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国内做MES的几类厂商

开头先表明立场:本文不搞粗暴的MES企业排名,只给大家剖析下现在做MES的几类企业。因为在没有特定的条件,怎么排位都很主观,就跟小马过河一个道理。

有一点特别想吐槽,就是现在大多数的MES厂商都还在比较功能,比如:OEE有没有设备联网,有没有图纸,有没有质量等等;但是这个是最没意思的,因为大家都一样的,都有,这就是MES?错!

我们不能用MES这个词来认为这就是MES,这只是个名词,应该用智能制造来考虑。

先简单说一下目前市场上做MES的厂商有哪几类,各自有什么优劣势。

目前中国市场上做MES的三类企业?
第一类做硬件起家的。

例如起家就是做机联网的。还有做组态软件的。组态软件(就是工位机要连到机床上,要能读机床PLC上的一些数据,这个里面的那个接口就叫组态。)

包括有些硬件厂商,他们也搞MES,比如说有些电表厂,他们现在也搞电能。

他们做出来这个东西往往都是一种数字的叠加。

这是一类MES厂商。

劣势:这种做设备起家的,它往往就会考虑我设备的自动化,在往设备的智能化上去走,他们瞄准的是单设备效能;它的MES针对的不是整个工厂的一个描述。

第二类MES厂商。

就是原来做过一些小的项目,感觉这个东西还蛮好做的,然后就纠集了几个人开始搞MES(这类MES厂商,市场上特别多),他们往往把ERP跟MES分成了两个系统,认为MES是MES,ERP是ERP。他们可能对这个价值化理解的还是不够。

劣势:对价值化的理解不够。

第三类就是传统的做ERP的厂商做MES,包括普实软件,用友金蝶这类型的。

劣势:对设备的理解。

这三类MES厂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价值化!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张图我们做ERP的应该都很熟悉的,几乎经常看的到,ERP的图里面其中有一个价值化,这往往是大家会忽视的。

 

你看大部分做MES的,他们能提供出来的数据是什么?OEE(全局设备效率)从50%到65%,是吧?多的15%是什么东西呢?对企业来说,它的意义是什么?能挣更多的钱?那问你挣多少钱呢?最终产出交出了多少呢?不知道。

传统ERP厂商做MES的三大优势:
优势1:相比一二类MES厂商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对价值化的理解。信息化一直在说为什么要成本一体化。给成本一体化做一个核心的名词,就是【价值化】。未来企业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让它有个单价。而在传统的MES中没有单价这个概念,

优势2:其实本身MES是ERP的一种延续。如果你要完成工厂全流程优化的话,没有ERP可行嘛?肯定不行,是不是?所以说从这个理论的层面上来讲,做ERP的公司具有其他公司不可替代的优势。

优势3:一个系统,无论是MES还是ERP,还是OA,你要输出,输出有几种方式,查询最主要的方式:图表、打印,接下来推送,往几个地方推送,邮件批掉,是吧。看板要推送吗?数据分析的大盘上要推送,这些都叫平台。因为它是通用的。无论你是ERP还是MES还是OA,都通用。他们忙着抢项目,没有时间来做这个平台。

本身就有ERP的基础,就有大平台,很多工具在MES上都是通用的。直接集成MES。我们普实做这个。

当然我上文也提到,传统ERP厂商做MES有个缺陷,就是对设备的理解。

但是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推进,现在都开始要数据上云,政府都在推,推的越来越多以后,这个对传统ERP厂商其实是很大的一个契机。

原来是短板的,未来就变成了一个长板,这变成公共的一个数据了。专门有人为我们来做工业数据的上云?你上了云以后,那么我们这些数据就可以享用了,把我们的短板补起来,我们的长项是在价值化上。最终怎么能够让这个数据价值化。

当然还有其他优势,就是怎样把这个【价值化】通过一个链条的方式,从原料到成品,把它串起来,这个时候价值化是最大的,你单看一个产品,毛坯生产的快或某个零件生产的话那是不顶用的,要一起生产的话要一起均衡才行。MES下手的是在这部分。

最终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敏捷制造,有效产出。有效产出这个词还是蛮难理解的,要想深刻理解有效产出。推荐大家看一本书,高德拉特的《目标》,很有意思的一本小说,无论你是做ERP还是做MES,你只要做跟生产相关性的软件都值得一看。看完你会对这块儿理解更深。

实在不想看的,B站上有这本书改编的电影。

MES的名词大家知道叫制造执行系统。做的都是制造业。制造业它要有竞争力,那么就要以合适的成本,或者低于同行的成本,生产出优于同行质量的产品出来,这它就有优势,是不是?

