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技术研究

f489c1d70c02069481e2d7bb47127b27.png

作者简介

雷凯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研究部、车联网技术创新与测试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工程师,主要从事车联网、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标准研制、产业咨询工作。

余冰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研究部副主任,车联网技术创新与测试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领域的相关政策、产业、标准和前沿技术研究工作。

论文引用格式:

雷凯茹, 余冰雁. 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技术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 50(3): 18-26.

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技术研究

雷凯茹1,2  余冰雁1,2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北京 100191;

2.车联网技术创新与测试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摘要:车联网跨域协同技术是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和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C-V2X)融合场景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涉及到安全类、效率类、协作类、视频类、信息服务类跨域协同交互场景,每类场景都涉及MEC跨域流程及跨域过程中的上下文规范。目前国际上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技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ETSI、5GAA等组织尚未制定比较完善的国际标准。以当前主流车联网边缘计算系统架构为基础,着重开展各类车联网场景应用层基于MEC的跨域需求、交互迁移流程及上下文规范等研究。

关键词:车联网;MEC;跨域协同

0  引言

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带宽、低时延、本地化等特点的技术,可在网络边缘提供服务环境和计算能力,通过靠近用户来降低网络操作和服务交付的时延。基于MEC的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 C-V2X)[1]可以将业务部署在边缘节点,通过减少数据传输路由长度来降低C-V2X的端到端通信时延;还可以作为本地服务托管环境,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资源,支持部署具有区域性、高吞吐量的本地车联网服务。

汽车行驶是个连续的过程,经常跨越不同的路段(甚至是城市),因此需要打通不同路段下的边缘计算服务商(运营商),为用户带来连续一致的体验。考虑到车联网中车辆的高速移动性、多样化应用的差异性服务质量要求,如何在车辆高速移动的同时保持服务的连续性并保证服务质量,成为面向C-V2X的MEC跨域协同技术的关键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面向C-V2X的MEC系统架构和业务特性、基于C-V2X典型应用的业务特点、MEC跨域的服务需求以及服务迁移业务流程的上下文规范,进而从应用层解决面向C-V2X的MEC服务业务连续性问题。

1  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系统研究

1.1  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研究现状分析

在MEC跨域协同通用技术方面,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GSMA)发起运营商平台项目[2],旨在解决跨运营商MEC资源共享问题,促进信息交互。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发布的标准ETSI GR MEC 035[3]研究多接入边缘计算联盟方案,以实现跨MEC系统的MEC服务和应用程序互通共享,支持多运营商/多网络/多供应商环境。我国正在开展面向电信行业的MEC互联互通技术研究[4-5]和标准制定工作[6],解决运营商内部MEC平台互联互通问题。

在此基础上,为推进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研究,国际方面,ETSI重点关注面向车联网的MEC应用程序移动性切换总体架构和接口规范。ETSI发布的标准ETSI GS MEC 021[7]对MEC应用程序移动性服务进行了标准化接口定义,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部署/协定公共控制平面功能,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重新定位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UE)和应用程序上下文,但并未从业务层面定义V2X业务在MEC迁移过程中的上下文规范。ETSI发布的标准ETSI GS MEC 003[8]在MEC架构中新增V2X信息服务(V2X Information Service, VIS)(见图1),可以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收集V2X通信相关信息,如授权UE的列表等,并将此信息公开给MEC应用,使MEC应用能够与和V2X通信相关的3GPP网络功能进行安全通信,为不同MEC系统中的MEC应用程序建立安全通道从而实现安全通信。ETSI发布的标准ETSI GR MEC 035将面向多运营商的V2X跨域服务作为MEC联盟的重点研究场景。

