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我们讲防虫设计,但对虫的研究很少。
最近我以生活中常见、可能对设备造成伤害的蟑螂为研究对象,去学习了一番,目的是为了给防虫设计规范找些数据支撑。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如果要防蟑螂,设计上该是多大的孔了。
本文目录:
一、蟑螂的品种
二、蟑螂的构造
三、蟑螂的习性
四、蟑螂的危害
五、蟑螂的防治
六、蟑螂的饲养
温馨提示:本文基本没有蟑螂的实物照片(仅有一张实物图),应当不会造成不适,可放心阅读。
一、蟑螂的品种
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Blattaria)的昆虫。
Blattaria源自古希腊语的blattae,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谓的居家害虫。其中“blatta”本指蟑螂、金龟子、蛾等有回避阳光习性的昆虫,“aria”是之类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有避日性的昆虫”,充分反映出蟑螂的特性。
如果你把Blattaria这个词在网上搜索下,你会发现,有一条未经认证审核的百科,写的是等翅目白蚁,这当然是百科里写错了。但是,为什么会错呢,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没错,从基因的角度,一般认为白蚁和蟑螂具有共同的祖先。原先白蚁在昆虫分类学上是等翅目,但在2007年被撤销了,所有的白蚁被归入了蟑螂。
另外一种跟蟑螂很近关系的是螳螂,它们也是近亲。尽管它们看起来很不同,你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就会发现它们的特征很相似。这个比最近的新闻说人类的祖先是条鱼好理解一些。
蟑螂在地球上存在约有3.5亿多年,目前发现有5000多种。一般可以分为野栖和家栖两种。只有1%的品种对人类造成困扰,大部分没有害处,有很多分布在热带雨林。
有这么多蟑螂,它们是怎么细分归类的?
不同专家的观点不一样,所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多的分成20多接近30种,少的分成5、6种。但我们的目的只是想搞懂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蟑螂,并不是去研究怎么分类。所以本文我们直接就列出3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蟑螂来分析,它们是德国小蠊(B.germanica)、美洲大蠊(P.americana)和黑胸大蠊(P.fuliginosa)。
大家看中文,可能会看到很多相似的名称,如澳洲大蠊、黑褐大蠊、日本大蠊等等,如果不确认两个名称之间是不是同一种,可以看它们的英文种属名。例如黑褐大蠊和黑胸大蠊指是同一种,都是Periplaneta fuliginosa,简写就是P.fuliginosa,只是中文翻译不同而已。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蟑螂在昆虫学上的正式名称叫做蜚蠊,蟑螂之名可以说是民间通用的一种俗名。
二、蟑螂的构造
蟑螂的一般外部形态图如下:
蟑螂的一般外部形态(顶视)
蟑螂的一般外部形态(侧视)
蟑螂的身体由头部、胸部、腹部组成。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腹部共有10节。我们并不需要详细研究蟑螂的构造,这里只是列一下图出来。
蟑螂的口器图解
蟑螂的腹部图解
蟑螂的足图解
蟑螂成虫体形椭圆,背腹扁平,体长不等,大的可达50毫米,小的不到15毫米,不同品种体色不一。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它们的寿命,繁殖期等等见下图。
六种蟑螂的生活史
备注:生活史,亦称“生活周期”,指生物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过程。
三、蟑螂的习性
蟑螂具有如下习性:
喜暖爱潮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但对于温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例如,德国小蠊的适宜温度是25-30℃;美洲大蠊差不多,但在20℃左右也还能够缓慢发育;黑褐大蠊比较耐寒,在5-6℃,成虫还能够维持六十天,老龄若虫和卵鞘中的卵可以维持九十天寿命。当温度超过30℃,生长速度虽然加快,但发育情形不均匀,容易患病,死亡率偏高。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
蟑螂白天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是在人关灯入睡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
比如德国小蠊一般晚上7点开始活动,晚上10点至12点是高峰时间,黎明前出现一个小高峰,第二天早上5点到6点终止活动。
群居
蟑螂有群居特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
有“”聚集信息素”,就有“分散信息素”。当群居密度过高、觉得拥挤时,它们就会从口器中分泌出一种透明的液体,至今成分不明,但已知它有分散同伴的作用,以此调解集群密度,被称为“分散信息素”。
食性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腐败的有机物等等,它们都吃。据观察,蟑螂更喜欢香、甜、油的面制食品。
在有食物无水的情况下能活7天左右,在有水无食时可活30天左右。若无食无水时大蠊就自身互相残杀,大吃小强吃弱。德国小蠊一般不互相残杀,蟑螂吃蟑螂的现象不明显。
季节消涨
蟑螂的活动习性与地区气候条件和环境有关,随着气温逐月上升,活动增强、密度明显上升,随气温下降而活动减弱。
四、蟑螂的危害
蟑螂身上携带有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例如鼠疫杆菌、痢疾杆菌等等。
它们会啃食和污染食物,尤其是蟑螂边吃边拉,蟑螂的粪便会在爬过的食物上进行污染,如果被人吃后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严重的传染类的疾病。
