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3模型索引

阅读提示:

各成员请根据“项目角色与过程域对应关系”对照表,熟悉对应项目角色的相关过程域的特定目标(SG)和特定实践(SP)的具体内容,熟悉通用目标(GG)和通用实践(GP)。

 

项目角色与过程域(PA)对应关系

角色

相关过程域(PA

项目经理

REQM, PP, PMC, MA, VER, VAL, IPM, RSKM, DAR

需求人员

REQM, RD, VER

设计人员

TS, PI, DAR, VER

开发人员

TS, PI, VER, VAL, DAR

测试人员

PI, VER, VAL

配置人员

CM

公司高层

OPF, OPD

部门经理

OPF, OPD

EPG

MA, OPF, OPD

QA

PP, PMC, MA, PPQA, IPM

OT

OT

 

 

 

 

 

CMMI3过程域列表

CMMI3级(含CMMI2)共18个过程域,其中SAM供应商协议管理无须了解。

级别

序号

过程域

英文全称

CMMI2

1

REQM需求管理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2

PP 项目计划

Project Planning

3

PMC项目跟踪与监控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4

SAM供应商协议管理

 

5

MA度量与分析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6

PPQA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

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7

CM 配置管理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M3

8

RD需求开发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9

TS技术解决方案

Technical Solution

10

PI产品集成

Product Integration

11

VER验证

Verification

12

VAL确认

Validation

13

OPF组织过程焦点

Organizational Process Focus

14

OPD组织过程定义

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finition

15

OT组织培训

Organizational Training

16

IPM集成项目管理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17

RSKM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18

DAR决策分析与解决方案

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注:每个过程域PA(Process Area)均有对应的SG(特定目标Special Goal)、SP(特定实践Special Practice)、GG(通用目标General Goal)、GP(通用实践General Practice)。其中通用目标与通用实践,是针对所有过程域通用;特定目标与特定实践是针对当前过程域使用。

 

 

通用目标与通用实践GG&GP

²  GG1 实现特定目标:过程支持和过程具体目标的实现,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  

u  GP1.1 执行特定实践:执行需求管理各过程的特定实践,开发各项工作的产品并提供服务,以实成各过程域的特定目标。

 

²  GG2 制度化已管理过程      

u  GP2.1 建立组织政策:建立和维护组织政策,以规划和执行过程。

u  GP2.2 规划过程:建立和维护用来执行过程的计划。

u  GP2.3 提供资源:提供充分的资源,以执行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及提供过程服务

u  GP2.4 分配责任:分配过程的责任与授权,以执行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及提供过程服务。

u  GP2.5 培训人员:按需要培训人员,以执行或支持过程。

u  GP2.6 管理配置:将指定的过程工作产品,纳入适当等级的配置管理。

u  GP2.7 标识并纳入有关的相关人员:按计划标识并纳入有关的相关人员。

u  GP2.8 监控过程:按过程的执行计划,监控过程,并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

u  GP2.9 客观评价遵循程度:按过程的说明、标准及规程,客观评价过程的遵循程度,并解决不符合问题

u  GP2.10 与上层管理人员审查各状况:与上层管理人员审查过程的活动、状况及结果,并解决问题。

 

²  GG3 制度化已定义过程      

u  GP3.1 建立已定义过程:建立和维护已定义过程的说明。

u  GP3.2 收集改进信息:收集由规划和执行过程所派生的工作产品、度量、度量结果及改进信息,以支持组织过程与过程资产的未来使用与改进。

 

 

1  需求管理 REQM

²  SG1 需求管理:管理需求,并标识出需求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        

u  SP1.1 获得对需求的理解

u  SP1.2 获得对需求的承诺

u  SP1.3 管理需求变更

u  SP1.4 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

u  SP1.5 标识需求和项目工作之间的不一致

2  项目计划 PP

²  SG1 建立估计值:建立并维护项目策划参数的估计值

u  SP1.1 估算项目的范围

u  SP1.2 建立工作产品与工作项目属性的估计值:建立并维护工作产品与工作项目属性的估计值

u  SP1.3 定义项目生命周期:定义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并据此建立规划工作的范围

u  SP1.4 确定工作量和成本的估计:依据估计理由,估计工作产品和工作项目所需项目工作量和成本

 

