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ocker commit和Dockerfile的docker容器镜像制作

Docker容器镜像制作

1.docker commit定制镜像

镜像是容器的基础,每次执行docker run的时候都会指定哪个镜像作为容器运行的基础。镜像是多层存储,每一层是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而容器同样也是多层存储,是在以镜像为基础层,在其基础上加一层作为容器运行时的存储层。例如:

docker run --name webserver -d -p 80:80 nginx

此命令会启动一个名为webserver的容器,镜像名称为nginx,并将本地的80端口映射到容器,此时可以通过本地IP加80端口访问这个nginx服务器

[root@wtao-test-3 ~]# curl -v localhost:80
* About to connect() to localhost port 80 (#0)
......
< HTTP/1.1 200 OK
< Server: nginx/1.19.1
< Date: Mon, 13 Jul 2020 01:38:58 GMT
<head>
<title>Welcome to nginx!</title>
......
<body>
<h1>Welcome to nginx!</h1>
.....
</body>
</html>
* Connection #0 to host localhost left intact

现在,我们将其改成Hello world!的文字,我们可以使用docker exec命令进入容器,修改其内容。

[root@wtao-test-3 ~]# docker exec -it webserver bash
root@b747fa198683:/# echo '<h1>Hello world!<\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root@wtao-test-3 ~]# curl -v localhost:80
* About to connect() to localhost port 80 (#0)
......
<h1>Hello world!<\h1>
* Connection #0 to host localhost left intact

此时,我们以交互式终端方式进入 webserver 容器,并执行了 bash 命令,也就是获得一个可操作的 Shell。 然后,我们用Hello World!覆盖了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的内容。 现在我们再刷新浏览器的话,会发现内容被改变了。

我们修改了容器的文件,也就是改动了容器的存储层。我们可以通过docker diff命令看到具体的改动。

[root@wtao-test-3 ~]# docker diff webserver
C /etc
C /etc/nginx
C /etc/nginx/conf.d
C /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C /root
A /root/.bash_history
C /run
A /run/nginx.pid
D /run/secrets
C /usr
C /usr/share
C /usr/share/nginx/html
C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C /var
C /var/cache
C /var/cache/nginx
D /var/cache/nginx/client_temp
D /var/cache/nginx/fastcgi_temp
D /var/cache/nginx/proxy_temp
D /var/cache/nginx/scgi_temp
D /var/cache/nginx/uwsgi_temp

现在我们已经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了镜像的修改,那么怎么将这些修改保存成新的镜像呢?

如果在不使用卷的情况下运行一个容器的时候,我们做的任何文件修改都会被记录于容器的存储层里。而 Docker 提供了一个docker commit命令,可以将容器的存储层保存下来成为镜像。换句话说,就是在原有镜像的基础上,再叠加上容器的存储层,并构成新的镜像。以后我们运行这个新镜像的时候,就会拥有原有容器最后的文件变化。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将容器保存为镜像:

[root@wtao-test-3 ~]# docker commit --author "laoyao" --message "修改首页" webserver nginx:v2
sha256:139c6efeaac5737d63fcd94008a4590659ee0e36d63164451b9e303f210aec3e
[root@wtao-test-3 ~]# docker image ls nginx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nginx               v2                  139c6efeaac5        54 seconds ago      132 MB
docker.io/nginx     latest              0901fa9da894        2 days ago          132 MB

