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析】基于公众需求文本分析的深圳自然博物馆发展策略研究

此文是2021年暑期在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黄老师的指导下,与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龚学姐合作完成的,且于2022年发表于《文化深圳》杂志第一期。此文偏向报告形式,没有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今年已在这篇文章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修改,写成学术文章投稿出去。黄老师和龚学姐都是特别nice的合作者,感谢他们的关照!

1 引言

2018年12月10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建设规划“新十大文化设施”的重要决议。此决议意义深远,“新”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层面规划建设比原来形式更美、技术更好、功能更完善、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文体设施,还意味着深圳迈入城市发展的新时代。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所肩负的新使命——经济已不再是深圳城市发展中唯一重要的指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新定位意味着新时代的深圳应全面发展,尤其需要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提升其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1]

2021年3月17日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设计方案全部揭晓,领先的服务理念、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先进的功能空间布局是“新十大”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地标的坚实基础。为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公众需求,在“新十大”建筑方案公布前,负责“新十大”八项项目组织建设的深圳建筑工务署在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计划书拟定之前就通过有奖征集的形式开展了公众咨询活动,广泛采纳公众意见并结合公众对自然博物馆的需求和期待制定了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力求为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相应的功能空间。此次公众咨询除了搜集到公众对深圳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建议之外,还广泛了解了公众对该博物馆未来运营的期待和建议。基于此次公众咨询获取到的数据和信息,本文将以新博物馆学理论为视角,采用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对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进行深度分析,归纳出公众的核心需求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大型综合性自然博物馆”的建设目标,同时为其他“新十大”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

本文的文本数据来源于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深圳博物馆主办,有方空间协助发起以《深圳自然博物馆建设需求公众调查问卷》为题的线上有奖公众咨询。本次调查广泛征集公众对深圳自然博物馆展览、配套设施、建筑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获得公众积极参与,共回收问卷1512份,其中有效问卷1511份,1067人填写了“您对深圳自然博物馆有什么建议与期望?”的开放题。问卷提交者中有1006位(66.6%)来自深圳,主要年龄区间为18—40岁(81.4%)。

3 文本分析

3.1 词云分析

本文首先对深圳自然博物馆的1067条公众咨询文本进行词云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词云分析是一种富信息文本可视化技术,通过布局算法用文字大小表示词频,能直观地反映词组重要性差异,展示文本关键摘要信息。近年来,词云分析作为极富表现力的可视化载体,广泛应用于网站导航、社会化标签呈现、Web 文本分析以及各种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场景[2] 。

图1: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词云图

通过词云分析,可以初步发现观众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观众体验、展览主题和内容以及博物馆的教育科普功能这几个方面,其中观众还进一步对展览的内容提出了建议,期待看到有关于人与自然生态关系以及能体现出深圳城市文化特色的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观众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具体关注点,需要进行深入的主题词分析。

3.2 主题词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公众对深圳自然博物馆的主要关注面,本文利用Python编写程序,使用TextRank算法提取公众咨询文本的主题词。TextRank算法是一种基于图模型的文本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来源于谷歌的PageRank算法,通过把文本分割成若干组成单元(单词、句子)并建立图模型,利用投票机制对文本中的重要部分进行排序[3]。主题词抽取的任务就是从一段给定的文本中自动抽取出若干有意义的词语或词组,将原文本拆分为句子,在每个句子中过滤掉停用词,由此可以得到单词的集合,再将每个单词作为PageRank中的一个节点,任两个单词对应的节点之间存在一个无向无权的边,这些节点和无向边构成文本的无向图,从而可以计算出每个单词节点的重要性,并将最重要的若干单词作为主题词,算法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2: TextRank算法提取文本主题词流程图

每条公众咨询的主题词频数在 0~20 之间,1067条公众咨询共得到主题词8625个,条均8个,通过对主题词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判断,剔除没有内容意义的主题词,将同义词进行合并归类,实现对主题词的人工清洗,并进行频次统计,最终得到901个不重复的主题词,通过关注这些主题词有利于识别公众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需求和期待。由于低频主题词众多且涵义过于宽泛,故本文设定阈值为 22, 即只将频次大于等于22的主题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经过规范化处理,得到64个主题词,基本上涵盖了公众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关注点。