²  SG2 开发项目计划:要建立和维护项目计划,并作为管理项目的基础    

u  SP2.1 建立预算和进度:建立并维护项目预算与实践

u  SP2.2 标识项目风险:识别并分析项目风险

u  SP2.3 计划数据管理:规划项目数据的管理

u  SP2.4 计划项目的资源:规划执行项目所需的必要资源

u  SP2.5 计划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u  SP2.6 计划项目相关人员的参与(规划已识别的干系人参与)

u  SP2.7 建立项目计划:建立并维护全盘的项目计划内容

 

²  SG3 获得对计划的承诺:要建立和维护对项目计划的承诺

u  SP3.1 审查影响项目的计划:审查影响项目的所有计划,以了解项目承诺

u  SP3.2 调整工作和资源水平:调整项目计划,以反映可用的资源与预估的资源

u  SP3.3 获得计划的承诺:从负责执行与支持计划的相关干系人取得承诺

 

3  项目跟踪与控制 PMC

²  SG1 对照计划监督项目:对照项目计划监督项目的实际性能和进展

u  SP1.1 监督项目计划的参数

u  SP1.2 监督承诺

u  SP1.3 监督风险进行

u  SP1.4 监督数据管理

u  SP1.5 监督项目相关人员的参与

u  SP1.6 执行进展评审

u  SP1.7 执行里程碑评审

 

²  SG2 管理纠正行动直至解决:当项目的性能和结果与计划有重大偏离时,要管理纠正行动直至解决   

u  SP2.1 分析问题

u  SP2.2 采取纠正行动

u  SP2.3 管理纠正行动

 

4  供应商协议管理 SAM(无须了解)

²  SG1 建立供应商协议:建立并维护与供应商的协议     

u  SP1.1 确定获取类型

u  SP1.2 选择供应商

u  SP1.3 建立供应商协议

 

²  SG2 满足供应商协议:项目和供应商共同满足供应商协议

u  SP2.1 执行供应商协议

u  SP2.2 监控被选择供应商的过程

u  SP2.3 评估被选择供应商的工作产品

u  SP2.4 接受获取的产品

u  SP2.5 过渡产品

 

5  度量与分析 MA

²  SG1 安排度量和分析活动:度量的目的和活动要与已标识的信息需要和目的相一致

u  SP1.1 建立度量目的

u  SP1.2 详细说明度量方法

u  SP1.3 详细说明数据采集和存储规程

u  SP1.4 详细说明分析规程

²  SG2 提供度量结果:提供度量结果来说明已标识的信息需要和目标

u  SP2.1 采集度量数据

u  SP2.2 分析度量数据

u  SP2.3 存储数据和结果

u  SP2.4 交流结果

 

6  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 PPQA

²  SG1 客观地评价过程和产品:对所执行的过程、相关工作产品及其服务与可应用的过程描述、标准以及规程的遵从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u  SP1.1 客观地评价过程

u  SP1.2 客观地评价工作产品和服务

 

²  SG2 提供客观的敏锐洞察:客观地跟踪和沟通不一致问题,并且确保得到解决方案

u  SP2.1 沟通质量问题,并且确保找到解决不一致问题的办法

u  SP2.2 建立和维护质量保证的活动记录

 

7  配置管理 CM

²  SG1 建立基线:建立并维护已标识工作产品的基线     

u  SP1.1 标识配置项

u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u  SP1.3 创建和发布基线

²  SG2 跟踪并控制变更:跟踪和控制置于配置管理下的工作产品的变更    

u  SP2.1 跟踪变更请求

u  SP2.2 控制变更

²  SG3 建立完整性  

u  SP3.1 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u  SP3.2 执行配置审计

 