其中--author是指定修改的作者,而--message则是记录本次修改的内容。这点和 git 版本控制相似,不过这里这些信息可以省略留空。

还可以用docker history具体查看镜像内的历史记录,如果比较 nginx:latest 的历史记录,我们会发现新增了我们刚刚提交的这一层。

[root@wtao-test-3 ~]# docker history nginx:v2
IMAGE               CREATED             CREATED BY                                      SIZE                COMMENT
139c6efeaac5        3 minutes ago       nginx -g daemon off;                            1.32 kB             修改首页
0901fa9da894        2 days ago          /bin/sh -c #(nop)  CMD ["nginx" "-g" "daem...   0 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STOPSIGNAL SIGTERM           0 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EXPOSE 80                    0 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ENTRYPOINT ["/docker-en...   0 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COPY file:0fd5fca330dcd6...   1.04 k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COPY file:1d0a4127e78a26...   1.96 k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COPY file:e7e183879c3571...   1.2 k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set -x     && addgroup --system...   63.3 M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ENV PKG_RELEASE=1~buster     0 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ENV NJS_VERSION=0.4.2        0 B
<missing>           2 days ago          /bin/sh -c #(nop)  ENV NGINX_VERSION=1.19.1     0 B
<missing>           4 weeks ago         /bin/sh -c #(nop)  LABEL maintainer=NGINX ...   0 B
<missing>           4 weeks ago         /bin/sh -c #(nop)  CMD ["bash"]                 0 B
<missing>           4 weeks ago         /bin/sh -c #(nop) ADD file:4d35f6c8bbbe680...   69.2 MB

至此,我们就通过使用docker commit命令,手动操作给旧的镜像添加了新的一层,形成新的镜像,这样会对镜像多层存储应该有了更直观的感觉。

2.Dockerfile定制镜像

Dockerfile是把每一层修改、安装、构建、操作的命令都写入一个脚本,用这个脚本来构建、定制镜像。其本质是一个文本文件,其内包含了一条条的指令(Instruction),每一条指令构建一层,因此每一条指令的内容,就是描述该层应当如何构建。

这里还用上面定制 nginx 镜像为例,这次我们使用 Dockerfile 来定制。在一个空白目录中,建立一个文本文件,并命名为 Dockerfile:

[root@wtao-test-3 ~]# mkdir mynginx&&cd mynginx&&touch Dockerfile
[root@wtao-test-3 ~]# cat Dockerfile
FROM nginx
RUN echo '<h1>Hello World!</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这个 Dockerfile 涉及到了两条指令,FROM 和 RUN。

1)FROM 指定基础镜像

定制镜像,就是以一个镜像为基础,在其上进行定制。就像我们之前运行了一个 nginx 镜像的容器,再进行修改一样,基础镜像是必须指定的。而FROM就是指定基础镜像,因此一个 Dockerfile 中 FROM 是必备的指令,并且必须是第一条指令。

Docker Store上有非常多的高质量的官方镜像,有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服务类的镜像,如 nginx、redis、mongo、mysql、httpd、php、tomcat 等;也有一些方便开发、构建、运行各种语言应用的镜像,如 node、openjdk、python、ruby、golang 等。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个最符合我们最终目标的镜像为基础镜像进行定制。

如果没有找到对应服务的镜像,官方镜像中还提供了一些更为基础的操作系统镜像,如 ubuntu、debian、centos、fedora、alpine 等,这些操作系统的软件库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扩展空间。

除了选择现有镜像为基础镜像外,Docker 还存在一个特殊的镜像,名为scratch。这个镜像是虚拟的概念,并不实际存在,它表示一个空白的镜像。

FROM scratch
...

如果以scratch为基础镜像的话,意味着你不以任何镜像为基础,接下来所写的指令将作为镜像第一层开始存在。有的同学可能感觉很奇怪,没有任何基础镜像,我怎么去执行我的程序呢,其实对于 Linux 下静态编译的程序来说,并不需要有操作系统提供运行时支持,所需的一切库都已经在可执行文件里了,因此直接FROM scratch会让镜像体积更加小巧。使用 Go 语言 开发的应用很多会使用这种方式来制作镜像,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 Go 是特别适合容器微服务架构的语言的原因之一。

2)RUN 执行命令

RUN指令是用来执行命令行命令的。由于命令行的强大能力,RUN指令在定制镜像时是最常用的指令之一。其格式有两种:

  • shell 格式:RUN <命令>,就像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的命令一样。刚才写的 Dockerfile 中的 RUN 指令就是这种格式。

    RUN echo '<h1>Hello World!</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 exec 格式:RUN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这更像是函数调用中的格式。 既然 RUN 就像 Shell 脚本一样可以执行命令,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像 Shell 脚本一样把每个命令对应一个 RUN 呢?比如这样:

