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摘要笔记
前言
管理学的确有用,万金油。不管学哪门课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经济学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管理;微观经济学的单个经济个体的管理;宏观经济学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今天捋一下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时间有限,将各个知识点蜻蜓点水说一下逻辑关系;具体综合分析留到期末汇总;
计划按照导论、市场理论(供求理论、产品市场理论、要素市场理论、政府调节)、博弈论四个部分进行概数
导论
思维框架图
内容要点:
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主要方面:资源稀缺性和选择;
微观经济学研究微观经济市场领域里面单个决策者的经济行为,包括市场理论与博弈论。
市场理论研究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单个决策者如何最大化自身利益;
博弈论研究多个决策者的相互影响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中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考察他们的选择。
- 微观经济学主要回答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为谁生产三个问题;具体是研究当个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 研究单个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如何确定;
- 生产什么取决于商品价格,为谁生产取决生产要素价格,怎么生产取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企业竞争程度;
- 属于个量分析方法。以价格理论为研究核心,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 宏观经济学主要回答如何保证和促进整个社会会经济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如何确定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增长水平;
- 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 充分就业取决于社会的总供求均衡(社会总量的平衡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取决于社会资源的利用问题。
- 属于总量分析方法。收入理论为核心理论,又被称为收入理论。
有一部分还看不懂。不过写这个的原因只是为了和微观经济学形成对比,便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
经济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十八世纪中叶,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古典经济学;之后一百多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垄断是个别现象。所以看不见的手可以适用。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初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宏观经济学;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新兴理论整合阶段。
选择
机会成本: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如选择读大学就放弃四年去工作;
市场
当今社会中解决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主要有两种:市场与计划;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情况。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消费者和企业都是经济人;完全信息。
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分析案例;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