8  需求开发 RD

²  SG1 开发客户需求:收集相关人员的需求、期望、限制及接口,并转换成客户需求

u  SP1.1 引导需求

u  SP1.2 开发客户需求

²  SG2 开发产品需求:细化并详细说明客户需求,以开发产品及产品组件需求        

u  SP2.1 建立产品与产品组件需求

u  SP2.2 配置产品组件需求

u  SP2.3 标识接口需求

²  SG3 分析并确认需求:分析并确认需求,并开发所要功能定义

u  SP3.1 建立操作概念及场景

u  SP3.2 建立必要的功能定义

u  SP3.3 分析需求

u  SP3.4 分析需求以取得平衡(评价产品成本、进度和风险)

u  SP3.5 用广泛的(综合)方法确认需求

        

9  技术解决方案 TS

²  SG1 选择产品组件解决方案:从候选解决方案中,选择产品或产品组件解决方案        

u  SP1.1 开发详细的候选解决方案及评选准则

u  SP1.2 选择产品组件解决方案

²  SG2 开发设计:开发产品或产品组件的设计 

u  SP2.1 设计产品或产品组件

u  SP2.2 建立技术相关数据

u  SP2.3 使用准则设计接口

u  SP2.4 执行自制、购买或复用的分析

²  SG3 实现产品设计:按照设计实现产品组件及相关的支持文档

u  SP3.1 实现设计

u  SP3.2 建立产品支持文档

 

10    产品集成 PI

²  SG1 准备产品集成:完成产品集成的准备     

u  SP1.1 决定集成顺序

u  SP1.2 建立产品集成环境

u  SP1.3 建立产品集成规程与准则

²  SG2 确保接口兼容性:产品组件的内部与外部接口是兼容的    

u  SP2.1 审查接口说明的完整性

u  SP2.2 管理接口

²  SG3 组合产品组件并交付产品:组合已验证的产品组件,并交付已集成、已验证及已确认的产品        

u  SP3.1 确定欲集成的产品组件已准备就绪

u  SP3.2 组装产品组件

u  SP3.3 评估已组合的产品组件

u  SP3.4 包装并交付产品或产品组件

 

11    验证 VER

²  SG1 验证准备:执行验证准备  

u  SP1.1 选择需验证的工作产品

u  SP1.2 建立验证环境

u  SP1.3 建立验证规程及准则

²  SG2 执行同行评审:对选定的工作产品执行同行评审

u  SP2.1 准备同行评审

u  SP2.2 进行同行评审

u  SP2.3 分析同行评审数据

²  SG3 验证工作产品: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符合其指定的需求    

u  SP3.1 执行验证

u  SP3.2 分析验证结果并标识矫正措施

 

12    确认 VAL

²  SG1 确认准备:执行确认准备  

u  SP1.1 选择需确认的产品

u  SP1.2 建立确认环境

u  SP1.3 建立确认规程与准则

²  SG2 确认产品或产品组件:确认产品或产品组件,以确保在预定操作环境中可适用

u  SP2.1 执行确认

u  SP2.2 分析确认结果

 

13    组织过程焦点 OPF

²  SG1 决定过程改进机会:定期与在需要的时候,标识组织过程的优点、缺点与改进机会   

u  SP1.1 建立组织过程需要

u  SP1.2 评估组织过程

u  SP1.3 标识组织过程改进

 

²  SG2 规划与执行过程改进活动:规划并执行改进、实施组织过程资产及汇整过程相关经验纳入组织过程资产   

u  SP2.1 建立过程行动计划

u  SP2.2 执行过程行动计划

 

²  SG3 实施组织过程资产和汇整过程相关经验 

u  SP3.1 实施组织过程资产

u  SP3.2 实施标准过程

u  SP3.3 监督执行标准过程

u  SP3.4 汇整过程相关经验纳入组织过程资产

 

14    组织过程定义 OPD

²  SG1 建立组织过程资产:建立和维护组织过程资产,使组织的过程资产集合现成可用

u  SP1.1 建立标准过程

u  SP1.2 建立生命周期模型说明

u  SP1.3 建立裁减准则及指南

u  SP1.4 建立组织度量储存库

u  SP1.5 建立组织过程资产库

u  SP1.6 建立标准的工作环境

 