    FROM debian:jessie
    RUN apt-get update
    RUN apt-get install -y gcc libc6-dev make
    RUN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2.5.tar.gz"
    RUN mkdir -p /usr/src/redis
    RUN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RUN make -C /usr/src/redis
    RUN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Dockerfile 中每一个指令都会建立一层,RUN 也不例外。每一个 RUN 的行为,就和刚才我们手工建立镜像的过程一样:新建立一层,在其上执行这些命令,执行结束后,commit 这一层的修改,构成新的镜像。

而上面的这种写法,创建了 7 层镜像。这痒会有很多运行时不需要的东西,都被装进了镜像里,比如编译环境、更新的软件包等等。结果就是产生非常臃肿、非常多层的镜像,不仅仅增加了构建部署的时间,也很容易出错。 这是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Union FS 是有最大层数限制的,比如 AUFS,曾经是最大不得超过 42 层,现在是不得超过 127 层。

上面的 Dockerfile 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优化:

FROM debian:jessie
RUN buildDeps='gcc libc6-dev make' \
    &&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buildDeps \
    &&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2.5.tar.gz" \
    && mkdir -p /usr/src/redis \
    &&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
    && make -C /usr/src/redis \
    &&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
    && rm -rf /var/lib/apt/lists/* \
    && rm redis.tar.gz \
    && rm -r /usr/src/redis \
    && apt-get purge -y --auto-remove $buildDep

首先,之前所有的命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编译、安装 redis 可执行文件。因此没有必要建立很多层,这只是一层的事情。因此,可以使用一个 RUN 指令,并使用&&将各个所需命令串联起来。将之前的 7 层,简化为了 1 层。在撰写 Dockerfile 的时候,要经常提醒自己,这并不是在写 Shell 脚本,而是在定义每一层该如何构建。

并且,这里为了格式化还进行了换行。Dockerfile 支持 Shell 类的行尾添加\的命令换行方式,以及行首#进行注释的格式。良好的格式,比如换行、缩进、注释等,会让维护、排障更为容易,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看到这一组命令的最后添加了清理工作的命令,删除了为了编译构建所需要的软件,清理了所有下载、展开的文件,并且还清理了 apt 缓存文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们之前说过,镜像是多层存储,每一层的东西并不会在下一层被删除,会一直跟随着镜像。因此镜像构建时,一定要确保每一层只添加真正需要添加的东西,任何无关的东西都应该清理掉。

3) 构建镜像

在 Dockerfile 文件所在目录执行:

$ docker build -t nginx:v3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1.954 kB
Step 1 : FROM nginx
 ---> g48j641hs6h5
Step 2 : RUN echo '<h1>Hello World!</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 Running in 7chf65877b5e
 ---> 68ag6874ki5d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7chf65877b5e
Successfully built 68ag6874ki5d

从命令的输出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镜像的构建过程。在 Step 2 中,如同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RUN 指令启动了一个容器 7chf65877b5e,执行了所要求的命令,并最后提交了这一层 68ag6874ki5d,随后删除了所用到的这个容器 7chf65877b5e。这里我们使用了 docker build命令进行镜像构建。其格式为:

$ docker build [选项] <上下文路径/URL/->

在这里我们指定了最终镜像的名称 -t nginx:v3,构建成功后,我们可以像之前运行 nginx:v2 那样来运行这个镜像,其结果会和 nginx:v2 一样。

4) 镜像构建上下文(Context)

如果注意,会看到 docker build 命令最后有一个..表示当前目录,而 Dockerfile 就在当前目录,因此不少人以为这个路径是在指定 Dockerfile 所在路径,这么理解其实是不准确的。如果对应上面的命令格式,你可能会发现,这是在指定上下文路径。那么什么是上下文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 docker build 的工作原理。Docker 在运行时分为 Docker 引擎(也就是服务端守护进程)和客户端工具。Docker 的引擎提供了一组 REST API,被称为 Docker Remote API,而如 docker 命令这样的客户端工具,则是通过这组 API 与 Docker 引擎交互,从而完成各种功能。因此,虽然表面上我们好像是在本机执行各种 docker 功能,但实际上,一切都是使用的远程调用形式在服务端(Docker 引擎)完成。也因为这种 C/S 设计,让我们操作远程服务器的 Docker 引擎变得轻而易举。

当我们进行镜像构建的时候,并非所有定制都会通过 RUN 指令完成,经常会需要将一些本地文件复制进镜像,比如通过 COPY 指令、ADD 指令等。而 docker build 命令构建镜像,其实并非在本地构建,而是在服务端,也就是 Docker 引擎中构建的。那么在这种客户端/服务端的架构中,如何才能让服务端获得本地文件呢?

