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发PCB电路相关51  随时更新~~    

一、电源正负极防反接保护电路

电源防反接,应该是很多电路场景下都会采取到此系列得设计。

    前几日,小白在做单板验证时,在接上假电池然后电源供电时,一不小心将假电池的正负极与供电电源的输入输出接反了,导致单板烧坏,瞬间一缕青烟飘荡在我的座位上。由于我们的产品用的是真电池,所以不会存在反接的情况,更不存在电源防反接的设计,但是处于调试验证阶段,真电池有限,所以采用的是假电池,于是乎,,,一不下心出现了上述情况。

    基于此问题,今天,我还是想简单的整理一下,在一些电路中,为防电源反接所采取的电路措施

二极管串联反接保护电路

    在电源的输入端,串联一个正向二极管,其主要利用了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

    在电路接入正常时,二极管是导通的,电路可以正常工作。

    在电源接反时,二极管截止,电源无法形成回路,电路板无法正常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反接带来的危害。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二极管存在压降。其中硅材料的二极管压降一般为0.7V。锗材料的二极管压降一般为0.3V。

嵌入式~PCB专辑51_取值

使用桥式整流电路防反接保护电路

    使用桥式整流电路,无论电源正接还是反接,电路都能正常的工作。

    但存在和第一种方法一样的问题,二极管存在压降,会导致后级电路的输入电压小于电源电压。

嵌入式~PCB专辑51_开关机_02

使用MOS管进行防反接电路的保护

    MOS管存在导通阻抗,即RDS(on)-漏极/源极间的导通阻抗。所以在进行该类电路设计时,应选择导通阻抗较小的MOS管。一般在几毫欧或者几十毫欧左右。此时存在的压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NMOS防护

    在上电的瞬间,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系统构成回路。源极电压大概为0.6V.此时栅极的电压为Vbat,MOS管的开启电压Vgs=Vbat-0.6。只要大于规格书的标准,DS即可导通,此时MOS管的寄生二极管被短路,系统通过MOS管的DS产生回路。

    若电源反接,NMOS管导通电压为0,NMOS截止,寄生二极管反接,电路出于断开状态,无法形成回路。

嵌入式~PCB专辑51_取值_03

PMOS防护

    同上述类似,在上电瞬间,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系统构成回路,源极电压为Vbat-0.6V,然而栅极电压为0,MOS管的开启电压为Ugs=0-(Vbat-0.6),栅极为低电平,PMOS,导通,寄生二极管被短路,系统通过PMOS的ds接入形成回路。

    若电源接反,NMOS的导通电压大于0V,PMOS截止,寄生二极管反接,电路断开,从而形成保护。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04

    其中,NMOS串接到负极,PMOS串接到正极,寄生二极管朝向正确的电流流经的方向。

    NMOS,电流从D极流入S极流出。PMOS则是,S极流入D极流出。

    实际应用中,G极一般还要串接一个电阻,为了防止MOS管被击穿,也可以加上一个稳压二极管。并联在分压电阻上的电容,有一个软启动的作用。在电流开始流过的瞬间,电容充电,G极电压逐步建立起来。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05

    对于PMOS,相比于NMOS导通需要Vgs大于阈值电压,由于其开启电压可以为0,DS之间的压差不大,比NMOS更具备优势。

二、操作DC-DC电路

DC-DC概念及特点

    DC-DC指直流转直流电源(Direct Current),是一种在直流电路中将一个电压值的电能变为另一个电压值得电能的装置。

    比如,通过一个转换器能将一个直流电压(5.0V)转换成其他的直流电压(1.5V或12.0V),我们称这个转换器为DC-DC转换器,或称之为开关电源或开关调整器。DC-DC转换器一般由控制芯片,电感线圈,二极管,三极管,电容器构成,相关视频推荐:老外教你DC-DC,做一个开关电源。

    在讨论DC-DC转换器的性能时,如果单针对控制芯片,是不能判断其优劣的。其外围电路的元器件特性,和基板的布线方式等,能改变电源电路的性能,因此,应进行综合判断。

    DC-DC转换器的使用有利于简化电源电路设计,缩短研制周期,实现最佳指标等,被广泛用于电力电子、军工、科研、工控设备、通讯设备、仪器仪表、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移动通讯、路由器等通信领域和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具有可靠性高、系统升级容易等特点,电源模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外,DC-DC转换器还广泛应用于手机、MP3、数码相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产品中。在电路类型分类上属于斩波电路。

