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沟通理论

7次法则,是一种和7有关的规律性现象,如一个事物被提及7次,那么这个事物就会在人的脑海里形成长期记忆。

7次法则是指一个客户连续七次看到你的品牌或信息之后,才能真正了解你的企业,对你产生足够信任,然后才可能与你展开商务活动。利用多种营销活动可以帮助你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

一件新事物,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中有个阈值。只有影响的次数超过这个阈值,你才能在他心中留下一席之地。

“7次法则”并不是确定具体的次数,而是在营销传播中对抗“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具体方法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七次营销中,每次营销的节点都是“清晰之路”,具体可以总结为:

(一)影响用户1次,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二)第2次影响,才会有一些效果;

(三)一段时间内,连续影响用户3至4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7次,是影响用户的最佳频次,也就是“阈值”;

(五)超过最佳频次,影响的效果和性价比,都开始下降。

一定要与客户“混个脸熟”:
第一次拜访不谈业务,只是拜个码头认认门;
第二次拜访不谈业务,聊聊对方和自己的近况;
第三次拜访不谈业务,吃个饭喝点酒唠唠家常;
第四次拜访不谈业务,感谢对方送点小礼品;
第五次拜访不谈业务,问问对方有什么困惑;
第六次拜访不谈业务,能否一起解决对方的问题;
第七次拜访不谈业务,看看如何具体落实解决方案。

7-11最后选择了“同城密集开店”的策略。密集开店,可以快速突破客户阈值。用户在这里看到一家,在那里看到一家,看到第7家、第8家、第10家时,意识中已接受了品牌。等7-11真开到用户家门口的时候,用户觉得是老朋友终于来了,怎么才来。

传播的本质,在于重复;受众的本质,在于遗忘。七次法则的核心就是重复的力量。

扫码关注送大鹅、开户抽奖赢红包、充值得微信立减金……自个人养老金上线以来,各家银行纷纷开启的“花式”抢客模式。

银行希望客户能够很好的掌握手机银行,就设置一个任务引导模式。连续一个月,每天都指导客户使用一个功能,第一天是激活手机银行、第二天是绑卡、第三天是卡余额查询、第四天是转账……,每一天完成任务都给一个小激励。比如激活送10元话费、绑卡送存款加息20%的7天体验时间、卡余额查询送合作商户5折消费3天体验时间、转账交易送信用卡增额3000元……。一个月之后,这个客户很好的掌握了手机银行怎么用,并且拿到了很多银行的好处,一定会持续跟银行打交道。那么,再根据客户需要设计日常任务、周常任务、月常任务,让他们经常的从银行获得好处,增加手机银行的使用频度。

免费领钱的诱惑最大。各大电商平台的签到领红包功能推出多年,至今仍长盛不衰。而在短视频电商、拼夕夕等包围中,如今奋力保卫江湖地位的某宝在这方面用力更猛,某宝APP上能薅羊毛的板块有签到、摇现金、领淘金币、芭芭农场等,是大电商平台首页入口最多的。

80后白领小李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某宝APP,点击左上角的某宝签到板块,薅起羊毛。日积月累下,她仅从某宝签到板块就薅到了15.09元,加上摇现金板块领的4.51元,一共薅了19.6元。

上班族小王从以前开会摸鱼种树,变成了签到领钱,小手一点,1毛钱又到手了。

一天几毛,十几天就是几块,100天就是几十块。一顿豪华版午饭就有了。主打的就是一个持久战,兼具趣味性和满足感。

那我们怎么把这个法则应用到我们的家校沟通中呢?

1. 朋友圈多晒一些娃的努力,勤奋,爱好

2. 孩子学习有进步了,要经常感谢老师

在任何事情的沟通和开展中都可采用七次法则,沟通七次、忍耐七次、迭代七次、跑步七次、反思七次、七种武器、招式和方法换七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