表1:公众咨询主题词表
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
1城市11417学习5633服务3349关系25
2体验11318市民4834生命3250资源25
3设计10819文化4835地方3051设施24
4建筑10120功能4736区域3052规划24
5展览9421游客4637海洋3053社会24
6建设9422标本4538讲解3054宇宙24
7知识8523植物4339地球2955融合23
8主题8424观众4240生活2956利用23
9参观8025世界4141场馆2857过程23
10内容7626儿童4142技术2858举办22
11空间7627环境4043介绍2759公众22
12人类6928动植物3844探索2760需求22
13孩子6829展品3745生态2761参考22
14特色6730科技3646大众2662展厅22
15动物5931参与3447感受2663小朋友22
16设置5832历史3448吸引2664开放22

3.3 共现网络分析

在公众咨询文本中,大部分词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词语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伴随着另外一词的出现,同时出现的词语极大可能在语法或语义上相关,词共现网络即是基于这种共现关系构成的知识图谱[4]。共现网络分析不仅能够较为精准地反映某一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而且能够反映出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和整体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挖掘公众对深圳自然博物馆的需求特征结构。利用COOC软件[5]将64个公众咨询主题词转化成共词矩阵,并进行共现网络分析,从而锁定公众需求的核心主题,共现网络图如下所示。由64个节点组成的主题词共现网络中,实际连接数为1454,即1454对节点存在共现关系,网络密度是最常用的测量网络连通性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该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越紧密[6],本文网络密度值高达 0.72,说明已经形成了特别紧密的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主题词共现网络图

中心度是共现网络分析的重要指标,它能够较为精准地反映某一主题词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本文基于网络图、中心度及度值对公众咨询主题词共现网络进行核心——边缘维度分析。核心边缘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于 1991 年首次提出,从两个部门、两个地区的要素流动出发对区域内市场、产业聚集及区位特性进行研究[7],反映了网络成员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将共现网络图分为核心层——次核心层——边缘层三层结构,第一层是核心层,主要由在共现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以及4类中心度指标值较高的主题词组成,包括展览、主题、内容、体验、知识、城市、特色等词汇,体现了观众对展览主题内容以及参观体验的关注。在博物馆功能上,尤为重视博物馆传递知识的功能,另外还强调深圳自然博物馆应该体现出城市特色。第二层是次核心层,主要由在共现网络中处于中间位置以及4类中心度指标处于中间水平的主题词组成,是对核心层的补充,包括孩子、学习、文化、世界、感受、生命等词汇,“孩子-学习-知识”进一步反映出家长群体对博物馆教育的关注,“感受-参观-体验”反映出观众期待通过丰富其各种感官的感受来丰富体验,“文化-城市-世界-特色”则反映出观众比较期待通过展现深圳特色城市文化来打造世界级的博物馆。第三层是边缘层,主要由在共现网络中的边缘位置以及4类中心度指标值不高的主题词组成,主要包括讲解、介绍、服务、设施、参考、融合、社会等词汇,反映出观众对博物馆基本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博物馆与周边社区环境的关系的关注。

表2:主题词共现网络中心度表(局部)
序号主题词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
1体验600.00890.95450.1583
2城市600.00900.95450.1581
3内容600.00900.95450.1581
21世界500.00500.82890.1354
22环境500.00630.82890.1325
23参与490.00460.81820.1336
62融合310.00150.66320.0873
63探索310.00150.66320.0866
64举办300.00120.65630.0843

