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读唐诗中的敏捷:(三)晚唐:知遇

文章讲述了唐朝时期文人韩愈赏识李贺的才华,以及大干部令狐楚对李商隐的无私帮助,展示了古代文人间的知遇与提携之情。李商隐通过令狐绹的帮助中举,但后期的人生遭遇和与令狐绹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人性的复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李贺

对于年轻人的投稿,韩愈是重视的。他随手把裤腰带解了,盘腿窝在沙发上读。第一首正是《雁门太守行》。


才读了前四行,韩院长就激动地跳了起来,裤子都掉在脚脖子上。他读到的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韩愈当然识货——有唐一代,无数猛人写乐府、写边塞,名篇如云,却从来没有这样凄美绝艳的画面。


他又读了下去,后面四句是: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兴奋地大喊:“快把这个人给我找回来!”


“是是,我这就把那女粉丝叫回来……”研究生说。


“粉你个头啊!不是女粉丝,是这个李贺!李贺!”


很快,大腕韩愈见到了小号李贺。他紧紧握住这个十八岁年轻人的手,只说了短短几个字:“推!咱们互推!”

李商隐

大干部令狐楚一见到穷孩子李商隐,竟然特别高兴,连白胡子都开心地飘起来,拉着他的手,说:来来来,好孩子,我等你好久啦!来跟我认识一下府里的人吧!


他带着李商隐在府里参观,每遇到了人,就热情地介绍:


记住啊,这个孩子叫作李商隐,我看过他的文章,写得棒极啦,以后一定有大出息!


在书房,他们遇到了一个正在练字的男子,他大概三十多岁,面相稳重。这个人叫令狐绹,是令狐楚的儿子。


看到老爸,令狐绹吃了一惊:“爹,你又来检查啦,我真的有在用功啊!你瞧,我今天写了这么多……”


“咳……不是检查。”令狐楚说,“来,介绍一个年轻人给你认识,他叫作李商隐,虽然年纪比你小,但才华可比你高啊!以后你要和他多接触,多学习。”


令狐绹有点惊讶。他了解自己的老爹阅人无数,眼界很高,平时很少这么看重人的,何况是眼前这样一个寒门少年。


他放下笔,绕着桌子走过来,微笑着和李商隐握手:


“你好,商隐,我叫令狐绹,今后多多指教。要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只管开口。”

终于,李商隐的第五次高考到来了。他怀着忐忑的心情交了卷。这一年的主考官正是令狐绹的朋友。


他问令狐绹:令尊门下的人士,令狐兄和哪一个关系最好?


这是非常有深意的一问。可以说,令狐绹答出谁的名字,谁就要占便宜。唐朝的高考就是这样要拼关系的。


令狐绹淡定地回答了三个字:李商隐。


问了四次,令狐绹的回答都是同一个名字:李商隐。


不久,礼部公布了录取名单。李商隐赫然在列。他终于中了进士了。


他非常感激,对令狐绹说了不少感谢的话。令狐绹挥挥手:


“不要客气。我把你当兄弟。”


这一年,老爷子令狐楚病重。临终前,他让李商隐为自己起草遗表,还让他奉丧回长安,这是完全把李商隐当成自己家的孩子看待了。


人生中能遇见令狐楚,是李商隐的幸运。十年来,这位爱才的老人一直无私地帮助着他。在李白杜甫的一生中,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给力的知遇之人。


对于这位伯乐,他无以为报,只有写诗。比如这一首《谢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是一首满怀感激的诗,里面用了三个典故。

李商隐草草收拾了一下,飞奔回家。等他翻越重重关山,终于赶到家中的时候,王氏夫人已经不在了。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空荡荡的闺房里,只剩下冰凉的玉簟,上面盖着碧绿的轻罗,旁边还摆放着锦瑟,那都是她的遗物,可那美丽的人,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些天里,在夫人的锦瑟旁边,李商隐整夜枯坐着,却并没有流泪。


某日,家人在他的书桌上发现了一页纸,压在砚角,上面写满了凌乱的字迹,是一首诗。


他念了出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一首诗,就是著名的《锦瑟》。

“有没有李商隐的?”他看完信,忽然问。
秘书一愣:“有倒是有,到了两礼拜了,怕您不乐意看,就没有拿过来……”


“唉,我不是说过吗,李商隐的信,都要给我。”


信很快被取了过来。读过之后,令狐绹陷入了沉思中。


他过得真是很不好啊。今年也三十八、三十九了吧,不年轻了,太太最近又过世了,一定很难过吧。现在又来信想要我帮他谋工作。可是……也难啊。


令狐绹拉开底层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些李商隐的旧信,都是几年前的,有的已经发黄了。他信手翻着,随机拆开一封,李商隐以前写下的几句话又映入眼帘:


“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


令狐绹轻轻吁了一声,不动声色,就像他平时一贯的凝稳神态一样。他把信叠好,又放进了抽屉。在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悲喜。


一段时间之后,李商隐忽然接到通知,到人事部门报到,要找他谈话。


工作人员言简意赅,告诉李商隐,你得到了一个职位——太学博士,级别是正六品上。


听着不算太牛,但这其实是李商隐至今为止担任的级别最高的一个职位了。在他人生最穷蹙的一年,令狐绹帮了他。


后来,很多人评论说,令狐绹不够朋友,太抠了,这么一个小官、冷官,就打发了李商隐。他一定是还记恨李商隐呢!


这是什么逻辑呢?令狐绹应该帮李商隐到什么份儿上,才算是讲义气、够朋友呢。


对于这件事,云南大学傅剑平老师有一段话,我觉得讲得很到位,引在这里:


“这个国子博士的‘冷官’,他(令狐绹)的亲哥哥令狐绪就曾做过。这个自己亲哥哥做得的官职,李商隐就做不得?这样荐引安排,就是敷衍塞责,挤兑压制?……令狐绹要荐引李商隐一个什么样的官职,才能平息古往今来、千年不息的种种物议指责呢?


“以当时的政治形势而论……李党已被一网打尽,泥沙俱下,玉石俱焚,政治党派斗争早成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令狐绹能不计前隙,做出这样的安排,不是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吗?”


说令狐绹爱记仇、寡义,是不太公平的。确实,李商隐和他之间,关系不可能再和当初年轻时完全一样了。人生的际遇、经历如果相差太大,生活的轨迹渐行渐远,感情和关系是不可能没有变化的。就连李商隐自己都明白:“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这是人性之常,不能说是令狐绹的错。


今天,我们参加个中学同学会,都往往会觉得隔膜了,聊不到一块了。这种情感,我们可以有,令狐绹一个做宰相的人就不可以有?

李商隐死后,葬在了河南故乡。每年七八月,在当地的雨季,点点雨水洒落墓园,打湿了树叶,流淌进池塘,就像他写的那一首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有人说题目是《夜雨寄内》,是寄给妻子王氏的,因为他们俩伉俪情深,感情很好。也有人说题目是《夜雨寄北》,是寄给令狐绹的,这对朋友也算是有始有终。


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法确定,在那一天的雨夜,他究竟是想和谁共剪西窗烛了。那是李商隐美丽的小秘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