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片机系统EMC测试和故障排除

对于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的EMC测试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EMC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即电磁兼容性。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它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两部分。由于电器产品在使用时对其它电器有电磁干扰,或受到其它电器的电磁干扰,它不仅关系到产品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影响其它电器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安全危险。

EMC测试两大内容

1.对其向外界发送的电磁骚扰强度进行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限制值要求;

2.对其在规定电磁骚扰强度的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敏感度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抗扰度要求。

单片机系统EMC测试

1.测试环境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测量对测试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测量场地有室外开阔场地、屏蔽室或电波暗室等。

2.测试设备

电磁兼容测量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电磁干扰测量设备,设备接上适当的传感器,就可以进行电磁干扰的测量;另一类是在电磁敏感度测量,设备模拟不同干扰源,通过适当的耦合/去耦网络、传感器或天线,施加于各类被测设备,用作敏感度或干扰度测量。

3.测量方法

电磁兼容性测试依据标准的不同,有许多种测量方法,但归纳起来可分为4类;传导发射测试、辐射发射测试、传导敏感度(抗扰度)测试和辐射敏感度(抗扰度)测试。

4.测试诊断步骤

下图给出了一个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干扰发射与故障分析步骤。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可以提高测试诊断的效率。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

5.测试准备

①试验场地条件:EMC测试实验室为电波半暗室和屏蔽室。前者用于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测试,后者用于传导发射和传导敏感度测试。

②环境电平要求:传导和辐射的电磁环境电平最好远低于标准规定的极限值,一般使环境电平至少低于极限值6dB。

③试验桌。

④测量设备和被测设备的隔离。

⑤敏感性判别准则:一般由被测方提供,并实话监视和判别,以测量和观察的方式确定性能降低的程度。

⑥被测设备的放置:为保证实验的重复性,对被测设备的放置方式通常有具体的规定。

6.测试种类

传导发射测试、辐射发送测试、传导抗扰度测试、辐射抗扰度测试。

7.常用测量仪

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测试,需要用到许多电子仪器,如频谱分析仪、电磁场干扰测量仪、信号源、功能放大器、示波器等。由于EMC测试频率很宽(20Hz~40GHz)、幅度很大(μV级至kW级)、模式很多(FM、AM等)、姿态很多(平放、斜放等),因此正确地使用电子仪器非常重要。

测量电磁干扰的合适仪器是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是一种将电压幅度随频率变化的规律显示出来的仪器,它显示的波形称为频谱。频谱分析仪克服了示波器在测量电磁干扰中的缺点,能够精确测量各个频率上的干扰强度,用频谱分析仪可以直接显示出信号的各个频谱分量。

电磁兼容故障排除技术

1.传导型问题的解决

①通过串联一个高阻抗来减少EMI电流。

②通过并联一个低阻抗将EMI电流短路到地或引到其它回路导体。

③通过电流隔离装置切断EMI电流。

④通过其自身作用来抑制EMI电流。

2.电磁兼容的容性解决方案

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不把滤波电容的一侧看成直接与一个分离的阻抗相连,而看成与传输线相连。典型的情况是,当一条输入输出线的长度达到或超过1/4波长时,该传输线变“长”。

实际可以用下式近似表示这种变化:l≥55/f

式中:l单元为m,f单位为MHz。这个公式考虑了平均传播速度,它是自由空间理论的0.75倍。

a. 电介质材料及容差

电磁干扰滤波使用的大部分电容是无极性电容。

b. 差模(线到线)滤波电容性电容。

c. 共模(线到地/机壳)滤波电容

共模(CM)去耦通常使用小电容(10~100nF)小电容可以将不期望的高频电流在其进入敏感电路之前或在其离噪声电路较远时就将其短路到机壳上去。为了得到良好的高频衰减电路,减小或消除寄生电感是关键之所在。因此有必要使用超短导线,尤其希望使用无引线元器件。

3.感性、串联损耗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就电容而言,Zs和Z1如果不是纯电阻的话,在计算频率时,要使用它们的实际值。电容器串联在电源或信号电路时,必须满足:    

①流过的工作电流不应该引起电感过热或过大的有过之而无不及降;

②流过的电流不能引起电感磁饱和,尤其是对高导磁材料是毫无疑问的。

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 磁芯材料;
  • 铁氧体和加载铁氧体的电缆;
  • 电感、差模和共模;
  • 接地扼流圈;
  • 组合式电感电容元件。