3.4 共词聚类分析

共现网络中的主题词较为分散,聚类分析可对其进行分类,減少研究对象数目,更好地呈现政策主题。其原理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条公众咨询中出现的次数,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主题结构与变化[8]。由于两个关键词共现频次的多少只受两个关键词各自词频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共词矩阵基础上还需引入表示关键词共现相对强度的指标,本文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再用“1”与全部相关矩阵上的数据相减,得到表示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相异矩阵中的数据数值越大,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部分相异矩阵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3: 主题词相异矩阵表(局部)
城市体验设计建筑展览建设知识·
城市00.89430.90090.84160.98070.87440.9390·
体验0.894300.93660.87830.93210.92240.9082·
设计0.90090.936600.77980.89080.86110.9583·
建筑0.84160.87830.779800.95890.89740.9352·
展览0.98070.93210.89080.958900.94680.9217·
建设0.87440.92240.86110.89740.946800.9553·
知识0.93900.90820.95830.93520.92170.95530·
·························

接着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组间联接法,度量方式为余弦距离,得到聚类分析谱系图如下图所示。在聚类分析谱系图中,类团的规模和构成取决于所选取的截限,截限选择的不同,与截限相交的横线会不同,类团也会不同。通过不同分类结果的对比,本文认为当选取截限的相对距离在23.5左右时,聚类结果最有意义,此时主题词聚合为6个类团。

图4:主题词聚类分析谱系图(截限23.5)

类团一为展览主题和内容,包括主题词“动物”“植物”“参考”“儿童”“主题”“展品”“内容”“场馆”。观众希望深圳博物馆在重视“动物”和“植物”这样的自然博物馆最基本的展览内容基础上,再做出进一步的拓展,对此他们多次提到参考全球其他优秀的自然博物馆,同时由于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性,许多家长关注深圳自然博物馆面向儿童的设置。

类团二为观众体验和需求,包括主题词“参观”“感受”“地方”“体验”“小朋友”“孩子”“学习”“知识”“讲解”“设置”“动植物”“设施”“展览”“举办”“参与”“大众”。可以看出,观众特别注重参观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他们在讲解、设置以及设施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为了获得深度体验,还进一步提出了举办活动、大众参与等运营方面的建议。另外,在需求方面,观众的学习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需求比较迫切。

类团三为城市文化和生活,包括主题词“文化”“社会”“历史”“公众”“城市”“生活”“市民”“建设”“规划”“游客”“区域”。展馆不仅是展示自然发展见证物的场所,更是推动城市与广大观众双向交流的平台,观众期待看到一个能为深圳城市居民服务并融入其城市生活、同时展现出城市文化特色的自然博物馆。

类团四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包括主题词“人类”“关系”“环境”“地球”“宇宙”“生命”“吸引”“世界”“探索”“海洋”“资源”“特色”。观众希望深圳自然博物馆结合全球格局(人类、地球、宇宙)和深圳特色(海洋、特色、资源),讲述自然进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探寻和对话之路,成为居民探索宇宙、生命的场所,启发思考,开拓视野。

类团五为展示形式和功能,包括主题词“标本”“展厅”“建筑”“空间”“设计”“功能”“开放”“生态”“融合”。观众期待看到一个开放的、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生态型自然博物馆,同时,观众还表达了需要开放一些有交叉互动功能的空间,如科研成果、实验过程的展示,科研工作者与公众的交流,大众科普讲座等,使自然科学研究与观众更加融合,更加亲民。

类团六为科学技术的融合,包括主题词“服务”“需求”“介绍”“过程”“科技”“技术”“利用”“观众”。 观众希望能够通过科技赋能优化参观博物馆过程的体验,自然博物与观众的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及展示所涉及的科技含量通常比其他类型的博物馆要高[9],3D影像、沉浸式体验、VR、AR、5G、人工智能等近年来的新兴技术被观众多次提及。

