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CRAN的5G前传方案研究

本文深入探讨了5G无线接入网(RAN)的前传技术,包括光纤直连、无源WDM、有源WDM、SPN和WDM-PON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不同场景下的合理选择建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前传和CRAN

 

相对于4G无线接入网(RAN)的基带处理单元(BBU)、射频拉远单元(RRU)两级结构,5G RAN通常采用集中单元(CU)、分布单元(DU)和有源天线单元(AAU)三级结构。相应地,传输将演变为前传、中传和回传三级结构,通常将DU和AAU间的电路传输称为前传,如图1所示。

 

图1 4G/5G 无线接入网架构示意图

 

5G RAN的部署方式分为分布式无线接入网(CRAN)和集中式无线接入网(DRAN),5G接入网云化将推动CU、DU和AAU分离的大规模CRAN部署,此时,DU堆叠在中心机房(如4G的BBU集中机房),AAU分布在远端,如图2所示。

 

图2 DRAN与CRAN的结构示意图题

 

2、5G前传的接口需求

 

5G商用初期,AAU将主要利用现有RRU的物理站址,而DU也部署在BBU集中机房,因此,5G前传应综合考虑5G和4G混合承载的需求。4G和5G的前传的接口分别为:CPRI和eCPRI,传输速率分别为10G和25G,传输时延小于100um。

前传接口的数量则和每个物理站部署的逻辑站数量有关,以某运营商为例,一个物理站可能部署的逻辑站所使用的频段及端口数见表1;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物理站10G端口需求为6或9个、25G端口需求为6或9个。

                                                             表1 4G和5G的共址站可能使用的频段及端口数

无线系统

接口速率

端口数

说明

TDD FA

10G

3

 

3D-MIMO

25G

3

 

FDD(900M)

10G

3

主要覆盖农村

FDD(1800M)

10G

3

主要覆盖城市

5G(700M)

25G

3

 

5G(2600M)

25G

3

 

注:4G/5G宏站以S111站型为主,部分热点区域有S222/333站;存在部分TDD双频站,也有可能叠加FDD频段,最大情况下会存在TDD双频+FDD双频。

 

3、5G前传方案分析

 

满足5G前传接口需求的前传方案主要有:光纤直连方案、无源WDM方案、有源WDM方案、SPN方案和WDM-PON方案。

3.1 光纤直连方案

光纤直连方案是将BBU/DU的端口与RRU/AAU的端口采用光纤直接连接的方式,通常每个BBU/DU与RRU/AAU的连接需要2芯,当BBU/DU和RRU/AAU采用BiDi(单芯双向)光模块时,连接的光纤数为1芯。

光纤直连方案组网结构简单、接入方便,但即便采用单芯双向方案,依然需消耗大量纤芯资源,通常每个4G和5G共址站需要36~48芯。按每个站新建36芯光缆0.5km(利用现有管道或杆路资源布放)、利旧原有光缆纤芯2.0km估算,光缆投资约1.2万元。

3.2 无源WDM方案

无源WDM方案的详细介绍详见《无源波分技术及其在4G/5G前传中的应用》一文。

该方案中,由于需要将原有BBU/DU和RRU/AAU的光模块替换成彩光模块,从而增加了彩光模块的成本。当前,用于1个4G/5G逻辑站(3个RRU/AAU)的无源WDM前传方案造价约0.17万元,按每个物理站9个RRU、3个AAU估算,总造价约0.68万元。

3.3 有源WDM方案

由于传统WDM方案造价过高,有源WDM方案主要指低成本WDM方案。

低成本WDM方案采用DMT(离散多载波)算法,用低速的光器件传输高速的信号,从而大大减少了设备成本。例如,传统WDM设备传送10个10GE的信号需要通过10个10G光模块合波成1个100G;而低成本的WDM方案则采用2个10G光模块,通过DMT算法使每个光模块传送50G的信号,再将2个50G信号合波成1个100G,如图3所示。与传统WDM方案相比,低成本WDM方案可使光模块的使用量减少数倍,从而使设备的成本减少1/2以上。

