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虫-HTTP基本原理与网页基础

1- HTTP基础知识

1-1 URI与URL

定义

URI 的全称为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即统一资源标志符,
URL 的全称为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即统一资源定位符。

https://github.com/favicon.ico是GitHub的网站图标链接,它是一个 URL,也是一个 URI。
即有这样的一个图标资源,我们用 URL/URI 来唯一指定了它的访问方式,这其中包括了访问协议 https、访问路径(即根目录)和资源名称 favicon.ico。
通过这样一个链接,我们便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这个资源,这就是 URL/URI。

关系

URL 是 URI 的子集,也就是说每个 URL 都是 URI,但不是每个 URI 都是 URL。
URI 还包括一个子类叫作 URN,它的全称为 Universal Resource Name,即统一资源名称。URN 只命名资源而不指定如何定位资源,比如 urn:isbn:0451450523 指定了一本书的 ISBN,可以唯一标识这本书,但是没有指定到哪里定位这本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超文本

超文本,其英文名称叫作 hypertext,我们在浏览器里看到的网页就是超文本解析而成的,其网页源代码是一系列 HTML 代码,里面包含了一系列标签,比如 img 显示图片,p 指定显示段落等。浏览器解析这些标签后,便形成了我们平常看到的网页,而网页的源代码 HTML 就可以称作超文本。

1-3 HTTP 和 HTTPS

协议类型:http\https\ftp\sftp\smb

HTTP的全称是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中文名叫做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协议是用于从网络传输超文本数据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它能保证传送高效而准确地传送超文本文档。

HTTPS的全称是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 HTTP 通道,简单讲是 HTTP 的安全版,即 HTTP 下加入SSL 层,简称为 HTTPS。

HTTPS 的安全基础是 SSL,因此通过它传输的内容都是经过 SSL 加密的,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两种:

  • 是建立一个信息安全通道,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 确认网站的真实性,凡是使用了 https 的网站,都可以通过点击浏览器地址栏的锁头标志来查看网站认证之后的真实信息,也可以通过 CA 机构颁发的安全签章来查询。

某些网站虽然使用了 HTTPS 协议还是会被浏览器提示不安全,例如我们在 Chrome 浏览器里面打开 12306,链接为:https://www.12306.cn/,这时浏览器就会提示 “您的连接不是私密连接” 这样的话。这是因为 12306 的 CA 证书是中国铁道部自行签发的,而这个证书是不被 CA 机构信任的,所以这里证书验证就不会通过而提示这样的话,但是实际上它的数据传输依然是经过 SSL 加密的。如果要爬取这样的站点,就需要设置忽略证书的选项,否则会提示 SSL 链接错误。

加密方式
–对称密钥加密
–非对称密钥加密
–证书密钥加密

1-4 HTTP 请求过程

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 URL,回车之后便会在浏览器中观察到页面内容。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浏览器向网站所在的服务器发送了一个请求,网站服务器接收到这个请求后进行处理和解析,然后返回对应的响应,接着传回给浏览器。响应里包含了页面的源代码等内容,浏览器再对其进行解析,便将网页呈现了出来,模型如图所示。
此处客户端即代表我们自己的PC或手机浏览器,服务器即要访问的网站所在的服务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打开 Chrome 浏览器,右击并选择“检查” 项,即可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这里访问百度 http://www.baidu.com/,输入该 URL 后回车,观察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网络请求。可以看到,在 Network 页面下方出现了一个个的条目,其中一个条目就代表一次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先观察第一个网络请求,即 www.baidu.com,其中各列的含义如下。

  • 第一列 Name:请求的名称,一般会将 URL 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当作名称。
  • 第二列 Status:响应的状态码,这里显示为 200,代表响应是正常的。通过状态码,我们可以判断发送了请求之后是否得到了正常的响应。
  • 第三列 Type:请求的文档类型。这里为 document,代表我们这次请求的是一个 HTML 文档,内容就是一些 HTML 代码。
  • 第四列 Initiator:请求源。用来标记请求是由哪个对象或进程发起的。
  • 第五列 Size:从服务器下载的文件和请求的资源大小。如果是从缓存中取得的资源,则该列会显示 from cache。
  • 第六列 Time:发起请求到获取响应所用的总时间。
  • 第七列 Waterfall:网络请求的可视化瀑布流。

我们点击这个条目即可看到其更详细的信息,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是 General 部分,Request URL为请求的 URL,Request Method为请求的方法,Status Code 为响应状态码,Remote Address为远程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Referrer Policy为 Referrer 判别策略。

再继续往下,可以看到,有 Response HeadersRequest Headers,这分别代表响应头和请求头。请求头里带有许多请求信息,例如浏览器标识、Cookies、Host 等信息,这是请求的一部分,服务器会根据请求头内的信息判断请求是否合法,进而作出对应的响应。图中看到的 Response Headers 就是响应的一部分,例如其中包含了服务器的类型、文档类型、日期等信息,浏览器接受到响应后,会解析响应内容,进而呈现网页内容。

1-5 请求

请求,由客户端向服务端发出,可以分为 4 部分内容:请求方法(Request Method)、请求的网址(Request URL)、请求头(Request Headers)、请求体(Request Body)。

请求方法(Request Method)

常见的请求方法有两种:GET 和 POST

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 URL 并回车,这便发起了一个 GET 请求,请求的参数会直接包含到 URL 里。

例如,在百度中搜索 Python,这就是一个 GET 请求,链接为 https://www.baidu.com/s?wd=Python,其中 URL 中包含了请求的参数信息,这里参数 wd 表示要搜寻的关键字