3.5 长尾理论分析

长尾理论是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一种新理论,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销量前20%的产品,并将其界定为主流,而长尾理论认为剩下的80%的产品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并称之为“利基市场”[10]。在文本分析中,长尾理论依旧适用,高频主题词之外的低频主题长尾词仍是关注的重点,通过主题长尾词分析可以进一步识别公众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评价和需求。使用Matlab软件对公众咨询中频次前 200 位主题词的序号和频数作为变量进行曲线拟合(见图),结果表明,公众咨询词频分布与幂函数曲线的拟合度达到0.966,说明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的高频主题词均符合幂指数分布。根据长尾理论可推断出,公众咨询的词频分布呈明显的“长尾”分布特征,即排序在后的低频词汇也可反映公众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1]。

图5:公众咨询高频主题词长尾分布

研究发现,排序靠后、出现频次较低的长尾词反映的并非冷门事件,有时恰恰反映了公众对深圳自然博物馆的独特需求,博物馆可以借此发展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活动,比如公众咨询的长尾特征词出现了“夜间”、“全天”、“文创”、“线上”等词,说明夜间开放、观众参与、文创衍生品以及数字博物馆等都将成为未来深圳自然博物馆运营的创新点源泉,这也正符合新博物馆学的理念。

3.6 情感分析

在前文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情感分析可以系统、全面和有效地把握公众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主观评价及情感。文本情感分析又称倾向性分析、意见挖掘、情感分类等。简而言之,是对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的过程[12]。基于情感知识构建情感词典并将其作为工具是判断主观性文本情感极性的主要方法[13],公众咨询文本信息表达较为多元化,本文采用Python 的类库 SnowNLP 情感分析模型对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数据进行情感分析。SnowNLP 情感分析中运用的情感分类方法为朴素贝叶斯定理,在计算每个语句情感正负时,用计算出的先验概率分别乘以它的每个属性特征词的条件概率而得出的情感概率值,取其中正负情感值较大的作为此语句的情感[14]。其具体实现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6: SnowNLP 情感分析流程图

通过 SnowNLP 情感分析得到的数值分布在0到1之间,数值大于 0.5 的评论情感为积极,小于等于0.5的评论情感为消极。其中数值越接近1, 情感越积极,数值越接近0, 情感越消极。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的情感分析可视化结果如图所示,公众咨询整体样本评论情感值的平均数是 0.9499, 非常接近于 1, 为积极的情感表达,且公众咨询情感值高于 0.5 的占比高达96%,也是积极的情感表达,说明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公众好评度很高。

形状, 正方形  描述已自动生成图片包含 形状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7:公众咨询情感分析可视化结果

在公共设施服务领域,形容词更容易表达情感。为此,根据公众咨询文本,以形容词为整理对象,借鉴知网发布的“情感分析用词语集”,对情感词属性进行界定并剔除与感情色彩无关的词语,最终形成了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的情感词(见表)。

表4:深圳自然博物馆公众咨询情感词
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
1丰富957简单2413便捷9
2和谐768美好1914健康8
3方便449年轻1815好奇7
4有趣3810先进1816新颖7
5热爱2711常见1317奇妙7
6独特2612乐趣1318亲密6

由上表可见,观众整体对深圳自然博物馆呈现出积极的期待的情感态度,这些情感词多与设计展览主题内容相关——他们不希望展馆中只展示简单的常见的内容,而希望看到更为丰富的有趣而独特的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内容,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观众还比较关心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主题,其次就展览形式而言,他们希望博物馆能够像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充满年轻的活力,因此馆内的展览必须体现最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此外,博物馆提供便捷的基础服务也是观众十分关注的。

3.7 优秀自然博物馆统计

经过近 300 年的发展,目前全球有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了对公众开放的自然博物馆,并逐渐将其定位于集教育、收藏、研究展示和休闲五大功能为一体的非营利机构。在此次公众咨询中,许多观众都提出深圳自然博物馆向全世界优秀的自然博物馆借鉴经验的建议。因此,本文使用Python编程对文本数据进行词性标注,抽取文本中的地点词并进行人工检查,发现获得观众广泛好评的自然博物馆和自然公园如下图所示,包括上海自然博物馆(40)、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20)、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16)、香港米浦湿地公园(14)、新加坡滨海湾花园(11)、北京自然博物馆(10)和荷兰微生物博物馆(7)(注:地点后面的数字代表频次)。本文将从这些国内外优秀自然博物馆出发,汲取其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助力深圳自然博物馆建设发展。