4.辐射型问题的解决

在很多情况下,辐射电磁干扰问题可能在传导阶段产生并被排除,还有些解决方案是可以抑制干扰装置在辐射传输通道上,就像场屏蔽那样工作。根据屏蔽理论,这种屏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电磁干扰源的频率、与屏蔽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电磁干扰场的特性——电场、磁场或者平面波。

结语

在实际EMC测试应用中,除了通过标准资格实验室的鉴定测试以外,还有两种可行的方法也是被业界所认可的:TCF(Technical ConstrucTIon File)和Self CeriTIfication(自检证明)。

抗干扰能力测试是十分实用的测试项目。实现电磁兼容的最好办法是,将所有的数字及模拟电路均视为对高频信号响应的电路,用高频设计方法来处理电费屏蔽、PCB布线和共模滤波。采用整块地平面和电源面也很重要,对模拟电路也该如此,这样做有利于限制高频共模环环。大多数瞬态干扰均属高频,并产生很强的辐射能量。

二、MOS管驱动电路

MOS管因为其导通内阻低,开关速度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开关电源上。而用好一个MOS管,其驱动电路的设计就很关键。下面分享几种常用的驱动电路。

1 电源IC直接驱动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EMC_02

    电源IC直接驱动是最简单的驱动方式,应该注意几个参数以及这些参数的影响。

①查看电源IC手册的最大驱动峰值电流,因为不同芯片,驱动能力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

②了解MOS管的寄生电容,如图C1、C2的值,这个寄生电容越小越好。如果C1、C2的值比较大,MOS管导通的需要的能量就比较大,如果电源IC没有比较大的驱动峰值电流,那么管子导通的速度就比较慢,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 推挽驱动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03

    当电源IC驱动能力不足时,可用推挽驱动。

    这种驱动电路好处是提升电流提供能力,迅速完成对于栅极输入电容电荷的充电过程。这种拓扑增加了导通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减少了关断时间,开关管能快速开通且避免上升沿的高频振荡。

3 加速关断驱动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电磁干扰_04

 MOS管一般都是慢开快关。在关断瞬间驱动电路能提供一个尽可能低阻抗的通路供MOSFET栅源极间电容电压快速泄放,保证开关管能快速关断

    为使栅源极间电容电压的快速泄放,常在驱动电阻上并联一个电阻和一个二极管,如上图所示,其中D1常用的是快恢复二极管。这使关断时间减小,同时减小关断时的损耗。Rg2是防止关断的时电流过大,把电源IC给烧掉。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电磁干扰_05

    如上图,是我之前用的一个电路,量产至少上万台,推荐使用。

    用三极管来泄放栅源极间电容电压是比较常见的。如果Q1的发射极没有电阻,当PNP三极管导通时,栅源极间电容短接,达到最短时间内把电荷放完,最大限度减小关断时的交叉损耗。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栅源极间电容上的电荷泄放时电流不经过电源IC,提高了可靠性。

4 隔离驱动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EMC_06

    为了满足高端MOS管的驱动,经常会采用变压器驱动。其中R1目的是抑制PCB板上寄生的电感与C1形成LC振荡,C1的目的是隔开直流,通过交流,同时也能防止磁芯饱和。

三、电子设备等运行时的"啸叫"问题

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机以及车载电子设备等运行时,有时会听到"叽"的噪音,该现象称为"啸叫"。

    导致"啸叫"出现的原因可能在于电容器、电感器等无源元件。

    电容器与电感器的发生啸叫的原理不同,尤其是电感器的啸叫,其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本文中将就DC-DC转换器等电源电路的主要元件——功率电感器的啸叫原因以及有效对策进行介绍。

功率电感器啸叫原因      

1. 间歇工作、频率可变模式、负荷变动等可能导致人耳可听频率振动

    声波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人的听觉可听到大约20~20kHz频率范围的"声音"。在DC-DC转换器的功率电感器中,当流过人耳可听范围频率的交流电流以及脉冲波时,电感器主体会发生振动,该现象称为"线圈噪音",有时也会被听成啸叫现象(图1)。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EMC_07

 上图1:功率电感器啸叫机制。

    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强化,DC-DC转换器的功率电感器也成为了噪音发生源之一。DC-DC转换器通过开关器件进行ON/OFF,由此产生脉冲状电流。通过控制ON的时间长度(脉宽),可得到电压恒定的稳定直流电流。该方式称为PWM(脉冲调幅),其作为DC-DC转换器的主流方式获得广泛使用。