81cbcfd45526de9a252f788439511016.jpeg

图1    ETSI定义的面向车联网的MEC架构

此外,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单个运营商无法实现城市内或跨城、跨境的MEC服务全覆盖以及服务异构性的问题。Coll-Perales[9]等研究在多运营商场景中使用5G V2N2V实现V2X服务时,MEC联盟对于车辆跨域运行低时延、高可靠服务的可行性。5G汽车协会(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 5GAA)重点关注在多移动网络运营商(Mobile Network Operator, MNO)、多MEC和多主机厂(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环境下的C-V2X的互联互操作性[10],将多MNO间的C-V2X跨域迁移场景定义为3种主要类型场景(均适用于服务单个或多个OEM在MNO间的互通):在场景1中,所有MNO均安装MEC平台和相关应用程序;在场景2中,MNO 1安装了MEC平台和相关应用程序,MNO 2安装了MEC平台但没有应用程序;在场景3中,MNO 1安装了MEC平台和相关应用程序,MNO 2没有安装MEC平台和应用程序(见图2)。

30a3fbe8ca20fd3d094924c9acf164dc.jpeg

图2   5GAA 跨运营商、跨边缘计算平台、跨主机厂的车联网跨域迁移场景参考架构[10]

国内方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正在制定面向C-V2X业务的MEC系列标准,已初步完成总体架构、南北向接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11-13](见图3),但在东西向接口C-V2X业务迁移方面,尚未对C-V2X在MEC之间的业务连续性保障进行规范定义。与欧美运营商的MEC部署模式和产业现状不同,我国电信运营商的MEC服务一般是全覆盖的建设模式,即对于C-V2X业务来说,单个用户通常可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接受由同一家服务商提供的多个MEC服务,极少数情况下需要不同服务商提供多个MEC服务。基于上述背景,围绕典型C-V2X场景的服务/应用上下文迁移与同步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

244e42370e65496146bfe10e2bb02b2a.jpeg

图3   基于MEC的C-V2X系统架构示意图

1.2  面向车联网的MEC系统架构与业务特性研究

1.2.1  面向车联网的MEC系统架构

面向车联网的MEC是一个多级体系架构,通常可基于灵活的网络架构设置MEC平台的层级数目,即网络中可部署多级MEC平台,下级MEC平台可作为上级MEC平台的接入端,且当网络中存在多层级MEC平台时,不限制上下级MEC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方式(见图4)。终端通过PC5接口接入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RSU)进而接入的MEC,通常为路侧MEC平台。路侧MEC部署在道路、公路沿线或者场端,可为一定区域内的RSU或路侧智能设备提供服务。终端通过Uu接口接入的MEC,通常为边缘/区域MEC平台。边缘/区域MEC部署在路侧系统之上,根据业务的时延要求和业务属性,以及运营商的实际网络部署来决定部署位置和部署层级。通常,边缘MEC构筑在边缘机房,通过蜂窝通信模式,提供小区级、实时性微观交通服务。区域MEC部署在边缘MEC之上,可与一个或多个边缘MEC平台联动,提供大区级、弱实时/非实时广域交通服务,以及更全局的用户管理、数据汇聚和业务调度等服务。

37bb66f86ccf410457aa1fae086c69b2.jpeg

图4   面向车联网的MEC系统部署架构示意图

1.2.2  车联网业务特性

根据图4中面向车联网的MEC体系架构多层级模式,结合车联网各类应用的技术需求和服务范围,可以将车联网业务按照边缘型、区域型、中心型进行如下分级[14]

(1)边缘型:业务部署在路侧或边缘MEC上,可提供对原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的实时应用;

(2)区域型:业务部署在区域MEC上,可提供区域数据汇聚与分析、跨域业务协同的弱实时应用;

(3)中心型:业务部署在中心平台上,可提供全局统一调度或需要开展基础设施管理、行业业务监管的非实时应用。

2  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业务研究

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流程如图5所示,车辆从MEC 1所在区域移动至MEC 2所在区域过程中,车联网业务迁移涉及到服务提供商、数据接口等关键问题。同一MEC覆盖范围内UE App、MEC服务提供商、C-V2X服务提供商之间可以完成解耦,同时,UE App、MEC服务提供商、C-V2X服务提供商内部也可以是异构的。