图8:全球优秀自然博物馆和自然公园地图

4 发展策略

结合上文对公众咨询的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新博物馆学核心观念“以人为本”中人的范畴——观众、物件背后的个人和群体、专业人士,首先从物件背后的个人和群体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挖掘展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并构建信息有效传播的场域,让展品与观众进行对话,观众能通过展品的外在形态进一步深入理解展品内部的人文内涵;而从观众角度出发,核心在于理解并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引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从博物馆的专业人士角度出发,一方面强调博物馆实践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另一方面强调的是专业人士与观众的合作,即设法鼓励观众参与,共同促进博物馆发展。因此下文主要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结合优秀案例经验对深圳自然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4.1 创新体验,构建物与人的对话系统

英国约克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麦夏兰曾经指出,藏品是物与人特定关系的展演,是理解物质世界和社会的特殊路径。在新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中,博物馆的物件不仅具有证据性,还具有人文思想性,物件背后的人文思想包括其原初解释、社会生命历程中价值和意义的演变以及其承载的文化体系和社会关系[15]。因此挖掘物件背后的人文思想,是构建物与人对话的基础,但要实现更多大众与博物馆物件对话,还需要在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上作出创新,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进一步强化展览信息传播能力,提高观众参观收益的同时让展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得以传承。

4.1.1 展览主题内容设计注重趣味性和情感连接

对于深圳自然博物馆而言,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在内容上,由于博物馆展示的物件主要是用以向“外行”传播信息的,而对于“外行”而言,不加阐释的物件是没办法不言自明的,因此博物馆必须在展示的过程中引入适当的基础知识,逐步培育观众对这类物件的入门鉴赏,最终观众才可以与物件直接对话。

而相比较于物件的基础性知识,观众对趣味性以及故事性的内容更为关注,因此我们还需要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并建立起物件与观众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促进观众进入物件的世界。其中趣味性是引发观众关注的基础,要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可以让设置本次展览主题的专家回忆他们初次涉猎该领域时所激发他们兴趣的内容,由此来为观众设置相关的趣味性入门内容,另外还可以增添物件阐释中的趣味性。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在“丝绸之路的秘密”展中对“什么是木乃伊”这一问题作出了“葡萄干是你可以吃的木乃伊!”这样幽默的阐释,让人印象十分深刻[16]。

建立情感连接而非仅仅是事实或知识连接,是博物馆与其他信息媒介最大的区别,要建立物件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可以选择贴近观众的主题内容,这种内容可以来自于本地的故事,这将与本地居民产生情感联系,进而增强居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这也是本次公众咨询中观众多次提及的建议。上文所提及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就展示了上海本地的自然故事——上海崇明岛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守护故事,向观众展现了多面而鲜为人知的上海,体现出“海纳百川”的海派特色。深圳作为一座新兴的大都市也不乏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故事,且深圳的自然故事将会因为其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历史更显珍贵。深圳是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建设发展历程中处理好城市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的?如今又维持着怎样的一种城市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深圳自然博物馆从这些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出发来布展将会挖掘很多精彩而独具特色的深圳故事。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出版人南兆旭在多年来已通过书籍、纪录片、讲座等形式书写并宣传着深圳的自然故事,深圳自然博物馆可以参照其研究成果设置展览内容,而南兆旭先生的“在地关怀”主张“记录、关注、保护居住地的自然生态”也将进一步加强观众与展览的情感联系,加强本地观众对深圳的情感认同[17]。对于游客而言,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深圳的角度。除了讲述本地自然故事,与观众息息相关的主题的内容同样能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例如都柏林科学画廊就以塑料为主题内容来设计展览,在展览中探索该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复杂关系,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对此进行思考[16]。在此次公众咨询中,许多观众结合2019年底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表达出希望通过自然博物馆了解病毒、野生动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关系,从而对人类在自然生态中的角色进行再反思。