    但DC-DC转换器的开关频率较高,达到数100kHz~数MHz,由于该频率振动超出了人耳可听范围,因此不会感受到噪音。那么,为什么DC-DC转换器的功率电感器会发出"叽"的啸叫呢?
    可能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可能的是以节省电池电力等为目的,让DC-DC转换器进行间歇工作的情况,或将DC-DC转换器从PWM方式切换为PFM(脉冲调频)方式,在频率可变模式下运行的情况。图2所示为PWM方式与PFM方式的基本原理。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频谱分析_08

  上图2:PWM(脉冲调幅)方式与PFM(脉冲调频)方式。

2. PWM调光等DC-DC转换器间歇工作导致的啸叫

    出于节能等目的,移动设备液晶显示器背光自动调光功能等引进了DC-DC转换器间歇工作。这是根据使用环境照度,对背光亮度进行自动调光,从而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的系统。

    该调光有多种方式,其中,控制LED亮灯时间及熄灯时间长度的方式称为PWM调光。PWM方式调光系统的优点在于,调光引起的色度变化较少,其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的背光中。

    PWM调光通过200Hz左右的较低频率使DC-DC转换器进行间歇工作,并通过反复进行亮灯/熄灭操作来调整亮度。在亮灯/熄灭的恒定循环中,调长亮灯时间时将会变亮,调短时则会变暗。在200Hz左右的间歇工作中,眼睛基本上不会察觉背光频闪情况。但由于其处于人耳可听频率中,因此当基板上贴装的功率电感器中流过间歇工作的电流时,电感器主体将会因频率影响而发生振动,从而导致出现啸叫。
注释:占空比

    DC-DC转换器中,相对于开关周期(开关器件的ON时间+OFF时间)的ON时间比称为占空比。对LED进行PWM调光时,亮灯时间/(亮灯时间+熄灯时间)称为占空比,并表示亮度。

3. 频率可变模式DC-DC转换器导致的啸叫
    PWM方式DC-DC转换器的特点在于,在普通工作中,其效率可高达大约80~90%以上。但待机时间等轻负荷情况下,效率将会严重降低。开关造成的损耗与频率成正比。为此,在轻负荷情况下会发生恒定开关损耗,因此会使效率降低。
    因此,为了改善该问题,在轻负荷情况下使用自动将PWM方式替换为PFM(脉冲调频)方式的DC-DC转换器。PFM方式是配合负荷减轻,在固定ON时间的情况下,对开关频率进行控制的方式。由于ON时间恒定,因此通过延长OFF时间,开关频率将会渐渐降低。由于开关损耗与频率成正比,因此通过降低频率可在轻负荷情况下实现高效化。但降低后的频率将会进入人耳可听的约20~20kHz的范围,此时功率电感器将会发生啸叫。
4. 负荷导致的啸叫
    出于节省电池电力的目的,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中运用有各类省电技术,为此可能会导致电感器发生啸叫。例如,出于兼顾低耗电量以及处理能力的目的,笔记本电脑CPU中带有周期性变更消耗电流的模式,当该周期处于人耳可听频率范围时,功率电感器可能会因该影响而产生啸叫。
    注释:DC-DC转换器中功率电感器的作用
    电感器可使直流电流顺利流过,而对于交流电流等发生变化的电流,则通过自感应作用,朝阻止发生变化的方向产生电动势,发挥电阻的作用。此时,电感器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将其积攒起来,并在转换成电能后将其放出。该能量的大小与电感器电感值成正比。

    功率电感器也被称为功率线圈、功率扼流圈,是用于DC-DC转换器等开关方式电源电路中的主要元件,通过与电容器进行协调,使开关器件ON/OFF所产生的高频脉冲更为平滑化。

    由于电源电路的功率电感器中会流过大电流,因此绕组型为主流产品。这是因为,通过将高导磁率的磁性体(铁氧体或软磁性金属)用于磁芯中,以较少巻数实现高电感值,从而可使产品更为小型化。图3所示为使用功率电感器的DC-DC转换器(非绝缘型及斩波方式)基本电路。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频谱分析_09