这就引入了上下文的概念。当构建的时候,用户会指定构建镜像上下文的路径,docker build 命令得知这个路径后,会将路径下的所有内容打包,然后上传给 Docker 引擎。这样 Docker 引擎收到这个上下文包后,展开就会获得构建镜像所需的一切文件。如果在 Dockerfile 中这么写:

COPY ./package.json /app/

这并不是要复制执行 docker build 命令所在的目录下的 package.json,也不是复制 Dockerfile 所在目录下的 package.json,而是复制 上下文(context) 目录下的 package.json。

因此,COPY这类指令中的源文件的路径都是相对路径。这也是有人经常会问的为什么 COPY …/package.json /app 或者 COPY /opt/xxxx /app 无法工作的原因,因为这些路径已经超出了上下文的范围,Docker 引擎无法获得这些位置的文件。如果真的需要那些文件,应该将它们复制到上下文目录中去。

现在就可以理解刚才的命令docker build -t nginx:v3 .中的这个.,实际上是在指定上下文的目录,docker build 命令会将该目录下的内容打包交给 Docker 引擎以帮助构建镜像。

如果观察 docker build 输出,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个发送上下文的过程:

$ docker build -t nginx:v3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1.954 kB
...

理解构建上下文对于镜像构建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犯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比如有些用户在发现 COPY /opt/xxxx /app 不工作后,于是干脆将 Dockerfile 放到了硬盘根目录去构建,结果发现 docker build 执行后,在发送一个几十 GB 的东西,极为缓慢而且很容易构建失败。那是因为这种做法是在让 docker build 打包整个硬盘,这显然是使用错误。

一般来说,应该会将 Dockerfile 置于一个空目录下,或者项目根目录下。如果该目录下没有所需文件,那么应该把所需文件复制一份过来。如果目录下有些东西确实不希望构建时传给 Docker 引擎,那么可以用 .gitignore 一样的语法写一个.dockerignore,该文件是用于剔除不需要作为上下文传递给 Docker 引擎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误以为 . 是指定 Dockerfile 所在目录呢?这是因为在默认情况下,如果不额外指定 Dockerfile 的话,会将上下文目录下的名为 Dockerfile 的文件作为 Dockerfile。

这只是默认行为,实际上 Dockerfile 的文件名并不要求必须为 Dockerfile,而且并不要求必须位于上下文目录中,比如可以用-f ../Dockerfile.php参数指定某个文件作为 Dockerfile。

当然,一般大家习惯性的会使用默认的文件名 Dockerfile,以及会将其置于镜像构建上下文目录中。

迁移镜像

Docker 还提供了docker loaddocker save命令,用以将镜像保存为一个 tar 文件,然后传输到另一个位置上,再加载进来。这是在没有 Docker Registry 时的做法,现在已经不推荐,镜像迁移应该直接使用 Docker Registry,无论是直接使用 Docker Hub 还是使用内网私有 Registry 都可以。

使用docker save命令可以将镜像保存为归档文件。比如我们希望保存这个 alpine 镜像。

$ docker image ls alpine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alpine              latest              baa5d63471ea        5 weeks ago         4.803 MB

保存镜像的命令为:

$ docker save alpine | gzip > alpine-latest.tar.gz

然后我们将 alpine-latest.tar.gz 文件复制到了到了另一个机器上,可以用下面这个命令加载镜像:

$ docker load -i alpine-latest.tar.gz
Loaded image: alpine:latest

如果我们结合这两个命令以及 ssh 甚至 pv 的话,利用 Linux 强大的管道,我们可以写一个命令完成从一个机器将镜像迁移到另一个机器,并且带进度条的功能:

docker save <镜像名> | bzip2 | pv | ssh <用户名>@<主机名> 'cat | docker load'

参考链接:
1. 镜像和容器的基本操作
2. Dockerfile 定制镜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