蟑螂常匿藏在厨房、卫生间的缝隙处等等人们不易注意到的阴暗角落处,不仅危害粮油食品,也会给食物容器等等造成污染。
蟑螂还会啃咬衣物、书画等仓储物品,到处都会出现它的踪影。
蟑螂还可能咬人,通过体液传播的方式,将病毒感染到人的身上。
蟑螂还能轻而易举地钻进电器、电子计算机等家用电器中咬坏线路,或者制造短路,造成意外的故障。尤其是厨房电器的故障与蟑螂有关,像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等,在一定程度上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
蟑螂很难杀死,有时候甚至引发家庭、邻里矛盾。比如家庭成员对卫生的要求不同,就很容易导致矛盾。这样的新闻去搜索下,随便都能搜到非常多。
五、蟑螂的防治
家庭出现蟑螂是让人很头痛的事情,因为它很难清除干净。
蟑螂往往是昼伏夜出,行动迅速(雄虫每分钟可爬行21米,雌虫稍慢些),很快就能钻到一些缝隙里。更头疼的是,蟑螂很容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家庭方面,如何防治蟑螂,主要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阻止入侵:从外边带东西回去的时候,要检查下有没有蟑螂。我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携带物品,里面就有蟑螂在爬。下水道,门窗等等,可以加纱网,防治蟑螂爬进来。
断绝饮食:食物应该密封好,或者放在冰箱中。当天的食物残屑、厨余垃圾,要当夜清除。抹布等等,要洗干净晾干。
封闭巢穴:发现墙壁上有破洞、孔隙,可以用填缝剂填补起来,五金店、网上都能买到。经常搞卫生,把垃圾等进行清洗,避免堆积死角。
使用药剂: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放置蟑螂药。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家里有小孩、宠物等,放蟑螂药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误食。
前面我们有提到,蟑螂是会分泌分散信息素的,所以如果是用食物诱杀器来防治蟑螂,用完后得洗干净,不然诱杀器里留下的分散信息素,会导致诱杀效果大打折扣。
保持清洁:要经常搞卫生,垃圾尽快清走。如果是第二天丢垃圾,晚上就应该把垃圾袋给封起来。
至于我们做产品,则是考虑阻止入侵,例如把产品上的孔洞设计得足够小,小于1.5mm。常见的是我们需要散热,孔必须有,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考虑开好孔,再加一层纱网(孔可以做到1-1.5mm)来防止进入。
尤其是水箱,里面是用来装水的,更加要注意水箱的密封。
另外一个是可以考虑使用药剂,将驱赶蟑螂的药物,加到产品零部件中,缓释驱赶。
当然还可以考虑声音驱赶,理论上可行,但似乎市面上的此类产品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没有去详细研究,看评论是这种感觉。
六、蟑螂的饲养
尽管蟑螂跟不讨人喜欢,但在一些研究中,蟑螂很适合作为试验材料,例如在昆虫激素、信息素、生物钟等研究中,蟑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又如,与昆虫有关的科系,为了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也常以蟑螂为解剖、观察对象。还有杀蟑螂药的研究,总得有蟑螂。我也设想,其实我们做产品,是不是也可以饲养点蟑螂来做试验确认防虫设计是否满足,这样说服力更强一点。
有对蟑螂的需求,去抓蟑螂肯定不现实,就需要人工饲养。那么,该如何养出健康、发育正常、体质相同、合乎当供试昆虫的蟑螂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温度:前面我们提到了蟑螂适宜生存的温度。在饲养的时候就要注意温度的调节,这关乎到饲养的成败。以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褐大蠊为例,通常在25-30℃的温度范围内饲养它们最适合。
虫源:一般有两种方法获得虫源。第一种是向饲养蟑螂的研究单位要一点。第二种就是自己去抓点回来,常用的就是利用玻璃杯等圆形容器去制作诱捕器。采集小型蟑螂,比如德国小蠊,瓶口口径在5-10厘米,瓶身高度6-10厘米,而大的蟑螂,比如美洲大蠊、黑褐大蠊,则瓶口口径10-15厘米,瓶身高度10-15厘米比较合适。可以在杯子内侧涂一层奶油或者凡士林,使得蟑螂容易滑进去,并防止蟑螂逃脱。杯子里放点饼干、果实等食物,诱捕效果更佳。
饲养容器:可以用饲养箱、玻璃盆、塑料桶或者养鱼用的玻璃来饲养蟑螂。需要注意,容器内壁要涂上一层奶油或凡士林,有孔的地方,还要盖上网目1-1.5毫米的铁丝网,防止它们逃走。前面有讲到,蟑螂喜暗,所以可以放点纸张、木片等等,形成狭窄的空间,让它们藏身。蟑螂有臭味,所以要放在专门的地方养,不然整个屋子都臭了。温度控制在25-28℃(前面提到30℃,但我们考虑下余量,取28℃,这跟可靠性设计是一样的,留点余量以防万一,万一设为30℃,突然偏差2℃去到32℃,就不好了),湿度55-60%。光照则是光照期、黑暗期各12小时,模拟的是自然环境。
食物:蟑螂是杂食性动物,所以面包、水果、蛋糕等等都能够当食物。但如果要保证营养,可以去购买一些饲料,还专门有做这种饲料的,你可以自己搜索下实验动物饲料,就能找到相关信息。水对于蟑螂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还要放好水。但还是担心蟑螂被水淹死了(我在我家就发现水盆里,有时候蟑螂就被淹死了,虽然蟑螂它的外表皮是能够防水的,但因为水盆可能比较滑,它不小心掉进去了),所以最好是用瓶子装水,然后用脱脂棉塞住瓶口,让蟑螂从棉球中吸水。水已经饲料每星期更换一次,因为太久了会滋生霉菌,使蟑螂生病,影响蟑螂发育。
最后,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若饲养蟑螂是准备用在一些试验的话,必须饲养多只同一生长期的蟑螂,以防万一(蟑螂死了,跑了,被吃了等等)。
基本每年看新闻,都能看到某某农业大学学生的毕业论文被吃了这种。好笑的同时,如何防止这类悲剧的发生,也是值得思考的。同时种植、喂养多个,是一个选择。
本文为个人学习后的总结、思考笔记,本人并非生物学专业,若有错误,请指正!
欢迎关注,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