图3 传统WDM与低成本WDM方案中光信号的合路方式题

 

低成本WDM方案的造价和所提供的端口有关,按每个物理站9个RRU、3个AAU估算,总造价约3.5万。低成本WDM方案除造价高外,时延也难以满足5G前传需求。

3.4 WDM-PON方案

WDM-PON采用WDM技术,在OLT与AWG(阵列波导光栅)将多个波长复用在一根光纤上传输,从而节省OLT与AWG间的光纤资源,WDM-PON前传方案的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WDM-PON可充分利用现有ODN资源,避免光缆线路的重复建设,降低5G网络部署成本,快速完成5G网络的覆盖。

图4 WDM-PON前传方案的拓扑结构

 

WDM-PON技术虽然出现较早,由于缺少必要的应用,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当前,随着5G前传需求的提出,WDM-PON关键技术的相关标准正在进一步完善,但WDM-PON技术实现难度较高、器件的成熟度较低、设备成本较高,近期难以成为主流传输技术。

3.5 几种前传方案的比较

以上共介绍了4种用于5G前传的技术,不同前传方案的对比见表2。

                                                                                表2 几种前传方案的比较

对比项目

无源方案

有源方案

光纤直连

无源WDM

有源WDM

WDM-PON

机房及配套要求

需求光纤芯数

OAM及可靠性

维护难度

网络成本

技术成熟性

通过对以上几种可用于5G前传技术的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光纤直连方案对纤芯的消耗量非常大,但总体建维成本并不高;

(2)无源波分方案总体建设成本虽不高,但在维护中存在维护备件较多、光模块色谱难以辨识、链路光功率预算不足、需对每一AAU使用波长进行规划等问题。

(3)有源方案具有较强的OAM功能,可靠性高;但WDM-PON技术尚不成熟,低成本WDM方案的时延难以满足5G前传需求、在逻辑站较少的场景下单端口的造价依然较高。

 

4、前传方案选择的建议

 

综上所述,合理的光缆纤芯储备对5G快速建网和持续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对5G前传,在需要新建光缆的段落预留充足的纤芯资源依然是最好的选择。具体建议如下:

(1)在现有接入光缆的纤芯数可满足纤芯直连需求,或现有接入光缆的纤芯数虽不满足需求,但光缆建设条件较好且平均每站新建长度不超过1km时,应采用光纤直连方案;

(2)现有接入光缆的纤芯不满足光纤直连需求时,若光缆建设难度较大、或光缆建设成本较高(例如:平均每站新建长度超过1km)、或工程时效性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宜采用无源WDM方案;

(3)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应尽量采用DRAN方式(用PTN/SPN组环网接入),或采用半有源WDM方案。

 


 

图/文:老丁头;审阅:陈一伟

一丁一卯,专注于通信管线和宽带接入工程技术交流与分享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网络对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 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2015年的4期TD-LTE建设指导意见中,将C-RAN作为优选建设方式在全网进行推广。目C-RAN在沿海多省已经开始了全网的应用。 相较于C-RAN的集中化、协作化和绿色节能方面在中移动现网的推进,无线云化的概念也逐渐被业界广泛的接纳,C-RAN在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框架后,更是带来了无线资源灵活编排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向5G,基于集中/分布单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两级架构也已经被业界所认可,这一网络架构与无线云化的结合,构成了5G C-RAN的两个基本要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界公司开始投入5G C-RAN的研发,联合更多产业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和解决无线云化在5G网络应用上的问题和挑战,将是C-RAN技术研究和产业推进的下一个目标。 本白皮书与2014年初发布的《C-RAN 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 3.0》和2016年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NGFI:下一代网络接口》白皮书一脉相承,重点在于阐述无线云网络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素,通过产业界各方联合发布本白皮书,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无线云网络(Cloud-RAN,C-RAN的四个概念之一)的成熟,并加速推进无线云设备的商用进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