6369af904829cfb7ec9a98dd4d59d972.jpeg

图5   MEC迁移的示意图

2.1  C-V2X跨域业务分类

基于MEC与C-V2X融合的多级体系架构和各级平台可支持的车联网业务特点,本文将C-V2X业务跨域类型分为以下4类。

类型1:不涉及MEC迁移的业务场景。该类业务适用于PC5通信模式,其服务可覆盖1~5个路口区域。应用部署在路侧MEC,通过RSU PC5广播的形式直接反馈车载应用端,该类服务可路侧闭环,无需跨域。

类型2:涉及运营商内MEC迁移的业务场景,即迁移车端用户身份标识的场景。该类业务适用于Uu通信模式,MEC需覆盖本区域范围内的C-V2X服务,车辆从原MEC服务区域移动至下一个MEC服务区域前完成对车端用户身份标识的认证,确保车端用户在下一个MEC服务区域的快速接入。车端用户在接入新MEC区域后,可及时进行数据交互,保证服务的连续性。该类业务的特点是MEC通常可根据本区域范围的车端、路侧智能设备上报的数据进行应用的分析处理,并可将分析结果通过RSU广播或直接通过4G/5G蜂窝网发送给区域内行驶的车辆。

类型3:涉及运营商内MEC迁移的业务场景,即迁移车端用户身份标识和车端业务数据的场景。该类业务适用于Uu通信模式,车辆需要根据行驶车道、行驶目的地等进行跨MEC区域的行驶路径规划,并根据车辆自身运动状态信息、驾驶员行驶意图等车端数据,以及非当前MEC服务域的交通管理基础设施信息(信号机、电子标志标识等)、交通事件信息等实时调整车辆运行状态。该类应用虽可通过MEC实现,但因其普遍为弱/非实时性场景,对时延要求较低,可通过与云端协同实现,为非强需求类场景。

类型4:涉及跨运营商MEC迁移的业务场景。该类业务适用于用户在异构MEC服务商之间的业务切换,具体业务类型与类型2和类型3相似,但由于该类业务暂不符合我国的MEC产业环境,为非强需求类场景。

2.2  C-V2X跨域场景分析

基于上述业务分类,本文对《面向C-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服务能力开放和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中的典型场景进行了应用场景分类和跨域业务类型划分(见表1)。其中,跨域类型为类型1或类型2的场景可在服务范围内业务闭环,因此仅涉及到跨域类型2的用户身份标识信息跨域流程。对于跨域类型为类型2或类型3的场景,由于其对时延要求普遍相对较低,因此既可通过同层MEC进行跨域(类型2),也可利用云端实现MEC信息的交互(类型3)。

表1   基于MEC的C-V2X典型业务场景[12]

cd7cca583567db13086ea85a93649365.png

3  基于MEC的C-V2X业务迁移流程及上下文规范研究

3.1  迁移车端用户身份标识的场景跨域分析

基于以上结论,本节重点对跨域业务类型2(即涉及运营商内MEC迁移的业务场景)的应用层MEC迁移流程和上下文规范进行统一描述。

MEC对收到的覆盖范围内RSU的道路和车辆运行信息以及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 OBU)上传的车辆运动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给RSU,由RSU广播给行驶中的车辆,或者MEC服务器直接通过4G/5G蜂窝网发送给区域内行驶的车辆,提示相关车辆作出反应。具体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83b51d3a84e156787df632d5384d9fbe.jpeg

图6   迁移车端用户身份标识场景数据传输图

根据类型2的跨域业务需求分析,此过程在MEC覆盖本区域范围内即可完成服务,不需要将车端用户在当前MEC服务区域内的业务数据迁移至下一个MEC服务区域,相邻MEC之间仅需将车端用户身份标识迁移,保证迁移至下一个MEC服务区域时用户服务的连续性。

