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猜想验证步骤_数学猜想验证_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猜想验证”

[摘要]猜想验证方法是指通过数学的直觉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想,然后通过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在学生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验证”,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猜想验证;数学教学;思想方法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这一方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学中如何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呢?

一、设置情境,创造猜想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发言,表明自己的猜测,不管对错,都应该首先肯定学生已经开动了脑筋。对积极发言的学生要及时予以鼓励并加以引导,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宽松的环境,是开明、民主的班风和学风,并不是指一味的放松课堂管理。我们主张的是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猜想。既然是猜想,学生自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猜测,并展开讨论。有理有据的辩论,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良好开端。

二、怎么猜,猜什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得出结论的方法各种各样,但是总有一些内在规律。我认为应该通过循序渐进,逐次深入的方法,首先猜条件、猜关系的关联性,然后进行验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现以两个案例进行方法的说明。

案例:“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片段

在教长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猜影响长方形面积的条件有哪些,然后猜测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结论。

首先,我让学生准备了五张长方形硬纸片,其中有两张长宽都相等,一张长相等、宽不相等,另一张长不相等、宽相等,第五张长、宽都不相等。然后以承包割两块长方形草地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一个操场大,另一个操场小。通过操场大小的比较来启发学生:影响长方形大小有哪些条件?从而让学生猜测、思考。引导学生比较几张卡片,进行有序的思考,展开讨论。最后通过多媒体演示的途径,让学生进行验证猜想:长方形平面图由图2-1和图2-2长和宽都相等;图2-1逐渐变成图2-3(长方形的宽不变长缩小);由图2-1逐渐变成图2-4(长方形的长不变宽扩大);图2-5(长、宽都不相等)。让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演示中你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与猜想相符吗?在观察和思考中,初步感知到结果,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其次,引导学生猜这些长方形的关系。课前为学生准备好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和实验记录表格如表2-1(每人一张)。

表2-1 实验记录表格

让学生用这12张纸片拼成尽可能多的长方形,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记录表格中。

再次,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格的数据后,独立思考: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交流和讨论后,形成初步猜想,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提出假设后,进行规律的验证。教师适时引导: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能举例来验证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吗?要想知道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此时可以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先猜一猜,再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一摆,看看面积是多少,结果是否相符。

最后进行结论的归纳,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然后概括出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提出思考问题:在面积公式中,“长×宽”实际上表示的是什么?

上述课例中,学生通过感知―猜测―假设―有序地思考进行验证和归纳,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责任编辑 王凌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