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费马原理推导斯涅耳定律和广义斯涅耳定律

  • 费马原理表明:光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极大、极小或常量)的路径传播的。因此,费马原理也叫光程极端定律。
费马原理推导斯涅耳定律(折、反射定律)
Reflection:

光反射图示 图1
(其中,介质的折射率为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frac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其中,n1和n2为两界面介质的折射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费马原理推导广义斯涅耳定律(广义折、反射定律)
  • 在界面上引入相位突变 ϕ \phi ϕ (x),相位突变量是界面上的位置坐标的函数,表现为相位改变不固定。
  • 入射光的波长为 λ 0 \lambda_0 λ0
Reflec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frac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式中,dx、dϕ 分别为两种光路在界面处的距离及相位差;dϕ/dx 为相位突变量的梯度,简称相位梯度


专栏内容供作者本人或大家学习使用,多多指教 ~

  • 25
    点赞
  • 4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7
    评论
费马原理是光学中的重要法则之一,描述了光线在两个介质的分界面上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则是由费马原理推导得出的,它规定了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角度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角度。下面是根据费马原理推导反射定律的过程,并用MATLAB进行计算验证: 我们考虑一个光线从一个介质A射入到另一个介质B的分界面上的情况。假设光线从A中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介质B,那么根据费马原理,光线在A、B两个界面以及其路径上的所有点的光程之和应当是个极小值。 假设入射角为θi,那么光线在A中的路径可用光程表示为F1 = n1 * l1,其中n1是介质A的折射率,l1是光线在A中的行进距离。同理,光线在B中的路径可用光程表示为F2 = n2 * l2,其中n2是介质B的折射率,l2是光线在B中的行进距离。 根据费马原理,我们有 ∂(F1 + F2) = 0, 即 ∂(n1 * l1 + n2 * l2) = 0。 又光线路径l = l1 + l2,行进时间t = l / c,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而光程的时间表示为F/c,将上述结果代入,我们有 ∂(n1 * t1 + n2 * t2) = 0。 在分界面处,光线的速度将发生变化。定义入射光线的速度为v1 = c / n1,反射光线的速度为v2 = c / n2,根据光线的速度与光程的关系,我们有 t1 = l1 / v1 = n1 * l1 / c, t2 = l2 / v2 = n2 * l2 / c。 将上述结果代入 ∂(n1 * t1 + n2 * t2) = 0,得 ∂(n1 * n1 * l1 + n2 * n2 * l2) = 0。 根据最小极值原理,我们得到 n1 * n1 * l1 = n2 * n2 * l2。 根据几何关系,我们有 sin(θi) = l1 / d,sin(θr) = l2 / d, 其中d是光线到法线的距离。 代入上面的结果,我们得到反射定律: n1 * sin(θi) = n2 * sin(θr)。 通过MATLAB进行验证,首先我们输入介质A和介质B的折射率: n1 = 1.5; % 介质A的折射率 n2 = 1.33; % 介质B的折射率 然后根据反射定律,求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θi = 30; % 入射角 θr = asind(n1 * sind(θi) / n2); % 反射角 通过计算可得,当入射角为30度时,反射角约为22.72度。再通过实验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可以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是否吻合,以验证费马原理推导得到的反射定律的正确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