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圈(shebeiQ.com)——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与设备结构完整性评估一站式服务平台。学习前沿技术、培养企业骨干、招聘高端人才、外委高难度项目,联系我们。
GB/T 34019—2017《超高压容器》的颁布填补了我国承压设备标准体系中一直缺乏针对超高压容器标准的空白。该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100 MPa 的压力容器。本文摘录自陈志伟,李 涛,杨国义,郑津洋等老师发表在《压力容器》的《GB/T 34019—2017《超高压容器》标准分析》,由于原文较长,将分三期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标准的制定理念
GB /T 34019—2017《超高压容器》规定了非 焊接单层超高压容器( 以下简称容器) 材料、设 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包括超压泄放装置。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0 MPa且设计温度范围在-40~400 ℃的容器。标准不适用于直接火焰加热的容器、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容器、旋转或往复运动机械设备中自成整体或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 如泵壳、压缩机外壳、涡轮机外壳、液压缸等)、移动式容器、军事用途容器。在我国现有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中,针对超高压容器的特点做了如下考虑: (1) 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思路引入先进的设计方法; (2) 更低的设计余量; (3) 更加严格的材料性能要求; (4) 更加详细的应力分析,强制性的疲劳评定要求; (5) 考虑自增强工艺等产生的平均应力对容器疲劳寿命的增益; (6) 适合厚壁圆筒的检测技术,更严格的无损检测要求。
3 标准考虑的失效模式
标准首次将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作为标准的编制思路,并将失效模式分为标准涵盖的失效模式和工程上应考虑的失效模式两类。标准涵盖的超高压容器的失效模式包括脆性断裂失效、塑性垮塌失效、局部过度应变失效、疲劳失效、棘轮失效、泄漏失效。针对以上 6 种失效模式,在相应章节给出了相应的选材、设计和结构要求。同时,明确标准不可能涵盖超高压容器涉及的所有失效模式,除本标准所涵盖的失效模式外,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失效模式,如介质腐蚀、碱脆等,标准定义为工程上应考虑的失效模式。容器的失效模式是指容器丧失其规定功能或者危及安全的事件及其本质原因。标准给出了超高压容器可能涉及到的主要失效模式的定义。 (1) 脆性断裂: 容器未经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发生的断裂。 (2) 塑性垮塌: 在单调加载条件下容器因过量总体塑性变形而不能继续承载导致的破坏。 (3) 局部过度应变: 容器结构不连续处因材料延性耗尽而产生的裂纹或者撕裂。 (4) 疲劳: 循环载荷作用下,容器在某点或者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载荷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或裂纹进一步扩展至完全断裂。 (5) 棘轮: 容器同时承受恒定载荷和循环载荷作用,容器产生逐次递增的塑性变形累积现象。 (6) 泄漏: 容器本体或连接件失去密封功能。
4 与我国现有压力容器标准的比较
我国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中之前主要的核心标 准有两个: 基于规则设计方法的 GB 150 /T《压力容器》和基于分析设计方法的 JB 4732《钢制压力 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前者适用于设计压力小于等于35 MPa 的容器; 后者适用于设计压力小 于等于 100 MPa 的容器。标准的颁布,完善了我国承压设备标准体系,填补了针对 100 MPa 压力 容器标准的空白。在我国承压设备标准体系中,标准的相关技术既突出了超高压容器的独特性; 又具有与 GB /T 150,JB 4732 标准不同的特色,相 关对比情况见表 1。
5 与国外相关标准的比较
目前,针对超高压容器,世界上主要的标准有 HPISC-103《超高压圆筒容器设计指针》, HPISC-106《高压容器标准》,KHKS 0220《超高 压气体设备标准》和 ASME Ⅷ-3。本标准在制 定时,既参考了这些国外相关标准的相关技术; 又 具有我国标准自身的特点。本标准与国外相关超 高压容器标准的对比情况见表 2。
设备圈
ID:shebeiQ
承接中外各国规范石化核电领域分析设计项目
提供分析设计相关的项目和技术咨询
提供线上、线下课程、自研教材及企业内训
提供行业会议、培训一站式服务
提供有限元分析云计算资源
希望更快成长?那就关注设备圈吧~
设备圈微课堂
设备圈客服微信
设备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