例如卖快餐,你成本10块钱,质量跟大家一样,市场卖12块,你能卖11块,成本12块的肯定卖不了,是不是?那么它慢慢它就有优势了。

所以说如果说制造业还想活着,下一关一定要做MES,这是迫在眉睫的一个事情。

当然,现阶段,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做MES,有些行业就天生适合,比如:汽车、机械、电子、电信工程等领域。

所以具体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什么行业,多大规模,想实现什么需求等等来抉择。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普实软件1999」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push1999/article/details/112506735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国产CIM系统的相关信息。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之前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关于CIM系统的构成和国产化的情况。引用[2]提到CIM是制造相关工业件的集合体,包括MES、EAP、SPC等系统。引用[3]则指出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以及CIM件在提升FAB厂效率中的作用。 接下来,用户询问的是国产CIM系统,我需要重点介绍国内的主要厂商及其产品。例如,格创东智的半导体CIM系统,引用[1]和[2]都提到了他们的架构图和相关系统。此外,还有赛意信息、哥瑞利、上扬件等公司,需要确认这些公司是否有相关的CIM解决方案,并简要描述他们的产品特点。 然后,需要总结国产CIM系统的现状,比如自主可控能力、覆盖产业链的环节、技术挑战等。这里要注意引用[3]提到的市场空间和CIM的重要性,可以结合这些点来明国产化的必要性。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引导用户进一步了解国产CIM的技术细节、挑战、应用案例以及与国外产品的对比。确保问题涵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不同方面,帮助他们深入理解。 在回答过程中,要遵循系统级指令,正确使用LaTeX格式,比如变量用$...$,独立公式用$$...$$,但这里可能数学内容较少,需要检查是否有需要格式化的部分。同时,确保引用标识正确添加到对应的引用内容后面,保持回答结构清晰,用中文自然表达。</think>### 国产CIM系统介绍 国产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支撑半导体制造的核心工业件集合体,近年来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CIM系统在自主可控、技术迭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从核心组成、主要厂商和现状特点三方面展开介绍: #### 1. **核心组成与功能** 国产CIM系统与国际主流架构类似,通常包含以下子系统(以格创东智半导体CIM系统为例)[^2]: - **MES(生产执行系统)**:负责生产调度、工艺管理、质量追溯等,是CIM的核心模块。 - **EAP(设备自动化系统)**:实现设备与上层系统的通信,支持自动化控制与数据采集。 - **SPC(统计过程控制)**:通过数据分析监控工艺稳定性,预防质量异常。 - **YMS(良率分析控制系统)**:结合测试数据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芯片良率。 - **APC/FDC(先进过程控制/故障侦测)**:基于AI算法实现工艺参数动态调整和故障预警。 #### 2. **国产CIM主要厂商** 目前国内厂商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模式逐步实现CIM系统的国产化替代: - **格创东智**:依托TCL华星光电的产业背景,其半导体CIM系统已应用于12英寸晶圆厂,覆盖MES、EAP、YMS等模块,支持国产化芯片制造全流程[^1][^2]。 - **赛意信息**:聚焦MES和EAP,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柔性化生产管理解决方案。 - **哥瑞利**:在半导体CIM领域提供自动化物料传输(MCS)和实时派工(RTD)系统。 - **上扬件**:推出面向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的CIM系统,支持国产设备集成。 #### 3. **国产CIM现状与挑战** - **自主可控能力提升**:部分厂商已实现关键模块(如MES、EAP)的代码级自主开发,减少对国外件的依赖[^3]。 - **覆盖产业链环节**:从设计到封测,国产CIM系统逐步覆盖半导体全生命周期,但高端制程(如7nm以下)仍需技术突破。 - **生态协同挑战**:需与国产EDA、设备厂商深度协同,解决数据接口标准化问题。 ```mermaid graph LR A[国产CIM系统] --> B[核心模块] B --> MES B --> EAP B --> SPC A --> C[应用领域] C --> 晶圆制造 C --> 封装测试 C --> 设备自动化 A --> D[技术挑战] D --> 高端制程适配 D --> 生态协同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