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当弥散强化合金变形时,会形成各种微观结构,这取决于应变、颗粒大小以及所研究特定系统的其他参数(Humphreys和Martin 1967,Stobbs和Brown 1968,Chapman和Stobbs 1969,Hirsch和Humphreys 1969,Humphreys和Hirsch 1970,Brown和Stobbs 1971 a,Humphreys和Stewart 1972,Stewart和Martin 1972)。从各种合金中获得的电子显微镜证据,特别是Humphreys和Stewart(1972)的工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首先形成奥罗万环,其次形成初级棱柱环,随后生成次级位错和空洞。
研究主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奥罗万环模型,用于解释弥散强化合金的流动应力、工作硬化和道辛格效应。模型考虑了单个滑移线穿过颗粒的情况,留下了围绕颗粒的圆形、同心且共面的奥罗万环堆。模型计算了弯曲应力,发现它与之前的研究有显著差异,并评估了远处奥罗万环的影响,包括镜像应力和长程应力。此外,讨论了奥罗万环堆的稳定性,以及各种硬化机制的结合以推导应力-应变曲线。研究还探讨了奥罗万环的跨滑和攀移机制,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合金的恢复行为。
研究特点
当内部氧化的Cu-Al2O3合金在低温下塑性变形时,每个直径小于500埃的颗粒可能只被一个或两个滑移平面相交。因此,预计奥罗万环将以共面堆叠的形式形成,而不是最近的弥散强化理论中假设的垂直堆栈。描述了同心奥罗万环的排列,并计算了它们对弥散强化合金流动应力的贡献。近似地,三个主要成分——镜像应力、长程应力和弯曲应力——都与奥罗万环的数量成正比。合金的流动应力还有另外两个成分:滑动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力和棱柱环堆栈产生的进一步弯曲应力。这些成分被组合起来描述正向和反向流动的压力-应变曲线,并得出结论,实验最好用一个混合模型来描述,在该模型中,最初在颗粒上形成少量的奥罗万环,然后的相互作用产生棱柱环。工作硬化由奥罗万环和棱柱环共同控制,而道辛格效应完全是由奥罗万环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