4.1.2 形式创新:内容分层和沉浸式体验

如前所述,虽然博物馆有必要向观众提供展品相关基础知识,但是并不说明展览必须只是对一个简单的想法进行重复说明。在前文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观众不希望在博物馆仅仅看到简单常见的内容。因此博物馆可以通过形式创新来实现内容分层,向不同年龄和不同兴趣的观众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例如加州科学博物馆在同一展墙上,把不同层次的信息,以不同的字体大小和不同的展柜以及不同的高度区分开来,还专门设置了只有孩子才能看到的比较低的展柜,使得同一个主题不同层次的信息精准地传递给需要的观众。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在馆内布置学习资源区,同时通过导览手册资料、网页宣传、期刊或其他出版物等形式,为想进一步了解的观众补充更多的信息[16]。

另外关于形式创新,许多观众还提到了借助科技手段,打破原来博物馆只能观看的传统,令观众可以通过听或者触摸等形式,在沉浸式体验中,去进一步感受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例如2004年瑞典互动研究所的一支团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装置来探索阿沃斯塔这座老工业城市的高炉历史遗址,遗址上布置了很多感温点,每位观众参观时都发放一个特殊的手电筒,手电筒照在各个感温点,可以激活相应的解读材料。一些互动体验还伴随着手电筒的使用而出现,包括光照、声音等感官体验。在这种全感官被激活的的沉浸式体验中,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高炉工作原理以及部件等理性内容,还可以感受其背后钢铁工人的故事[18]。

4.2 深度休闲 引领生活风尚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参观博物馆主要是作为一种在他们业余时间的休闲活动,在休闲理论中,学者Stebbins(1992)根据人们对不同活动的投入程度将休闲主要分为随兴休闲和深度休闲,其中随兴休闲是指参与者只需经过很少训练以及不需要经过任何训练就可以短时间从中获得愉悦感受的休闲活动,例如看电视、聊天等娱乐型休闲活动;而深度休闲是指参与者将其作为一种长期的兴趣爱好并投入如事业般的专注度,最终从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休闲活动,例如艺术爱好培育、志愿者工作等学习型休闲活动[19]。研究表明,深度休闲因其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自我满足感而成为人们产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20]。虽然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都显示中国目前还是以随兴休闲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时间都在不断上升,显示出中国人向追求深度休闲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我们由前文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想来博物馆学习、自我提升的观众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面对观众更高层次的需求,结合博物馆的本质使命,博物馆应当作好相关配套设置延展自身的时空范围,同时积极与其他领域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业务领域,使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新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4.2.1 时空延展

在时间上,深圳自然博物馆可以适当采取夜间开放策略延长开放时间。博物馆夜间开放的新模式是从1997年柏林举办的第一个“博物馆之夜”开始的,发展至今,欧洲已经有30多个国家、2000多座博物馆提供类似“博物馆之夜”的活动,并且夜间开放也逐渐成为一种博物馆常态化服务活动,例如卢浮宫每周三、周五延时至21:45,大英博物馆每周四、周五延时至20:30[21]。在国内,“博物馆之夜”这类活动也伴随着夜经济的兴起而开始逐渐成为诸多博物馆的新经营模式,诸如2019年故宫首次夜间开放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紫禁城上元之夜”壮丽灯光秀结合“紫禁城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教育活动,一改博物馆以往的神圣气质,夜间独特的氛围使得晚上来参观的人们更加轻松自在,并在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但除了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特别节庆活动,夜间开放并没有成为国内博物馆的常态化服务,但前述公众咨询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夜间开放的期待和需求还是很高的,因此夜间开放不仅能够满足观众需求,同时也是博物馆超越其他类似机构实现长期经营的突破口。