    其主要特点是效率高:与线性稳压器的LDO相比较,效率高是DC-DC的显著优势。通常效率在70%以上,效率高的可达到95%以上。其次是适应电压范围宽。

调制方式

1.PFM(脉冲频率调制方式)

    开关脉冲宽度一定,通过改变脉冲输出的频率,使输出电压达到稳定。PFM控制型即使长时间使用,尤其小负载时具有耗电小的优点。

2.PWM(脉冲宽度调制方式)

    开关脉冲的频率一定,通过改变脉冲输出宽度,使输出电压达到稳定。PWM控制型效率高并具有良好的输出电压纹波和噪声。

    通常情况下,采用PFM和PWM这两种不同调制方式的DC-DC转换器的性能不同点如下:

    PWM的频率,PFM的占空比的选择方法。PWM/PFM转换型小负载时实行PFM控制,且在重负载时自动转换到PWM控制。

架构分类

    DC-DC有三种常见的三种原理架构:

1.Buck(降压型DC/DC转换器)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06

2.Boost(升压型DC/DC转换器)

嵌入式~PCB专辑51_开关机_07

3.Buck-Boost(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08

设计技巧及主要技术参数选用要求

    DC-DC电路设计至少要考虑以下条件:

  • 外部输入电源电压的范围,输出电流的大小。
  • DC-DC输出的电压,电流,系统的功率最大值。

1. 输入/输出电压

    要按照器件的推荐工作电压范围选用,并且要考虑实际电压的波动范围,确保不能超出器件规格。

2. 输出电流

    器件持续的输出电流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选用时要参考此参数,并要保留一定的余量。

    此参数的选取还要评估电路的瞬间峰值电流和发热的情况,综合来确定,并满足降额要求。

3. 纹波

    纹波是衡量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动的重要参数。要关注轻载和重载纹波,一般轻载纹波要大。注意核电等场合下轻载纹波是否会超出要求。实际测试下各种场景负载下的情况。通常选用示波器20M带宽来测试。

4. 效率

    要同时关注轻载和重载两种情况。轻载会影响待机功率,重载影响温升。通常看12V输入,5V输出下10mA的效率,一般要80%以上。

5. 瞬态响应

    瞬态响应特性反应负载剧烈变化时系统是否能及时调整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要求输出电压波动越小越好,一般按峰峰值10%以下要求。实际要注意按推荐值选用反馈电容。常见取值在22p到120pF。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09

6. 开关频率

    常用的开关频率多数在500kHz以上。较高的开关频率1.2M到2M的也有,由于频率高开关损耗增加IC散热设计要好,故主要集中在5V低压输入小电流的产品。开关频率关系到电感电容的选用,其它如EMC,轻载下噪音等问题也与之有关。

7. 反馈参考电压及精度

    反馈电压要与内部的参考电压相比较,配合外部的反馈分压电阻,输出不同电压。不同产品的参考电压会有不同,如0.6~0.8V,替换时注意调整反馈电阻。

反馈电阻要选用1%精度,只要根据厂家推荐来选,一般不要选的过大,以免影响稳定性。

    参考电压精度影响输出准确度,常见精度在2%以下,如1%~1.5%,精度高的产品成本会有差别。根据需要选择。

8. 线性稳定度和负载稳定度

    线性稳定度反应输入电压变化输出电压稳定性。负载稳定度反应输出负载变化输出电压稳定性。一般要求1%,最大不要超3%。

9. EN电平

    EN高低电平要满足器件规格要求,有些IC不能超出特定电压范围;电阻分压时注意满足及时关断,并且考虑电压波动最大范围内要满足。

    由于时序控制的需要,该引脚会增加电容,为了电平调节和关断放电,同时要有对地电阻。

10. 保护性能

    要有过流保护OCP,过热保护OTP等,并且保护后条件消失能自恢复。

11. 其它

    要求有软启动;热阻和封装;使用温度范围要能覆盖高低温等。

器件选型一般原则

  • 普遍性
  • 高性价比
  • 易采购生命周期长
  • 兼容和可替代
  • 资源节约
  • 降额
  • 易生产和归一化

外围器件选择的要求

1. 输入电容

    要满足耐压和输入纹波的要求。一般耐压要求1.5~2倍以上输 入电压。注意瓷片电容的实际容量会随直流电压的偏置影响而减少。

2. 输出电容

    要满足耐压和输出纹波的要求。一般耐压要求1.5~2倍

纹波和电容的关系: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10

3. BST电容

    按照规格书推荐值。一般0.1uF-1uF。耐压一般要高于输入电压。

4. 电感

    不同输出电压的要求感量不同;注意温升和饱和电流要满足余量要求,一般最大电流的1.2倍以上(或者电感的饱和电流必须大于最大输出电流+0.5*电感纹波电流)。通常选择合适的电感值L,使ΔIL占输出电流的30% to 50%。计算公式: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11