3.2  跨域流程

迁移车端用户身份标识场景的跨域流程可分为以下4个。

(1)车辆在MEC A覆盖的区域行驶时,为车辆提供基于MEC的C-V2X服务。

(2)当车辆即将离开MEC A覆盖范围时,MEC A根据车辆的路径预判其即将进入MEC B区域,通知MEC B校验用户信息。

(3)MEC B与MEC A建立连接,MEC A将用户标识信息发送至MEC B,MEC B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创建应用实例运行空间。

(4)车辆与MEC B建立连接,MEC B继续提供C-V2X相关服务。

3.3  上下文规范

根据3GPP TS 23.286 9.10章节中的定义,为保证V2X跨域服务的业务连续性,源MEC服务器需要向目标MEC服务器发送业务连续性请求,请求信息元素类型如表2所示。

表2   V2X跨域服务信息请求元素

46d6210db8dcf1fcae05c04af259c9f7.png

参考表2,迁移车端用户身份标识类C-V2X业务的跨域迁移上下文规范定义如表3所示,其中目标MEC ID对应表2中的GEO ID,车端用户身份标识对应表2中的V2X UE ID,车辆位置对应表2中的V2X UE Location。

表3   C-V2X业务迁移上下文规范

c597d4f4a233e313588bf1e70948264c.png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车联网MEC与C-V2X融合的多级系统架构,综合考量C-V2X典型场景的时延、部署、服务覆盖范围等因素,对各类C-V2X场景进行分级,分析各跨域业务类型,并对基于MEC的C-V2X业务跨域需求、交互迁移流程和上下文规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电信运营商的MEC当前主要服务全覆盖的建设模式,即对于C-V2X业务来说,单个用户通常可在同一地区或跨不同地区接受由同一家服务商提供的多个MEC服务,因此跨运营商MEC服务的产业需求暂不强烈。针对同一运营商环境下C-V2X应用场景是否需要跨域,本文深入分析应用的业务特征,将判定类型分为3种:一是部署在路侧MEC的应用场景,具有时延要求高、可路侧区域服务闭环的特性,因此无跨域需求;二是部署在边缘MEC的应用场景,通常通过Uu蜂窝网形式提供车辆安全、效率、信息服务类,虽然其MEC覆盖区域范围内服务可闭环,但时延要求高,因此为避免车端用户切换时进行重新认证,需根据用户路径规划结果提前预测下一个服务的MEC,并将车端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迁移;三是部署在区域MEC的应用场景,由于对时延不敏感,可通过云端配合实现区域MEC间切换,因此当前产业暂无强烈的跨域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面向车联网的MEC跨域协同涉及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为保证用户快速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和实时性,需要提前完成用户认证信息在跨MEC间的迁移。随着车联网和边缘计算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C-V2X应用服务质量需求的提升,未来会催生出更多新的、具有跨域研究价值的高质量需求应用场景。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cross-domain collaboration based on MEC for Internet of Vehicles

LEI Kairu1,2, YU Bingyan1,2

(1.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Beijing 10019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Internet of Vehicl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esting,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of cross-domain collaboration based on MEC for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is the key research point in the integration scenario of MEC-based C-V2X systems. The scenarios mainly include security, efficiency, collaboration, video,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Each scenario involves processes and context specific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cross-domain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At present, the technology of cross-domain collaboration based on MEC for IoV is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ly, and organizations such as ETSI and 5GAA have not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and relatively complet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ased on the mainstream edge computing system architecture of IoV,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cross-domain requirements, interaction migration process and context specification based on MEC for application layers of IoV scenarios.

Keywords:  IoV; MEC; cross-domain collaboration

52affba118641ea797a526c86a068958.gif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4年 第3期

f69abe9522a3083d48ce749077f9b5af.png

如果您对边缘云、算力网络、边缘AI、垂直行业边缘计算应用场景感兴趣,诚挚邀请您参加6月22日在深圳举办的2024全球边缘计算大会·深圳站,相信边缘的力量!预见·边缘大模型!

你“在看”我吗?189fc3f24374e3b7603c6a53bb8806a0.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