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Python Trio与Java并发编程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探讨Python中的Trio库,一个用于编写高效异步代码的库,以及Java中的并发编程概念。Trio库通过其事件循环和通道等机制,提供了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异步I/O框架,强调可预测性和一致性。在Java中,并发编程涉及到多线程技术、线程安全、死锁处理以及并发API的使用,如ExecutorService和Future。此外,还介绍了Java的NIO、NIO2和AIO模型,以及Git版本控制系统中的master分支概念。

1. Python Trio库概述与实践

Python作为一门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拥有大量旨在简化并发编程的库。其中,Trio库以简洁和易用性著称,它是一个新的Python库,专为编写异步网络代码而设计,使得异步编程变得轻而易举。本章将概述Trio库的核心特性,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如何利用它来执行并发操作。

1.1 Trio库的基本概念

Trio库设计时考虑到了简单性与效率,它提供了友好的API,让开发者能够用更少的代码实现复杂的并发程序。不同于asyncio等其他异步库,Trio专注于提供一个最小的核心,确保高性能同时不牺牲易用性。

1.2 Trio与传统并发模型

与传统的基于回调的异步编程模型相比,Trio提供了更加直观的编程范式,它使用了async和await关键字,这是Python 3.5及以上版本的特性。这使得Trio的代码更加易于阅读和维护。

1.3 Trio实践案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Trio库的简单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异步的网络服务:

import trio

async def server_handler(stream):
    while True:
        data = await stream.receive_some(1000)
        if not data:
            break
        print(f"Received: {data!r}")
        await stream.send_all(data)

async def main():
    async with trio.open_nursery() as nursery:
        await nursery.start(server_handler, nursery.wrap_stream(stream))

trio.run(main)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异步函数 server_handler 来处理来自网络连接的数据流,并在 main 函数中启动了一个服务器。这个代码段展示了如何利用Trio库处理并发任务,它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更加现代化和高效的方法来编写网络应用程序。

2. 异步编程基础与事件驱动模型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异步编程已成为提高应用性能和响应能力的关键技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将详细探讨异步编程的基本原理,同时深入分析事件驱动模型的机制及其应用。

2.1 异步编程的基本概念

2.1.1 同步与异步的区别

同步编程模型中,任务按顺序执行,每个操作必须等待前一个操作完成后才能开始。这种模型简单直观,易于理解,但在处理耗时操作时会导致程序阻塞,从而降低程序的响应性和性能。例如,在进行磁盘I/O操作时,如果使用同步模型,程序将不得不等待磁盘操作完成,这期间CPU的计算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异步编程模型允许任务在等待某些操作(通常是I/O操作)完成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这意味着即使某些任务正在等待外部资源的响应,程序也可以继续执行其他操作,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整体应用的效率。异步编程模式下的典型实现包括事件监听、回调和未来的多线程处理。

2.1.2 异步编程的优势和挑战

异步编程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了程序的性能和吞吐量,尤其是在涉及大量I/O操作和高延迟的情况下。它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出更高效、更快速、更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异步模型也使得程序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硬件的多核处理器。

然而,异步编程也带来了挑战。其逻辑比同步模型更复杂,开发者需要有更深层次的对并发控制和资源管理的理解。错误的使用异步编程可能导致资源竞争、数据不一致和死锁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过度依赖回调可能导致所谓的“回调地狱”(callback hell),使得代码难以阅读和维护。

2.2 事件驱动模型详解

2.2.1 事件循环的机制

事件驱动模型是一种以事件为核心的编程范式,它使用事件循环机制来处理程序中的各种事件。一个事件循环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 事件队列:存储所有待处理的事件。
  • 事件分发器:负责将事件从队列中分发给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 事件处理器:具体执行事件响应逻辑的代码块。

事件循环的工作流程如下:

  1. 程序开始运行,初始化事件队列。
  2. 事件循环开始运行,等待事件的发生。
  3. 当一个事件发生时,事件分发器会将其加入到事件队列。
  4. 事件循环将队列中的事件依次取出,分发给对应的事件处理器执行。
  5. 事件处理器完成处理后,控制权返回给事件循环,继续等待新的事件。
flowchart LR
    A[开始] --> B[初始化事件队列]
    B --> C[事件循环]
    C -->|事件发生| D[事件分发器]
    D --> E[事件队列]
    E -->|取出事件| F[事件处理器]
    F --> G[处理事件]
    G --> C