5. VCC电容

    按规格书 要求取值,不能减小,也不要太大,注意耐压。

6. 反馈电容

    按规格书 要求取值,不同厂家芯片取值不同,输出电压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7. 反馈电阻和EN分压电阻

    要求按规格书取值,精度1%。

PCB设计要求

    输入电容就近放在芯片的输入Vin和功率的PGND,减少寄生电感的存在,因为输入电流不连续,寄生电感引起的噪声对芯片的耐压以及逻辑单元造成不良影响 。电容地端增加过孔,减少阻抗。

    功率回路尽可能的短粗,保持较小的环路面积,较少噪声辐射。SW是噪声源,保证电流的同时保持尽量小的面积,远离敏感的易受干扰的位置。如,电感靠近SW引脚,远离反馈线。输出电容靠近电感,地端增加地过孔。

    VCC电容应就近放置在芯片的VCC管脚和芯片的信号地之间,尽量在一层,不要有过孔。

    FB是芯片最敏感,最容易受干扰的部分,是引起系统不稳定的最常见原因 。

  • FB电阻连接到FB管脚尽可能短,靠近IC放置,减少噪声的耦合;FB下分压电阻通常接信号地AGND;
  • 离噪声源,SW,电感,二极管(非同步buck);FB走线包地;
  • 电流负载的FB在负载远端取,反馈电容走线要就近取。

    BST的电容走线尽量短,不要太细。

    芯片散热要按设计要求,尽量在底下增加过孔散热。

三、0Ω电阻可以过多大电流

 0Ω电阻到底能过多大电流?这个问题想必每位硬件工程师都查过。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0Ω电阻的阻值到底有多大?

    这两个问题本来是很简单的,答案应该也是很明确的,但网上网友却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答案。有的人说0Ω电阻是50mΩ,还有的人说其实只有20mΩ;有的人说只能过1A电流,还有的人说可以过1.5A……

    那么,到底是多大呢?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0Ω电阻阻值大小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专门查了一下电阻的标准。根据EN60115-2电阻标准文件记载,0Ω电阻的阻值是0Ω,但也会有偏差。0Ω最大电阻偏差有三种可以选择,分别为10mΩ、20mΩ和50mΩ。

    也就是说,0Ω电阻偏差可以允许有多种偏差,这主要看电阻厂商做的是哪种了。

嵌入式~PCB专辑51_开关机_12

我下载了几大品牌的,比如罗姆、国巨、光颉的普通0Ω电阻规格书查看了一下,发现它们标注的0Ω电阻,最大阻值都是50mΩ。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常用的普通0Ω电阻的阻值最大不超过50mΩ。

0Ω电阻的过流能力

    网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0Ω电阻的电流是根据功率算出来的,电阻按照50mΩ来算。这样的话,0805的电阻功率一般为1/8W,算出额定电流应该是1.58A。但是,我查看规格书发现,罗姆、国巨、光颉这几大品牌的都是2A,与计算出来的有些出入。

    罗姆、国巨、光颉三大厂家的普通0Ω电阻额定电流如下: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13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大厂家的0Ω电阻的额定电流还是略有差别的。我建议综合各家的、按照最小值来选,这样就不论什么品牌,都不会超出规格设计了。

    额定电流综合之后的表格如下: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14

    我们看到,常规的电阻的电流都不大,按照综合后的最小值来选的话,最大的也就2A。如果设计电路时发现,我要用3A或4A的0Ω电阻,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可以用2个0Ω电阻并联起来就行了。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怎么有的封装变大了,但过流并没有增加呢?例如,0805和1206都是2A,在这里应该是额定电流虽然没有增加,但瞬间电流应该是能过更大了。如果你打开国巨的电阻规格书,就会发现它写了两个参数,一个是额定电流,另一个是最大电流。额定电流都是2A,但最大电流0805是5A,1206是10A。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15