²  SG2 实现IPPD管理:组织规则及指南为综合服务团队的运作提供依据。       

u  SP2.1 建立授权机制

u  SP2.2 为综合服务团队建立规则和指南方针

u  SP2.3 为组织的职责制定指南方针,促进综合性团队的行为。

 

15    组织培训 OT

²  SG1 建立组织培训能力:建立与维护用以支持组织的管理与技术任务的培训能力

u  SP1.1 建立策略性培训需要

u  SP1.2 决定哪些培训需要是组织的责任

u  SP1.3 建立组织培训的实施计划

u  SP1.4 建立培训能力

 

²  SG2 提供必要的培训:提供个人必要的培训,使其能有效地执行任务    

u  SP2.1 实施培训

u  SP2.2 建立培训记录

u  SP2.3 评估培训成效

 

16    集成项目管理 IPM

²  SG1 使用项目的已定义过程:使用剪裁自组织标准过程的已定义过程,执行项目

u  SP1.1 建立项目的已定义过程

u  SP1.2 使用组织过程资产规划项目活动

u  SP1.3 建立项目工作环境

u  SP1.4 集成计划

u  SP1.5 使用集成计划管理项目

u  SP1.6 对组织过程资产贡献

 

²  SG2 与有关的相关人员协调与合作:与有关的相关人员,进行项目的协调与合作

u  SP2.1 管理相关人员参与

u  SP2.2 管理相互依存关系

u  SP2.3 解决协调问题

 

²  SG3 使用IPPD项目的共同构想:以项目的共同构想来执行项目       

u  SP3.1 定义项目共同构想的范围

u  SP3.2 建立项目的共同构想

u  SP3.3 开发集成团队初步的需求分配

u  SP3.4 建立集成团队

u  SP3.5 确保集成团队间的协作

 

17    风险管理 RSKM

²  SG1 风险管理准备:执行风险管理的准备     

u  SP1.1 决定风险来源和类别

u  SP1.2 定义风险参数

u  SP1.3 建立风险管理策略

 

²  SG2 标识和分析风险:标识和分析风险,以决定其相对重要性

u  SP2.1 标识风险

u  SP2.2 评估、分类及排序风险

 

²  SG3 降低风险:适当地处理及降低风险,以减少对达到目标的不利影响        

u  SP3.1 开发风险降低计划

u  SP3.2 执行风险降低计划

 

18    决策分析与解决方案 DAR

²  SG1 评价候选方案:使用已建立的准则,作为评价候选方案的决策基础        

u  SP1.1 建立决策分析指南

u  SP1.2 建立评价准则

u  SP1.3 标识候选解决方案

u  SP1.4 选择评价方法

u  SP1.5 评价候选方案

u  SP1.6 选择解决方案


cmm3 CMM3是项目管理软件。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创立的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评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全球的软件产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CMM共有五个等级,分别标志着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的五个层次。从低到高,软件开发生产计划精度逐级升高,单位工程生产周期逐级缩短,单位工程成本逐级降低。据SEI统计,通过评估的软件公司对项目的估计与控制能力约提升40%到50%;生产率提高10%到20%,软件产品出错率下降超过1/3。CMM3认证是什么?对一个组织有什么用? CMM3是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缩写,是由CMU/SEI(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1987年开发成功的,现在普遍使用的是V1.1版本。CMM模型从1-5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软件过程能力将一个组织定位于不同的成熟度等级。其一个重要思想是帮助一个组织通过基于模型的软件过程改进而达到使其软件过程向更高的能力成熟度等级迈进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组织必须建立自己的软件过程,并依据CMM模型要求对此过程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软件过程,再次评估自己的软件过程以期达到更高的成熟度等级或防止自己的过程能力退化。如此循环最终使一个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趋于高度的成熟。这样客户在选择其项目的承包商时可以依据一个组织达到CMM的某个等级来判断该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以及其是否有能力达到自己对于此项目的时间进度,资金控制,质量标准等方面对承包商的要求,从而决定是否会放心的将自己的项目交给某一个组织去做。也就是说,通过CMM认证的级别越高,其越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