2.2.2 事件驱动模型的应用场景

事件驱动模型非常适合于构建高并发、非阻塞I/O的应用程序,如网络服务器、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和实时系统。例如,在Web开发中,Node.js就是基于事件驱动模型构建的,它能够以单线程的方式处理成千上万的并发连接,这在传统的同步模型中是难以实现的。

事件驱动模型也可以与其他编程范式结合,例如结合面向对象或函数式编程,以达到更灵活和高效的设计。然而,在某些场景下,如需要执行复杂事务处理的高并发数据库操作,事件驱动模型可能需要与其他并发控制机制(如锁和信号量)结合使用。

在本章节中,我们探讨了异步编程的基本概念,比较了同步与异步编程模型的差异,以及它们的优势和挑战。我们深入分析了事件驱动模型,了解了它的事件循环机制和应用场景,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具体的编程技术和实践打下了基础。在下一章节,我们将讨论如何在Java中利用其并发API实现高效的并发编程。

3. Java并发编程入门与深入

3.1 Java并发编程基础

3.1.1 Java中的并发概念

Java从诞生之初就内置了对多线程编程的支持。并发编程涉及到多线程或多进程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在多核处理器和多CPU的环境下,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在Java中,线程是由 java.lang.Thread 类的实例或者实现了 java.lang.Runnable 接口的类实例所代表的。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调用栈、程序计数器、局部变量以及锁定对象的状态。

3.1.2 线程的基本操作和生命周期

一个线程的生命周期从创建开始,然后进入可运行状态,之后可能经历阻塞、等待、超时或者终止状态。线程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graph LR
A(新建 New) --> B(就绪 Runnable)
B --> C(运行 Running)
C --> D(阻塞 Blocked)
C --> E(等待 Waiting)
D --> F(就绪 Runnable)
E --> F
F --> C
C --> G(终止 Terminated)

线程的创建可以通过继承 Thread 类或者实现 Runnable 接口。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创建和启动线程: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要执行的任务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 is running");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线程实例
        MyThread t = new MyThread();
        // 启动线程
        t.start();
        // 主线程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is running");
    }
}

上述代码中, MyThread 类继承了 Thread 类,并重写了 run 方法来定义线程的执行任务。 main 方法中创建了 MyThread 的实例,并调用 start 方法来启动线程。

3.2 高级并发编程技术

3.2.1 锁的使用与优化

在Java中,锁是最基本的同步机制之一。它用于控制多个线程访问共享资源。 synchronized 关键字是Java内置的一种锁机制,它可以用于方法或者代码块。但过多使用 synchronized 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比如线程饥饿和死锁。

为了优化锁的性能,Java提供了 ReentrantLock 类。 ReentrantLock synchronized 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比如尝试获取锁的超时机制和尝试非阻塞地获取锁。

下面是 ReentrantLock 的一个基本用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class SharedResource {
    private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int resourceData;

    public void accessResource() {
        lock.lock();
        try {
            // 独占访问共享资源的代码
            resourceData++;
        } finally {
            // 确保释放锁
            lock.unlock();
        }
    }
}

在上述代码中, accessResource 方法通过 ReentrantLock 来确保对共享资源 resourceData 的线程安全访问。使用 lock() unlock() 方法来获得和释放锁。为了保证即使在发生异常时也能释放锁,将 unlock() 放在 finally 块中。

3.2.2 线程池与任务调度

线程池是一种管理线程生命周期的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线程的创建和销毁,重用线程以减少资源消耗。在Java中,可以通过 ExecutorService 接口来实现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提供了一种将任务提交和执行策略分离的方法。下面是一个使用 Executors 工厂类创建固定大小线程池的例子: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public class ThreadPool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固定大小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 提交任务到线程池
        for (int i = 0; i < 10; i++) {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Task());
        }

        // 关闭线程池并等待所有任务完成
        executorService.shutdown();
        try {
            // 超时等待时间
            if (!executorService.awaitTermination(60, TimeUnit.SECONDS)) {
                executorService.shutdownNow(); // 强制终止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xecutorService.shutdownNow(); // 如果等待过程中线程被中断,同样选择安全关闭
        }

        System.out.println("Pool has been shut down.");
    }

    static class Task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Running Task");
        }
    }
}

在这个例子中,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创建了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并且有5个工作线程。我们将10个任务提交给了线程池处理,然后关闭线程池,等待所有任务完成执行。如果线程池在等待指定的超时时间内没有终止,将调用 shutdownNow() 方法尝试立即停止所有正在执行的任务。

线程池非常有用,特别是对于需要大量短时间运行的任务。它减少了在任务中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提升了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4. Java线程管理与同步机制