由于深圳自然博物馆建筑与其周边的燕子岭公园自然融合,因可以将博物馆的范围拓展到燕子岭公园的边界,并将它们看作一个自然文化综合体加以整体考量。一方面,可以利用公园的自然环境,设置室外展览活动与室内展览活动的联动。例如在本次公众咨询中,观众所提到的露营体验、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等都是博物馆与户外公园的接驳点;另一方面,考虑到深圳自然博物馆地理位置距离市中心较远,该综合体还可以作为一个市内居民短期旅游目的地,因此应当注意周边食宿等配套设施的投放,同时在节假日游客数量多时,实施夜间开放策略,开展夜间特色活动来丰富观众的体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本身就是夜间开放的先行者,夜间开放营造出比白天更浓厚的探秘氛围,早在200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就开展夜宿等活动,并且每年的活动都设置了不同的主题,深受观众喜爱,发展至今已成为该馆特色化的招牌活动[21]。事实上综合体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美国博物馆学家伊莱恩·休曼·古里安就主张将博物馆打造成混合使用空间。博物馆还应该在时空上拓展自己的功能和角色,才能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休闲目的地的首选[18]。

4.2.2 领域拓展

深圳自然博物馆在考虑目标观众时,不仅应考虑距离博物馆比较远的观众或者游客,还应考虑博物馆周边的居民,这一点在以上的数据分析中也有所显示。自新博物馆学运动开展以来,国际博物馆界一直都很重视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1974年国际博协赋予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内涵,进入21世纪,多次将与社区相关的内容设置为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如 200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即为“博物馆与建设社区”,2010 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社区博物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的代表,从广义上来看,指的是为社区居民服务并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发展的博物馆[22]。虽然不是专门的社区博物馆,但作为一个大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也应该承担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借鉴社区博物馆的先进理念,学习社区博物馆的功能设置,结合公园在其中设置长期服务于周边居民的配套设施,如交流活动广场或自然科学阅览资料室等,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闲暇时间可以长期驻留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此举并非仅仅惠及周边居民,还能推动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一方面周边居民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更容易成为博物馆的长期观众,另一方面,周边居民将是博物馆的动力源泉——他们将会因为长期在博物馆聚集交流活动而形成并强化社区独特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统,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2]。这些情感连接将为深圳自然博物馆赋予人文底蕴,使其具有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

除了向社区文化服务领域拓展,博物馆还应向教育领域拓展。新博物馆学理念强调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23],事实上,我们在公众咨询中也可以看到,观众对博物馆的期待和需求很多都集中在教育和学习上。如今在全球学习型社会建设浪潮的驱动下,人们对非正式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大,博物馆作为一个高度组织化和制度化的非正式学习机构,更应该去满足大众的学习需求。深圳自然博物馆首先需要打造一个“非凡的学习环境”。“非凡的学习环境”是新墨西哥自然历史与科学博物馆执行馆长查理·沃尔特基于他们博物馆核心理念“为改变世界而学习”所提出来的实现媒介。查理对其所下的定义是:“非凡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多维度的、沉浸式的地方,观众有机会在这里听到真实的故事,与很酷的东西(包括藏品)互动,并且构建自己的知识。” [16]可见,打造“非凡的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与前文论述的构建有效的物与人的对话系统共同完成的。另外,针对教育的主要学生群体,深圳自然博物馆在构建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还可以与正式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通过博物馆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创新的教育模式,也积极响应了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学生的课余时间由教育培训机构转向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既达到了“双减”的目的,又培育了学生深度休闲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公众咨询中多次提到的举办趣味性活动也应该与“非凡的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优化非正式学习的效果。社会心理学理论表明:活动中必然伴随着的社交互动将会强化学习[24]。美国塔珀湖野生动物中心作为一个小规模的自然史博物馆,其举办的一年一度的阿迪朗达克青年气候峰会让其成为全国焦点,每次峰会都吸引了大中专院校的师生一起探讨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深圳自然博物馆也可以借鉴塔珀湖野生动物中心的经验,聚焦于当下与观众息息相关的热点环保类话题,例如上文所提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开展学习讨论活动[18]。

