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自发性

六论自发性

今天早晨起的很早,不知道做什么,又重新翻了周末看的《六论自发性》的最后两章。最后两章的标题是“为了政治”,“具体性与流变”。不知道是早上思路比较清晰还是看得第二遍,很明显感觉到比第一次看看到论述结构的脉络更清晰。可能两种方式都是让脑袋清晰的方法吧。

“为了政治”,这话题从教育展开讲的,关键词是量化标准。1. 由教育展开了量化标准的考量;2. 量化标准的因果关系的倒转,这点举了个例子,“xxx是一条狗,最后的评判是狗的尾巴,那么实际的情况并非狗摇尾巴,而是狗被尾巴摇了”。 在做事时,很多情况下都是依据目标和因果关系不断的推动实践,并且大部分情况下都遵从着经验性的惯性做法,日常中很容易去寻求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我们也依靠着因果关系。在上述提到的因果关系倒转,讽刺的是盲目追求标准化的现象,标准化乱象的情况是时常发生的。3. 还有量化标准化看是将决策,评判脱离了人为因素,其实标准化,以及如何量化的最终源头是来自于人。

在文中一点没提作者自己的观点,在注释终于憋不住了。“在考量正当的量化和扩大化的量化的界限,作为公民我们以为问:‘度量的现实结构和量化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是否有xxx问题因为量化而被隐蔽”,而带来的公开透明化。大致是两者关系如何,加入之后带来的正方面的影响是怎么样的,类似这样的思考方式是非常可取的。

“具体性与流动性”。具体性说的是在人面前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具体性和大而抽象的概念对人们是不能等同的认同起来的。就比如“失业者”和见到一个在地铁门口闲逛,低头沮丧的踢石子的人,有了后面的具体表现,才更能引起同情。

流动性是指事物是带着偶然性流动发展的,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的观点。提到“一旦摆脱了亲历者的局限性,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不可避免地受事件走向影响,从而漠视事件的偶发性”, “它不过是回顾性地为那一行为赋予合适的意义,并且为之创造一套合适的叙述方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