4.1 线程同步的必要性与方法

4.1.1 同步代码块与同步方法

在多线程环境中,共享资源的访问需要严格的控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资源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同步,就可能发生线程安全问题,如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Java 提供了多种线程同步机制,其中最基础的是同步代码块和同步方法。

同步代码块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标记,它限制了其他线程同时访问被保护的代码区域。一个简单的同步代码块示例如下:

public void synchronizedMethod() {
    synchronized (this) {
        // 访问或修改共享资源的代码
    }
}

这里的 this 可以替换为任何其他对象,用于同步,但必须保证所有线程都使用相同的对象作为锁。

同步方法是同步代码块的简写形式,直接在方法声明中加入 synchronized 关键字,如下: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ynchronizedMethod() {
    // 访问或修改共享资源的代码
}

ynchronizedMethod 方法的整个内容被视为一个同步代码块,锁对象是当前对象实例。

4.1.2 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保证线程安全

volatile 关键字是Java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线程安全保证机制。它确保被 volatile 修饰的变量在多线程中的可见性,即当一个线程修改了该变量的值时,新值对于其他线程是立即可见的,而不是等到线程缓存刷新。

一个典型的使用场景是状态标志,比如:

volatile boolean shutdownRequested;

public void shutdown() {
    shutdownRequested = true;
}

public void executeTask() {
    while (!shutdownRequested) {
        // 处理任务的逻辑
    }
}

在上面的例子中, shutdownRequested 变量被声明为 volatile 。任何线程在 executeTask 方法中读取该变量时,都会从主内存中读取,而不是从线程的工作内存中读取可能过时的值。

4.2 线程间通信与协作

4.2.1 等待/通知机制

在多线程环境中,线程间通信是十分关键的部分。Java提供了等待/通知机制,允许线程在等待某个条件成立时暂时挂起,直到其他线程通知它条件已经满足。这通常通过 wait() notify() notifyAll() 三个方法实现,这三个方法都是在 Object 类中定义的。

这些方法必须在同步上下文中调用,因为它们依赖于内置锁: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 (!condition) {
        wait(); // 当前线程等待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ignal() {
    if (condition) {
        notify(); // 通知等待的线程
    }
}

在上面的代码中, await 方法会在 condition 为假时调用 wait() ,导致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 signal 方法会在 condition 为真时调用 notify() ,唤醒至少一个正在等待该对象锁的线程。

4.2.2 Join、yield与sleep方法的使用

Java提供了几个在多线程协作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控制线程的执行流程: join() yield() sleep()

  • join() 方法:当一个线程A调用另一个线程B的 join() 方法时,线程A会等待直到线程B执行完成。如果在线程B的运行结束后,线程A需要继续执行其任务,那么这个方法非常有用。
Thread t = new Thread(() -> {
    // 执行任务
});

t.start();
t.join(); // 等待线程t执行完毕
// 线程t执行完毕后,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 yield() 方法:当线程调用 yield() 时,它会告诉虚拟机该线程愿意放弃当前的CPU使用,但不保证线程会立即停止运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 = new Thread(() -> {
        while (true) {
            Thread.yield();
            // 其他任务
        }
    });
    t.start();
}
  • sleep() 方法:此方法使得当前执行的线程暂停指定的毫秒数,不释放对象锁。它允许其他线程运行,但不改变对象锁的持有。
try {
    Thread.sleep(1000); // 线程暂停1秒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在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明确它们在多线程协作时的不同作用和影响,以此来达到期望的线程运行状态。

以上就是线程同步和线程间协作机制的详细介绍,后续章节将继续深入探讨Java并发编程的其他高级主题。

5. Java并发API详解

5.1 ExecutorService线程池详解

线程池是一种基于池化思想管理线程的工具,它能够有效地管理线程的生命周期,并复用线程,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系统反应速度。在Java中,ExecutorService是Java并发API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执行异步任务提供了一种机制。

5.1.1 创建和管理线程池

创建一个线程池可以通过 Executors 类的静态工厂方法来实现,例如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可以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可以创建一个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新线程的线程池。但是,更推荐直接使用 ThreadPoolExecutor 类来创建线程池,以便于更细致地控制线程池的参数: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public class ThreadPool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5, // 核心线程数
                5, // 最大线程数
                0L, // 超时时间
                TimeUnit.MILLISECONDS, // 时间单位
                new LinkedBlockingQueue<>() // 任务队列
        );

        // 执行任务
        executor.execute(() -> System.out.println("任务执行中..."));

        // 关闭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

5.1.2 提交任务与关闭线程池

使用线程池执行任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 execute 方法提交Runnable任务,另一种是使用 submit 方法提交Callable任务。 submit 方法和 execute 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submit 可以接受返回值,并能够抛出异常:

// 提交Callable任务
Future<String> future = executor.submit(() -> {
    Thread.sleep(1000); // 模拟耗时任务
    return "任务完成";
});

// 获取任务返回值
try {
    String result = future.get(); // 阻塞直到任务完成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关闭线程池可以调用 shutdown() 方法,该方法会启动线程池的关闭序列,不再接受新任务,直到当前所有任务执行完毕后关闭。而 shutdownNow() 方法则会尝试停止所有正在执行的任务,并且不再启动队列中尚未执行的任务。

5.2 Future、Callable和Runnable接口

5.2.1 异步任务的返回结果处理

Future 接口代表异步计算的结果,它提供了一些方法来检查计算是否完成,获取计算结果,以及取消计算。 Callable 接口和 Runnable 接口都可以用来封装异步任务,但 Callable 可以返回一个结果,并可以抛出异常,而 Runnable 不会返回结果并且不能抛出检查异常。

// 使用Callable和FutureTask来获取返回结果
Callable<Integer> task = () -> {
    Thread.sleep(1000);
    return 42; // 模拟耗时计算结果
};

FutureTask<Integer>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task);
new Thread(futureTask).start();

// 获取结果
try {
    Integer result = futureTask.get(); // 阻塞直到任务完成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5.2.2 Callable与Runnable的区别与应用

Callable Runnable 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可以返回值以及是否可以抛出异常。 Callable 通常用于需要返回结果或者抛出异常的计算任务,而 Runnable 则适用于不需要返回结果并且不抛出异常的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任务需要返回结果,则应当使用 Callable Future 。例如,如果有一个任务需要从数据库查询数据并返回结果,使用 Callable 可以让调用者能够等待任务完成并获取结果。

通过掌握这些并发API的使用,开发者可以更加高效地编写出符合Java并发模型的程序,实现多任务的合理调度与执行,从而提升应用程序的性能与资源利用率。

6. Java NIO和AIO的原理与应用

Java NIO (New Input/Output) 和 AIO (Asynchronous Input/Output) 是Java中处理输入输出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分别代表了基于缓冲区的I/O操作和基于事件的异步I/O操作。本章节将详细介绍Java NIO和AIO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应用。

6.1 Java NIO概述

6.1.1 NIO的基本概念与优势

NIO与传统的I/O模型相比,主要优势在于非阻塞模式和基于选择器的I/O复用。在NIO中,I/O操作不会导致线程阻塞,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由操作系统完成。

// 示例:NIO的非阻塞模式读取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9999));

while (true) {
    selector.select();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for (SelectionKey key : selectionKeys) {
        if (key.isAcceptable()) {
            // 处理连接
        } else if (key.isReadable()) {
            // 处理读取
        }
    }
}

通过代码逻辑分析,可以发现,在不使用NIO的情况下,网络通信往往导致线程阻塞,因为网络I/O操作通常比较耗时。而使用NIO后,程序可以利用单个线程管理多个网络连接,提高系统吞吐量。

6.1.2 Buffer、Channel与Selector的工作机制

NIO使用缓冲区Buffer、通道Channel和选择器Selector来完成I/O操作。

  • Buffer 是数据在内存中的临时存储区域,它在NIO中用于读写数据。
  • Channel 负责传输,是连接缓冲区与操作系统的桥梁。
  • Selector 可以监控多个通道的状态变化,如连接、读写等事件。
// 示例:使用Buffer和Channel进行文件复制
try (FileChannel inChannel = new FileInputStream("source.txt").getChannel();
     FileChannel outChannel = new FileOutputStream("destination.txt").getChannel())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while (inChannel.read(buffer) != -1) {
        buffer.flip();
        while (buffer.hasRemaining()) {
            outChannel.write(buffer);
        }
        buffer.clear();
    }
}

在上述代码中,首先创建了两个通道(inChannel 和 outChannel),分别用于读取源文件和写入目标文件。一个Buffer对象用于暂存数据。通过循环操作,从输入通道读取数据到Buffer中,然后将Buffer中的数据写入输出通道,直到文件读写完毕。

6.2 Java AIO的实现与使用

6.2.1 AIO的基本原理

AIO是一种完全异步的I/O操作模式,它通过回调和Future机制实现异步操作。AIO允许在I/O操作完成后通知应用程序,从而实现真正的异步操作。

// 示例:使用AIO读取文件
public class AIO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AsynchronousFileChannel fileChannel = AsynchronousFileChannel.open(Paths.get("test.txt"), StandardOpenOption.READ);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Future<Integer> operation = fileChannel.read(buffer, 0);
        while (!operation.isDone()) {
            // 等待异步操作完成
        }
        buffer.flip();
        System.out.println("Read " + buffer.remaining() + " bytes.");
        buffer.clear();
    }
}