 上图3:DC-DC转换器(非绝缘型及斩波方式)基本电路。

功率电感器主体振动以及噪音扩大的机制      

    当流过人耳可听范围频率的电流时,功率电感器主体发生的振动会引起啸叫。其振动原因以及噪音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振动原因
    ➀磁性体磁芯磁致伸缩(磁应变)作用
    ➁磁性体磁芯磁化导致相互吸引
    ➂漏磁通导致绕组振动
    噪音放大原因
    ➀与其他元件接触
    ➁漏磁通导致对周边磁性体产生作用
    ➂与包括基板在内的组件整体固有振动数一致
    导致产生功率电感器啸叫的振动原因以及噪音扩大原因如图4进行了总结。以下对这些原因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10

上图4:导致产生功率电感器啸叫的振动原因以及扩大原因。

产生振动的各种原因与作用

振动原因➀:磁性体磁芯磁致伸缩(磁应变)

    对磁性体施加磁场使其磁化后,其外形会发生细微变化。该现象称为"磁致伸缩"或"磁应变"。以铁氧体等磁性体为磁芯的电感器中,绕组所产生的交流磁场会使磁性体磁芯发生伸缩,有时会检测到其振动声。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频谱分析_11

上图5:磁性体磁致伸缩(磁应变)作用。

    磁性体是称为磁畴的小范围的集合体(图5)。磁畴内部的原子磁矩朝向相同,因此磁畴是一个自发磁化朝向恒定的微小磁铁,但磁性体整体却不会表现出磁铁的特性。这是因为,构成磁性体的多个磁畴,其排列使自发磁化相互抵消,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处于消磁状态。

    从外部对处于该消磁状态的磁性体施加磁场时,各个磁畴会将自发磁化朝向统一为外部磁场方向,因此磁畴范围会逐渐发生变化。该现象由磁畴间边界——磁壁的移动所引起。由此,随着磁化的进行,处于优势的磁畴逐渐扩大其范围,最终成为单一磁畴,并朝向外部磁场方向(饱和磁化状态)。该磁化过程中,在原子水平下会发生微小的位置变化,而在宏观水平下,则会表现为磁致伸缩,即磁性体的外形变化。

    磁致伸缩导致的外形变化极其微小,约为原尺寸的1万分之1~100万分之1,但如图5所示,在磁性体上绕有线圈的状态下流过电流,当施加所产生的交流磁场时,磁性体将会反复伸缩,并产生振动。为此,在功率电感器中,无法完全消除磁致伸缩所导致的磁性体磁芯振动。功率电感器单体振动水平虽小,但当贴装至基板上时,若其振动与基板的固有振动数一致,则振动将会被放大,从而会听到啸叫。
振动原因➁:磁性体磁芯磁化导致相互吸引
    磁性体被外部磁场磁化时将会表现出磁铁性质,从而与周围磁性体相互吸引。图6所示为全屏蔽型功率电感器示例。此为闭合磁路结构的功率电感器,但鼓芯与屏蔽磁芯(环形磁芯)间设有间隙,噪音有时会从该处发出。绕组中流过交流电流时,因产生的磁场而被磁化的鼓芯与屏蔽磁芯将会因磁力而相互吸引,若该振动在人耳可听频率范围内时,则会听到噪音。
鼓芯与屏蔽磁芯之间的间隙通过粘接剂进行封闭,但为了防止因应力产生开裂,因此不会使用较硬的材料,从而无法完全抑制因相互吸引所导致的振动。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EMC_12

  上图6:鼓芯与屏蔽磁芯相互吸引导致啸叫。

振动原因➂:漏磁通导致绕组振动

    不带有屏蔽磁芯的无屏蔽型功率电感器中,不会因前述鼓芯与屏蔽磁芯磁化导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啸叫。但在无屏蔽型产品中会发生其他问题。由于无屏蔽型产品为开放磁路结构,因此漏磁通会对绕粗产生作用。由于绕组中会流过电流,因此根据佛来明左手定则,力会作用于绕组上。为此,当交流电流流过绕组时,绕组本身会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啸叫(下图7)。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电磁干扰_13

 上图7:磁通导致绕组振动。

噪音放大的各种原因     

噪音放大原因➀ 与其他元件接触

    在高密度贴装有多个电子元件及设备的电源电路基板中,若电感器与其他元件接触,则电感器的微小振动将会被放大,从而会听到啸叫。
噪音放大原因➁ 漏磁通导致对周边磁性体产生作用
    当电感器附近存在屏蔽罩等磁性体时,磁性体会因电感器漏磁通影响产生振动,从发生啸叫。
噪音放大原因➂ 与包括基板在内的组件整体固有振动数一致
    通常情况下,用于电感器等产品中的小型磁性体磁芯单体,其磁致伸缩导致的空气振动基本不会被识别为啸叫。但电感器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且贴装于基板上时,将会产生多个人耳可听频率的固有振动数,该振动放大后便会形成啸叫。同时,若与组件整体的多个固有振动数相一致时,在安装至组件中之后有可能会发生啸叫。

