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的一篇论文,多camera的SLAM, 蛮实用的 一篇文章。
论文有三个贡献:1. 提出了一个多camera SLAM 框架。2. 提出了基于SE2(3)的预积分表达。3. 做了实验,参加了比赛 结果 top1。
贡献1:SLAM 框架的核心是如何组织多摄像头的追踪和匹配,以便建立后续的后端优化。作者采用的时,在图像中提取特征点,将地图点投影过来,根据距离(像素距离和描述子距离)筛选和建立匹配,这种方式和orb slam系列是一致的。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比光流追踪的方式更适合做基于多camera(3个相机及以上)的SLAM。
贡献2:感觉最核心的贡献是基于SE2(3)的预积分表达,但是没看到这中表达的优势的描述。
贡献3:实验效果佳,拿到了比赛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