我不愿意转岗,这和我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一致;这个项目人手不足,麻烦领导再协调资源。

到了30岁,你已经是领导身边的核心骨干。

我们往往觉得把老板安排给我们的工作做好就是「向上管理」。其实真正的「向上管理」,是帮助你的领导去影响他的领导

我们需要思考:

我有没有时时站在上司身边,帮助他一起影响公司内关键决策者,让业务推进更顺利,让决策者感觉到你们团队有价值。

这一年多来互联网公司裁员频频,很多时候,团队被裁,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没把价值完全展现在管理层面前。

而这一点不仅是团队领导的责任,也是团队里30+职场人的责任。

你们没有替上司想问题,没帮上司去向他的上司表功,你的向上管理并不完整。

很多职场人不屑于表功,觉得这PPT做得好,不如活干得出彩。

我能理解这种心理。

但其实「表功」是非常重要的职场沟(求)通(生)方式。

管理层那么忙,需要我们反复告诉领导:我们对公司很重要,我们对公司很有价值。


4.不要对面试机会说No

我有一个HR小伙伴,毕业两年,服务于一家快消品公司。前几天他接到一家公司电话,要他去面试,而岗位的要求偏偏是五年以上工作经验。

他问我:这我去了应该也是白去啊,这样的面试有价值吗?

我回答他:去,必须去。你面试完就知道,他们对5年工作经验的人是怎样的要求了。

详细的原因和理由我写在:

Sean Ye:我知道你不想跳槽,但你不该拒绝面试机会

即使无意跳槽,职场人也应该保持面试的节奏,保持市场敏感度。

  1. 了解市场同行在做什么,趋势是什么?
  2. 了解自己薪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5. 要求涨薪

公司一般都会有年度涨薪计划——我说的不是定期涨薪。

在年度涨薪计划之外,找老板聊一次涨薪。

出去面试了解了市场行情之后(你薪资高于市场行情就算了),把你做的工作和给公司带来的贡献,整理成一份报告,向领导要求涨薪。

当然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可能需要和领导沟通3-4次,才能拿到你想要的涨薪。千万不要在领导说“对不起,我帮不了你/这不是我能控制的”就放弃了。

建议大家重读我的文章:

Sean Ye:年终涨薪的水,到底有多深?

公司内涨薪,是遵循「内部公平性」;相比遵循「市场竞争力」的跳槽涨薪,要难很多。

如果你再不尽力争取,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而且谈判涨薪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的良好总结,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的找到发展的方向。

watermark,image_bG9nby9jc2RuXzEucG5nP3gtb3NzLXByb2Nlc3M9aW1hZ2UvcmVzaXplLGhfODI=,g_se,x_0,y_0,t_100

6.加入项目,成为组织者

如果公司有各个团队混搭参加的重要项目,尽力参与进去。好处多多。

1)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参加项目,远比稳定的日常工作,要难。

也正是因为难,所以学习的东西多,成长的速度快。正因为难,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好,才能体现我们独特的竞争力。

想要做到不可取代,你就需要去做难的事情

2)增加自己接触机会的概率

在大中型公司,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很久,也不见得能认全同事。

通过跨团队的项目,你可以认识更多同事,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在他们心目中打造出自己的专业形象。比如说你是一个营销专家,那么下次同事有类似活动和项目的时候还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更多好的机会,在等着你。

3)提升领导力

在项目中做负责人或者协调人,是个苦差事。

但这对培养我们的领导力非常有价值。

这些同事不向你汇报,你没有威权可以压制他们。同事可以完全不配合你的工作。

而你能做的是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OKR/KPI是什么?

在完成自己项目目标的同时,帮助这些同事,也实现他们的工作目标。

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7.把自己介绍给老板们

找个机会,电梯里可以,球场上可以,公司聚会时也可以,把自己介绍给公司里的高管,让他们知道你具体做什么工作,能如何帮助他们。

之后,如果有职业发展的问题或者困扰,也可以求教于他们。

一般来说,对于不少外企,都会为年轻员工配对资深高管作为导师,如果公司不这么做,你自己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培养自己的导师?


8.定期回顾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现代职场人忙,不是学哲学的,估计闲不到一天3次反省的频率。

但30岁的职场人,不能再单纯把自己埋在工作里了。

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跳出手头的琐碎工作,看自己的职业发展是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

问自己:

  • 现在的工作内容是我想做的吗?
  • 我能在这个岗位上学习和成长吗?
  • 我的生活状态如何?我的人脉网络如何?

通常情况是,你不回顾不知道。一回顾,就会发现,可能你的职业发展已经偏离了你预定的目标。

有了定期回顾反省,你就有机会纠正自己。确保我们在职业发展的路径上不会走太偏,就不至于一朝醒悟后,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我接触过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90后小伙伴。

他们的成就,远远超过30岁的我。

我也希望你们能继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要过于在乎经理和总监的title,而是应该走出舒适区,完善自己的竞争力,搭建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你准备承担更大的责任时,即使现在的岗位没有上升空间,其他公司也会张开怀抱欢迎你这样的人才。

未来会怎样,我们没人知道。

但我相信,只要持续学习,思考,把自己逼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我们就可能持续成长。

岁数30+不可怕,心态50+才可怕。

即将奔四的80后大叔,与各位共勉。


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职场live:

掌握这十招面试技巧 成为面试达人 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

推荐更多千赞回答:

简历加薪跳槽面试性骚扰离职

职场女性 | 企业文化职业规划 | 职场潜规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