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下的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服务层:居家养老等综合性智能化服务

在数字孪生技术支撑的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中,服务层聚焦于居家养老等综合性智能化服务的实现,其核心架构与具体方案可归纳如下:

一、服务层架构与技术基础

服务层以智慧城市大脑为核心,整合数据层、认知层和虚拟层的资源,通过云/边缘计算、生成式AI(如GANs、VAEs)提供模拟预测、决策支持和人机协作能力。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体现在构建老年人“数字孪生体”,实时追踪健康数据,并结合城市信息模型(CIM)形成全景视图,实现动态健康监测与风险预警。

二、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的具体应用

  1. 虚拟养老院与综合平台

    • 成都双流区通过“虚拟养老院”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依托智慧养老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涵盖健康管理、应急呼叫、生活照料等。2025年目标实现养老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匹配。
    • 沈阳市等城市构建市、区两级综合智慧养老平台,融合老年人数据库、费用结算、日间照料等功能,并接入医疗资源,推动“医养结合”场景落地。
  2. 智能化适老改造与设备配置

    • 推广智能手环、可穿戴设备等监测工具,结合5G网络实现远程医疗和紧急救援。
    • 鼓励家庭配备智能养老机器人,支持亲情互动、用药提醒等服务,并通过适老化改造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3. 社区服务集成与资源优化

    •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站等资源,提供代购代缴、家政预约、心理疏导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社区服务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例如天津H区通过智能供需匹配系统提升服务效率。

三、关键技术创新与支撑

  • 数据驱动决策: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众包数据等多源信息整合,形成老年人健康画像,结合AI算法预测慢性病风险。
  • 动态响应机制:基于城市大脑的实时监测能力,实现突发事件(如跌倒报警)的快速响应,并通过GIS系统调度急救资源。
  • 跨系统协同:打通民政、医疗、社区等数据壁垒,建立统一接口标准。例如忻州市搭建CIM平台,实现跨部门养老数据共享。

四、阶段性目标与成效

  • 试点阶段(2024年前) :在重点人群(如独居、高龄老人)中验证虚拟养老院模式,完善健康监测算法和隐私保护机制。
  • 推广阶段(2025年) :实现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并通过“银龄e生活”等项目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

五、挑战与优化方向

  • 技术适配性:需针对老年人认知特点简化交互界面,如开发语音控制的“一键通”设备。
  • 可持续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如葫芦岛市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结合保障体系长效运行。

综上,数字孪生赋能的智慧城市服务层通过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正在重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核心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精准服务,最终构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智能化养老生态。

数字孪生技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最新应用案例有哪些?

数字孪生技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最新应用案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百态老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