    图8所示为,通过运用了FEM(有限元法)的计算机模拟器对贴装有功率电感器的基板振动情况进行分析的示例。所使用的分析模型中,功率电感器配置于基板(FR4)中央,并对基板长边2面进行了固定。

    一般情况下,结构体发生共振的固有值(固有振动数)拥有多个,与此相应,会有各种各样的振动模式。在该"功率电感器+基板"的分析模型中,随着频率的提高,各固有振动数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振动模式。图8所示的1次、2次、5次、18次振动模式中,功率电感器可能是振动源。其中,1次模式的振动频率与功率电感器单体的振动频率基本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Z方向(高度方向)振动较为显著的2次模式在功率电感器单体的情况下出现了较高的频率,但固定于基板上后出现了极低的频率。

    《分析模型》功率电感器配置于基板(FR4)中央。

    边界条件:固定基板长边2面。

1次模式 :2034Hz~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频谱分析_14

2次模式 :2262Hz~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电磁干扰_15

5次模式 :4048Hz~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16

18次模式 :16226Hz~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频谱分析_17

  上图8:通过计算机模拟器对"功率电感器+基板"的振动情况进行分析的示例。

功率电感器的啸叫对策        

    以下就DC-DC转换器的功率电感器啸叫对策重点进行了总结。

重点1:避免流过人耳可听频率电流
    避免流过人耳可听频率电流是最为基本的对策。
    但以节能等为目的的间歇工作以及频率可变模式的DC-DC转换器等无法避免人耳可听频率的通电时,请尝试以下静音化对策。
重点2:周围不放置磁性体
    不在电感器附近放置可能受漏磁通影响的磁性体(屏蔽罩等)。不得已需要接近时,则应使用漏磁通较少的屏蔽型(闭合磁路结构)的电感器,同时还应注意放置方向。
重点3:错开固有振动数
    有时通过错开固有振动数或提高振动数可降低啸叫。例如,通过变更电感器形状、种类、布局、基板紧固等条件,包含基板的组件整体固有振动数将会发生变化。此外,啸叫常见于7mm尺寸以上的大型功率电感器中。通过采用5mm以下的小型功率电感器,固有振动数将会提高,从而可降低啸叫。
重点4:置换为金属一体成型型
    如上所述,在全屏蔽型功率电感器中,鼓芯与屏蔽磁芯会因磁性相互吸引,从而在间隙部位会发生啸叫。同时,在无屏蔽型功率电感器中,漏磁通引起的电线振动会导致产生啸叫。

    针对此类功率电感器啸叫问题,置换为金属一体成型型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是通过在软磁性金属磁粉中嵌入空心线圈后进行一体成型的功率电感器。由于没有间隙,因此磁芯之间不会相互吸引,同时,由于固定线圈时使其与磁性体形成一体化,因此还可避免因磁通造成绕组振动的问题。不仅如此,TDK的产品还采用了磁致伸缩较小的金属磁性材料,因此可抑制因磁致伸缩导致的振动,通过置换无屏蔽型或全屏蔽型产品可有望降低啸叫。

全屏蔽型与金属一体型的噪音比较      

    以下将全屏蔽型与半屏蔽型功率电感器(TDK产品、约6mm尺寸),以及全屏蔽型与金属一体成型型功率电感器(TDK产品、约12mm尺寸)作为测量样本,对噪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消声盒内部安装麦克风,以0A~额定电流的正弦波电流对安装于基板上的测量样本通电60秒,并以人耳可听频率20Hz~20kHz进行扫频,此间记录其峰值声压(图8)。

    如图表所示,比较全屏蔽型与半屏蔽型后可发现,声压等级会因频率而有所不同。

    比较全屏蔽型与金属一体成型型产品时,其中的差异较为显著。全屏蔽型中,在大范围的频带内产生有30~50dB左右水平的噪音。而在金属一体成型型中,在大范围频带内,其与背景噪音处于同等低的水平,即使在峰值部位,其与全屏蔽型相比也抑制了大约20dB。抑制20dB也就意味着仅为10分之1的水平,由此可见,置换为金属一体成型型是有效的对策。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EMC_18