 注:Jumper就是0Ω电阻(标准文件就是这么写的,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16

特殊大额定电流的0Ω电阻

    如果是更大的电流,也是电阻可选的。不过,这些电阻就不常规了,比如这个罗姆的超低阻值电阻,最大阻值0.5mΩ,小了100倍,额定电流更是达到了20A+,但是价格比较贵,要好几毛钱,而普通电阻一分钱能买好几个。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17

巧用0Ω电阻设计PCB板

    许多硬件初学者看到PCB板上用到0Ω电阻时,往往就会一脸懵圈,他们经常会问:既然这玩意儿里面啥也没有,干嘛还要用它?

    其实,0Ω电阻的用处可大了,如果用好它,可以极大地方便PCB板的设计和调试。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0Ω电阻的作用。

    例如,老板出于成本的考虑,让你设计一个单面板,也就是说,元器件的安装及走线都只能在一面,你最头疼的是有些线实在走不过去,必须跨线连接,打俩孔用跳线?如果在研发的时候,这种方法还是可以的,但有一天你的设计变成了产品,需要大批量生产,机器折腾起跳线来要比放置一个电阻麻烦的多,这时候0Ω电阻就能帮你大忙了!根据你的空间,可以选用0805、0603或0402的电阻。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18

调试时的前后级隔离

    如果你的设计是新的,对PCB板上很多部分的功能以及能够实现的性能还不确定,拿回板子来将会面临一场惊心动魄的调试,debug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问题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多块电路之间的隔离就非常重要。

    在调试A电路时,你不希望B电路的工作影响到你的调试,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断掉它们之间的连接,而0Ω电阻就是一个最好的隔离方式!

    调试的时候不焊接,等调试完成确认这部分电路没问题了,就可以将0Ω电阻安装上。当然,在最终的产品中可以彻底去掉。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19

测试电流用

    如果你想测试某一路的电流大小,一种方式是通过电压表测量该通路上某电阻两端的电压(确保电压表的内阻不要影响到测量的精度),通过欧姆定律就可以计算出该路的电流。

    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将电流表串在该回路上,因此在该电路上可以放置一个0Ω电阻,测量电流的时候用电流表两端代替该电阻,等测量完毕就能将该电阻安装上了。

给自己调试带来灵活性

    可以预留各种可能性,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装不同的电阻,它可以替代掉跳线,避免了跳线的钻孔、安装占用比较大的空间,而且跳线也会引起高频干扰。

    比如,PCB板上设计有低通滤波器,如果发现最终不需要或者一开始调试的时候没时间调试低通滤波器,但又必须让信号流通过去,可以用0Ω电阻来代替原来设计中的电阻/电感,而不安装电容。在匹配电路参数不确定时,以0Ω电阻代替,实际调试的时候确定参数再以具体的数值的元器件来代替。

用于信号完整性的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单点连接

    有人说0Ω电阻跟没有一样,干嘛不直接连接上?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电路原理图里没有这个0Ω电阻,做PCB Layout的时候就可能忽略这个单点连接的原则,CAD软件也会乱连在一起,达不到你单点连接的初衷。

    当然,单点连接的时候也可以用磁珠,但我个人的观点是连接点的位置选择好的话,磁珠除了比电阻贵之外,没有什么好处。在实际的操作中,你可以用比较小的封装的0Ω电阻,比如0402和0201,焊接的时候直接用烙铁将两端搭接在一起就可以,这样连电阻也省了。

嵌入式~PCB专辑51_开关机_20

增加被逆向工程的难度

    如果你在电路上放置多个不同颜色、不同封装、没有阻值标记的0Ω电阻,不影响电路的工作性能,但却可以让抄你板子的人瞬间抓狂。

    PCB板上支持不同的配置,有的版本可能有部分电路不安装,可以用它来隔离不安装的电路部分,比如iPhone中有WiFi版本和WiFi+3G版本的,用的实际上是一个设计。

     怎么样?这个0Ω电阻的作用很大吧!在以后的项目中大家慢慢体会吧,很多时候灵活应用它,会让你很多头疼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四、一键开关机电路的4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电路图

    一键开关机电路分析如下:

嵌入式~PCB专辑51_取值_21

 电路工作流程如下:

  • Key按下瞬间,Q2、Q1导通,7805输入电压在8.9V左右,7805工作,输出5V电压给单片机供电。
  • 单片机工作后,将最先进行IO口初始化,IO1设为输入状态,启用内部 上拉;IO2设为输出状态,输出高电平。这时Q2、Q3导通,LED1发光,7805能够正常工作,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
  • 当Key再次按下时,检测IO1电平为低,单片机可以通过使IO2输出低电平,Q2、Q3不导通,此时7805输入电压几乎为0,单片机不工作,系统关闭。

方案二:电路图

嵌入式~PCB专辑51_单片机_22

   原理很简单,Q1,Q2组成双稳态电路。由于C1的作用,上电的时候Q1先导通,Q2截止,如果没按下按键,电路将维持这个状态。Q3为P沟道增强型MOS管,因为Q2截止,Q3也截止,系统得不到电源。

    此时Q1的集电极为低电平0.3V左右,C1上的电压也为0.3V左右,当按下按键S1后,Q1基极被C1拉到0.3V,迅速截止。Q2开始导通,电路的状态发生翻转,Q2导通以后将Q3的门极拉到低电位,Q3导通,电源通过Q3给系统供电。

    Q2导通后,C1通过R1,R4充电,电压上升到1V左右,此时再次按下按键,C1的电压加到Q1基极,Q1导通,Q1集电极为低电平,通过R3强迫Q2截止,Q3也截止,系统关机。整个开关机的过程就是这样。

    如果要求这个电路的静态功耗低,可以全部采用MOS管,成本要高点,电路如下图,原理都是一样的,双稳态电路。

方案三:电路图

嵌入式~PCB专辑51_取值_23

单键实现单片机开关机

  • 控制流程,按下按键,Q1导通.单片机通电复位,进入工作。
  • 检测 K-IN 是否低电平,否 不处理.是 单片机输出 K-OUT 为高电平,Q2导通,相当于按键长按.LED指示灯亮。
  • 放开按键,K-IN 经过上拉电阻,为高电平.单片机可以正常工作。
  • 在工作期间,按键按下,K-IN 为低电平,单片机检测到长按1秒,K-OUT 输出低电平,Q2截止.LED指示灯熄灭.放开按键,Q1截止,单片机断电。
  • 通过软件处理,可以实现短按开机,长按关机。

    单片机用PIC16F84A,通过简单的程序演示,证实此电路的可行性。

    这种电路如果这样用,是体现不出它的优点,用到开关电源控制,控制光耦.可以做到完全关断电原,实现零功耗待机.有些打印机上就是用这种电路。

方案四:用 CD4013 构建的电路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24

 CD4013电路关断时已经把后面电路切断了,而4013本身的电源不需关闭,COMS电路静态工作电流极少,1uA以下,可以忽略不计。

    用 4013 的电路对电源范围适用较广,3~18V都没问题,电路唯一需调整的就是根据电源电压和负载电流适当更改R1的值。

    开关管可使用MOSFET,效果更佳。

五、了解BUCK电路

Buck电路原理图
 Buck电路,又称降压电路,其基本特征是DC-DC转换电路,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输入电流为脉动的,输出电流为连续的。

嵌入式~PCB专辑51_开关机_25

 Q1为三极管开关,PWM波控制。
Buck电路工作原理
    当PWM波为高电平时,Q1导通,储能电感L1被充磁,流经电感的电流线性增加,同时给电容C1充电,给负载R1提供能量。等效电路如图

嵌入式~PCB专辑51_取值_26

    当PWM波为低电平时,Q1关闭,储能电感L1通过续流二极管放电,电感电流线性减少,输出电压靠输出滤波电容C1放电以及减小的电感电流维持,等效电路如图。

嵌入式~PCB专辑51_开关机_27

CCM及DCM定义

    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连续导通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或者说电感从不“复位”,意味着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磁通从不回到0,功率管闭合时,线圈中还有电流流过。

    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断续导通模式: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到0,意味着电感被适当地“复位”,即功率开关闭合时,电感电流为零

    BCM(Boundary Conduction Mode),临界导通模式:控制器监控电感电流,一旦检测到电流等于0,功率开关立即闭合。控制器总是等电感电流“复位”来激活开关。如果电感值电流高,而截至斜坡相当平,则开关周期延长,因此,BCM变化器是可变频率系统。

    电流斜坡的中点幅值等于直流输出电流Io的平均值,峰值电流Ip与谷值电流Iv之差为纹波电流。

嵌入式~PCB专辑51_嵌入式硬件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