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无人驾驶技术,通过集成多种技术包括:高精度定位、无线实时传输、slam建图,路径规划,运动规划、感知决策、自动避障、高精度实时控制、实时通讯、便捷的人机交互,实时监控等,实现了塔吊的远程或自动操控,极大地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场景的限制。以下是一种实现塔吊无人驾驶方式:
一、技术基础
-
智能感知与识别:
- 利用雷达、相机传感器等设备,感知周围的环境状况;并通过标定传感器及塔吊本身等,完成坐标系统一。
- 通过塔机大臂的旋转扫描,获取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摄像头图像,形成塔吊工作范围的环境数字化模型。
-
远程通讯与控制:
- 基于无线和有线通讯技术,实现现场信息采集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
- 地面操作员通过遥控器或者交互终端,将指令(例如:类塔司操作,无人驾驶操作)发送给塔上主控系统,实现远程(无人)操控。
-
智能决策与规划:
- 利用AI算法,对吊钩和吊物进行目标识别,并进行动态测量和异常检测。
- 高频更新环境数字化模型和实时数据,规划吊钩和大臂的动线和路径,实现自动驾驶和自动避障。
二、系统构成
-
塔吊本体:
- 在传统塔吊基础上,增加智能感知设备(如雷达、相机等)和通讯设备(如5G基站)。
-
远程操控平台:
- 搭建远程操控平台,配备仿真模块和实时画面采集、处理、显示系统。
- 操作员在地面通过平台对塔吊进行远程操控。
-
智能控制系统:
- 集成智能感知、识别、决策和规划等功能于一体的控制系统。
- 根据实时数据和路径规则,自动控制塔吊的运行状态。
三、操作流程
-
环境建模:
- 通过塔机大臂的旋转扫描,获取环境数据,形成数字化模型。
-
远程操控:
- 操作员在地面通过远程操控平台,利用仿真模块和实时画面,对塔吊进行操控。
-
智能运行:
- 控制系统根据环境模型和实时数据,自动规划吊钩和大臂路径,实现自动驾驶和避障。
- 在运行过程中,系统实时监测各项参数,如重量、风速、力矩、各轴的状态等,确保安全运行。
四、优势与特点
-
改善塔司工作环境:
- 无需塔吊司机爬上爬下,无需高空作业,保障塔司安全。
-
增强安全性
1.通过智能感知和避障技术,降低碰撞风险,提高作业安全性。 -
优化资源配置:
- 实现多塔吊、多操作端的灵活接入和综合管控,降低人力成本。
-
适应性强:
- 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作业,如风雪严寒等,提高施工灵活性。
塔吊无人驾驶技术通过集成智能感知、远程通讯与控制以及智能决策与规划等技术,实现了塔吊的远程或自动操控。这一技术不仅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了安全性,还优化了资源配置和增强了施工灵活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塔吊无人驾驶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