    上图9:各类功率电感器的噪音评估示例。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19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电磁干扰_20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EMC_21

四、逆变器工作原理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你是一块直流电池,有人拍拍你的肩膀,要求你生产交流电。你会怎么做?如果你产生的所有电流都朝一个方向流出,那么在输出引线上添加一个简单的开关怎么样?非常快速地打开和关闭电流会产生直流脉冲——这至少可以完成一半的工作。为了产生适当的交流电,你需要一个开关,可以让你完全反转电流并每秒执行大约 50-60 次。将自己想象成一块人体电池,每分钟来回交换触点超过 3000 次。这是你需要的一些巧妙的手指操作!

从本质上讲,老式机械逆变器可以归结为连接到电力变压器的开关单元。它们组成了一个电磁设备,可以使用两个线圈(称为初级和次级)缠绕将低压交流电变为高压交流电,反之亦然围绕一个共同的铁芯。在机械逆变器中,电动机或其他类型的自动开关机构只需反转触点即可在初级线圈中来回翻转输入的直流电,并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交流电,因此两者并没有太大不同。该开关装置的工作原理有点像 电动门铃中的开关装置,连接电源后,它会磁化开关,将其拉开并短暂关闭。弹簧将开关拉回原位,再次将其打开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该过程。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22

动画:机电逆变器的基本概念。

直流电通过具有十字交叉连接的旋转板(红色和蓝色)流入环形变压器(棕色甜甜圈)的初级绕组(左侧的粉红色锯齿形电线)。当板旋转时,它会反复切换与初级绕组的连接,因此变压器接收交流电而不是直流电作为其输入。这是一个升压变压器,其次级绕组(黄色之字形,右侧)比初级绕组更多,因此它将较小的交流输入电压升压为较大的交流输出。磁盘旋转的速度决定了交流输出的频率。大多数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非如此。这只是说明了这个概念。以这种方式设置的逆变器将产生非常粗糙的方波输出。

逆变器的起源

1800 年代末,美国电气先驱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1847-1931) 竭尽全力证明直流电 (DC) 是比交流电 (AC) 更好的供电方式,交流电是一种由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爱迪生尝试了各种不正当的方式来让人们相信交流电太危险了,从电死大象到(相当狡猾地)支持在电椅上使用交流电来执行死刑。即便如此,特斯拉的系统还是赢得了胜利,从那时起,世界基本上就靠交流电运行了。

唯一的问题是,尽管我们的许多电器都设计为使用交流电,但小型发电机通常会产生直流电。这意味着,如果在移动房屋中使用直流汽车电池来运行诸如交流供电小工具之类的设备,就需要一个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即所谓的逆变器。

直流电和交流电有什么区别

当老师解释电的基本概念(即电子流)时,他们通常谈论的是直流电 (DC)。我们都了解,电子的工作方式有点像一排蚂蚁,沿着电能包行进,就像蚂蚁搬运树叶一样。拿手电筒这样的小电器举例,手电筒中有一个连接电池、灯和开关的电路(不间断的电气回路),电能从电池传输到灯,直到电池的所有能量都耗尽。

在大型家用电器中,电力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来自墙壁插座的电源基于 交流电 (AC),电力每秒切换方向约 50-60 次(换句话说,频率为 50-60 Hz)。当交流电不断改变其去向时,很难理解它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如果从墙壁插座中发出的电子沿着电缆到达几毫米,然后必须反转方向并再次返回,它们如何到达桌子上的灯以使其点亮?

答案其实很简单。想象一下在灯和充满电子的墙壁之间运行的电缆。当你打开开关时,填充电缆的所有电子都会在灯丝中来回振动,这种快速的移动将电能转化为热量,使灯泡发光。电子不一定必须绕圈运行才能传输能量:在交流电中,它们只是“原地运行”。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频谱分析_23

动画:直流电和交流电有什么区别

假设对一个房间进行吸尘,直流电好比从一侧到另一侧沿直线工作;交流电就像原地来回工作。两者都完成了工作,方式略有不同!

什么是逆变器?