在这个示例中,通过AsynchronousFileChannel对象进行文件读取操作,该操作是非阻塞的,并返回一个Future对象。程序循环检查Future对象的状态,直到读取操作完成。整个过程不会阻塞主线程,提高了程序的并发能力。

6.2.2 AIO在现代应用中的角色

AIO模式适用于连接数量多且连接时间较长的应用,如网络服务器。例如,Web服务器可以使用AIO来处理多个客户端的并发连接请求。

graph LR
A[Web服务器] -->|接受连接| B[NIO/AIO]
B -->|处理请求| C[后端服务]

在上图中,Web服务器通过NIO或AIO接受并发连接,然后将请求转发到后端服务进行处理。AIO模式允许服务器更高效地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是现代高并发应用的理想选择。

本章节通过NIO和AIO的基本概念、工作机制和应用场景,深入分析了Java在现代网络编程中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通过实际的代码示例和流程图展示,我们理解了Java NIO和AIO如何帮助开发人员构建高并发、高性能的应用程序。

7. Git版本控制系统与master分支概念

7.1 Git版本控制基础

Git版本控制系统作为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开发者记录代码变更历史,方便地进行版本回滚,以及多开发者协作开发。让我们来深入了解Git的版本控制基础。

7.1.1 版本控制系统的意义

版本控制系统允许开发者将代码的更改历史进行记录,这样我们就可以追踪每个版本的改动,快速回退到之前的某个特定状态,或者查看某次提交对项目的影响。不仅如此,它也支持分支管理,使得多人协作成为可能,每个开发者可以在不同的分支上进行并行开发,最后将这些分支合并在一起。

7.1.2 Git的基本命令与操作

Git的使用通常涉及一系列的命令,以下是一些Git的基本操作:

  • git init :初始化一个新的Git仓库。
  • git clone [url] :克隆一个远程仓库到本地。
  • git add [file] :将文件添加到暂存区。
  • git commit -m "commit message" :提交暂存区的更改到本地仓库,并添加提交信息。
  • git push [remote] [branch] :将本地分支的更新推送到远程仓库。
  • git pull [remote] [branch] :从远程仓库拉取最新的更改并合并到本地仓库。
  • git status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和暂存区的状态。

这些命令构成了Git操作的基础,掌握它们可以开始使用Git进行简单的版本控制。

7.2 Git分支管理与合并

分支是版本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开发者在一个主分支之外创建新的分支,从而在不影响主分支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和测试。

7.2.1 master分支的作用与管理

在Git中, master (现在通常改名为 main )是默认的主分支,它代表了项目的稳定版本。通常情况下,对master分支的提交应该是经过充分测试并且可靠的代码。

管理master分支涉及以下操作:

  • 创建新分支: git branch [new-branch-name]
  • 切换分支: git checkout [branch-name]
  • 合并分支: git merge [branch-name] 将特定分支的更改合并到当前分支。
  • 删除分支: git branch -d [branch-name]

7.2.2 分支合并冲突的解决方法

在多人协作的项目中,不同分支上的同一个文件可能会有不同的更改,当这些更改需要合并时,Git无法自动解决这些冲突,这时就需要开发者手动介入解决。

解决冲突的步骤通常包括:

  1. 在冲突发生时,Git会在冲突文件中添加标记,如下所示:

    ``` <<<<<<< HEAD 这是当前分支的内容 ======= 这是合并分支的内容

    branch-name ```

  2. 编辑文件,手动解决冲突,并删除Git添加的标记。

  3. 添加解决后的文件到暂存区: git add [file]
  4. 完成合并: git commit

通过以上步骤,开发者可以手动解决合并冲突,并继续开发流程。

Git作为版本控制工具,它的基本操作和分支管理是所有开发者必须掌握的知识。通过实践这些命令,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作,提高开发效率。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探讨Python中的Trio库,一个用于编写高效异步代码的库,以及Java中的并发编程概念。Trio库通过其事件循环和通道等机制,提供了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异步I/O框架,强调可预测性和一致性。在Java中,并发编程涉及到多线程技术、线程安全、死锁处理以及并发API的使用,如ExecutorService和Future。此外,还介绍了Java的NIO、NIO2和AIO模型,以及Git版本控制系统中的master分支概念。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