4.3 公众参与 构建合作关系

此次公众咨询中,不少观众强调“参与”的重要性,这是十分有远见的建议。新博物馆学运动经历了从“以观众为中心”到将观众当作“合作者”的重大转变,因此可以说“公众参与”成为博物馆自新博物馆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革命的结果。美国博物馆学家妮娜·西蒙专门提出“参与式博物馆”的概念并对其作如下定义:一个观众能够围绕其内容进行创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场所。对此,她结合互联网时代网民可以参与、创作、分享、传播的现象作出进一步说明,在这个时代,观众相对于博物馆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人人都可以主动创造和建构自己的内容,并与他人一起分享和探讨,这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从而观众也成为博物馆生产的主体之一[18]。

深圳自然博物馆也应该鼓励观众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自己的创意、手艺和认知能力。这种观众参与可以体现在博物馆实践的多个环节之中。首先在布展前,可以与对博物馆业务比较熟悉的观众一起商讨投票确定主题;在博物馆管理过程中,可以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另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创造展览的内容来参与博物馆运营。

参考文献

[1] 深圳政府在线.深圳市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http://www.sz.gov.cn/cn/xxgk/xwfyr/wqhg/20181210/.

[2] 李向宇.基于词云分析的近5年核心期刊幼儿体育文献研究现状[J].运动,2014(05):79-81.

[3] Mihalcea R, Tarau P. Textrank: Bringing order into text[C]//Proceedings of the 2004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2004: 404-411.

[4] 吴宾,杨一民,娄成武.基于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的政策文献综合量化研究——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为例[J].情报杂志,2017,36(08):131-137.

[5] 学术点滴,文献计量. COOC一款用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绘制的新软件[EB/OL].(2021-07-29)[2021-07-29].https://mp.weixin.qq.com/s/8RoKPLN6b1M5_jCk1J8UVg.

[6] 梁云真,赵呈领,阮玉娇,刘丽丽,刘冬梅.网络学习空间中交互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6(07):22-28.

[7] 安虎森等.新经济地理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 崔雷.专题文献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04):50-52.

[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M]. 北京:, 2017.

[10]成永坤,朱菊芳,牟向前.滑雪游客的产品认知、情感表达及满意度——基于网络评价文本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04):15-21.

[11]孙晓东,倪荣鑫.国际邮轮港口岸上产品配备与资源配置——基于产品类型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18,33(07):63-78.

[12]赵妍妍, 秦兵, 刘挺. 文本情感分析综述[J]. 软件学报, 2010, 21(8): 1834-1848.

[13]洪巍, 李敏. 文本情感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9, 41(04):180-187.

[14]曾志伟,刁明光,王欣鹏,何炳辉.基于口罩评论数据的用户情感趋势与关注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20,29(12):263-267.

[15]尹凯.“从物到人”:一种博物馆观念的反思[J].博物院,2017(05):6-11.

[16](美)波利·麦肯纳-克雷斯;珍尼特·A.卡曼. 博物馆策展:在创新体验的规划、开发与设计中的合作[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17]大众网·海报新闻. 《深圳的脚步》第2期丨南兆旭“家”和“国”之间还有一个家园,深圳最可示范的是包容 http://www.dzwww.com/2020/szdjb/whxz/202012/t20201227_7462067.htm?pc

[18](美)妮娜•西蒙(Nina Simon).参与式博物馆[M].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2018.

[19]王北海. 基于用户研究的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区位选择[D].武汉大学,2016.

[20]罗伯特·斯特宾斯,刘慧梅.休闲与幸福:错综复杂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01):31-43.

[21]黄洋,廖一洁.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的实践、问题及思考[J].东南文化,2017(01):121-126.

[22]吕建昌,严啸.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姊妹馆——生态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辨析[J].东南文化,2013(01):111-116+127-128.

[23]章长城. “新博物馆学”视角下井冈山红色资源的利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24]郑奕.聚焦博物馆的社交性和社交空间 提升机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7(Z2):118-129.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erry_xi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