特斯拉(以及他的商业伙伴、西屋电气公司老板乔治·威斯汀豪斯)的遗产之一是,我们家中的大多数电器都是专门为使用交流电源而设计的。需要直流电但必须从交流电源插座获取电力的设备需要一个称为整流器的额外设备,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逆变器则执行相反的工作,并且很容易理解其工作原理的本质。假设手电筒中有一个电池,并且开关闭合,因此直流电在电路中流动,并且始终以相同的方向流动,就像赛道上的赛车一样。如果取出电池并将其翻转过来会怎么样?假设它以另一种方式安装,它几乎肯定仍然会为手电筒供电,并且看不出所获得的光有任何差异,但电流实际上会以相反的方向流动。假设一个人的手快如闪电,并且足够灵巧,能够每秒翻转电池 50-60 次,这个人就成为一种机械逆变器,将电池的直流电转变为频率为50-60 赫兹的交流电。

当然,我们在电器商店购买的那种逆变器并不是这样工作的,尽管有些确实是机械的:它们使用高速打开和关闭的电磁开关来反转电流方向。像这样的逆变器通常会产生所谓的方波输出:电流要么单向流动,要么反向流动,或者立即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电磁干扰_24

对于某些种类的电气设备来说,这种电源的突然反转冲击很大。在正常的交流电源中,电流以正弦波模式逐渐从一个方向交换到另一个方向,如下所示: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25

电子逆变器可用于从直流输入产生这种平滑变化的交流输出。它们用电感器和电容器来使输出电流,比一般的逆变器所获得的突然的、开/关的方波输出更加缓慢地上升和下降。

逆变器还可以与变压器一起使用,将一定的直流输入电压转变为完全不同的交流输出电压(更高或更低),但输出功率必须始终小于输入功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逆变器变压器发出的功率不能超过其吸收的功率,当电流流经各种电气和电子元件时,一些能量必然会以热量的形式损失掉。在实践中,逆变器的效率通常超过 90%。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电磁干扰_26

一系列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例如太阳能电池和微型风力涡轮机)一起使用的逆变器。

五、MOS管栅极串联电阻作用

MOS管栅极串联电阻介绍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27

1、如果没有栅极电阻,或者电阻阻值太小

    MOS导通速度过快,高压情况下容易击穿周围的器件。

2、栅极电阻阻值过大

    MOS管导通时,Rds会从无穷大将至Rds(on)(一般0.1欧姆级或者更低)。栅极电阻过大时,MOS管导通速度过慢,即Rds的减小要经过一段时间,高压时Rds会消耗大量功率,导致MOS管发烫。过于频繁地导通会使热量来不及发散,MOS温度迅速升高。

3、在高压下,PCB的设计也需要注意

    栅极电阻最好紧靠栅极,并且导线不要与母线电压平行分布。否则母线高压容易耦合至下方导线,栅极电压过高击穿MOS管。

MOS管栅极串联电阻作用的研究

与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一同构成硬件死区电路

嵌入式分享合集190_嵌入式硬件_28

 驱动电路电压源为mos结电容充电时经过栅极电阻,栅极电阻降低了充电功率,延长了栅极电容两端电压达到mos管开启电压的速度;结电容放电时经过二极管,放电功率不受限制,故此情况下mos管开启速度较关断速度慢,形成硬件死区。

限流

    当使用含内部死区的驱动或不需要硬件死区时,是否可以省去栅极电阻呢?答案是不行。

    当开启mos管为结电容充电瞬间,驱动电路电压源近似短接到地,当驱动电驴电压源等价电源内阻较小时,存在过流烧毁驱动(可能是三态门三极管光耦甚至是单片机不能短接到地的io口等等)的风险。

消除振铃

    同时,由于pcb布线电感、布线电阻和结电容构成构成LCR震荡,在布线电阻R及电压源输出阻抗较小的一般情况下,mos管栅极电压波动可能十分明显,造成振铃现象使mos管开启不稳定。在栅极串接一个阻值合适的电阻,可减小震荡的波动幅度,降低mos管开启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

    1)如果需要使用基于二极管和电阻的纯硬件死区,在二极管一侧还需要考虑增加一个合适阻值的电阻来限制振铃等现象。

    2)如果需要使用基于二极管和电阻的纯硬件死区,在结电容较小时,可以考虑在gs两端并联一颗合适大小的电容,与寄生电感和走线、电源阻抗一同形成时长精确可调的死区。

    3)某些型号的mos管自带栅极电阻 或 允许栅极dV/dt无穷大(一般手册会特别强调,这是卖点),驱动给的开启电压很大,即使已经发生振铃mos管也不会振荡开启/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