POST 请求大多在表单提交时发起。

比如,对于一个登录表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 “登录” 按钮,这通常会发起一个 POST 请求,其数据通常以表单的形式传输,而不会体现在 URL 中。

GET 和 POST 请求方法有如下区别

  • GET 请求中的参数包含在 URL 里面,数据可以在 URL 中看到,而 POST 请求的 URL 不会包含这些数据,数据都是通过表单形式传输的,会包含在请求体中。
  • GET 请求提交的数据最多只有 1024 字节,而 POST 方式没有限制。

一般来说,登录时,需要提交用户名和密码,其中包含了敏感信息,使用 GET 方式请求的话,密码就会暴露在 URL 里面,造成密码泄露,所以这里最好以 POST 方式发送。上传文件时,由于文件内容比较大,也会选用 POST 方式。

我们平常遇到的绝大部分请求都是 GET 或 POST 请求,另外还有一些请求方法,如 GET、HEAD、POST、PUT、DELETE、OPTIONS、CONNECT、TRACE 等。

方  法描  述
GET请求页面,并返回页面内容
HEAD类似于 GET 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
POST大多用于提交表单或上传文件,数据包含在请求体中
PUT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文档中的内容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CONNECT把服务器当作跳板,让服务器代替客户端访问其他网页
OPTIONS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TRACE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请求的网址(Request URL)

请求的网址,即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它可以唯一确定我们想请求的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求头

请求头,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比较重要的信息有 Cookie、Referer、User-Agent 等。

  • Accept:请求报头域,用于指定客户端可接受哪些类型的信息。
  • Accept-Language:指定客户端可接受的语言类型。
  • Accept-Encoding:指定客户端可接受的内容编码。
  • Host:用于指定请求资源的主机 IP 和端口号,其内容为请求 URL 的原始服务器或网关的位置。从 HTTP 1.1 版本开始,请求必须包含此内容。
  • Cookie:也常用复数形式 Cookies,这是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进行会话跟踪而存储在用户本地的数据。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当前访问会话。例如,我们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登录某个网站后,服务器会用会话保存登录状态信息,后面我们每次刷新或请求该站点的其他页面时,会发现都是登录状态,这就是 Cookies 的功劳。Cookies 里有信息标识了我们所对应的服务器的会话,每次浏览器在请求该站点的页面时,都会在请求头中加上 Cookies 并将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通过 Cookies 识别出是我们自己,并且查出当前状态是登录状态,所以返回结果就是登录之后才能看到的网页内容。
  • Referer:此内容用来标识这个请求是从哪个页面发过来的,服务器可以拿到这一信息并做相应的处理,如做来源统计、防盗链处理等。
  • User-Agent:简称 UA,它是一个特殊的字符串头,可以使服务器识别客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及版本、浏览器及版本等信息。**在做爬虫时加上此信息,可以伪装为浏览器;**如果不加,很可能会被识别出为爬虫。——【表示请求载体的身份标识】
  • Content-Type:也叫互联网媒体类型(Internet Media Type)或者 MIME 类型,在 HTTP 协议消息头中,它用来表示具体请求中的媒体类型信息。例如,text/html 代表 HTML 格式,image/gif 代表 GIF 图片,application/json 代表 JSON 类型,更多对应关系可以查看此对照表:http://tool.oschina.net/commons

因此,请求头是请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爬虫时,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设定请求头。

请求体

请求体一般承载的内容是 POST 请求中的表单数据,而对于 GET 请求,请求体则为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这里我登录 GitHub 时捕获到的请求和响应如图 2-7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登录之前,我们填写了用户名和密码信息,提交时这些内容就会以表单数据的形式提交给服务器,此时需要注意 Request Headers 中指定 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只有设置 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才会以表单数据的形式提交。另外,我们也可以将 Content-Type 设置为 application/json 来提交 JSON 数据,或者设置为 multipart/form-data 来上传文件。

Content-Type 和 POST 提交数据方式的关系。
Content-Type提交数据的方式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表单数据
multipart/form-data表单文件上传
application/json序列化 JSON 数据
text/xmlXML 数据

在爬虫中,如果要构造 POST 请求,需要使用正确的 Content-Type,并了解各种请求库的各个参数设置时使用的是哪种 Content-Type,不然可能会导致 POST 提交后无法正常响应。

1-6 响应

响应,由服务端返回给客户端,可以分为三部分:响应状态码(Response Status Code)、响应头(Response Headers)和响应体(Response Body)。

响应状态码

响应状态码表示服务器的响应状态,如 200 代表服务器正常响应,404 代表页面未找到,500 代表服务器内部发生错误。在爬虫中,我们可以根据状态码来判断服务器响应状态,如状态码为 200,则证明成功返回数据,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否则直接忽略。【其他状态码略】

响应头

响应头包含了服务器对请求的应答信息,如 Content-Type、Server、Set-Cookie 等。

  • Date:标识响应产生的时间。
  • Last-Modified:指定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 Content-Encoding:指定响应内容的编码。
  • Server:包含服务器的信息,比如名称、版本号等。
  • Content-Type:文档类型,指定返回的数据类型是什么,如 text/html 代表返回 HTML 文档,application/x-javascript 则代表返回 JavaScript 文件,image/jpeg 则代表返回图片。
  • Set-Cookie:设置 Cookies。响应头中的 Set-Cookie 告诉浏览器需要将此内容放在 Cookies 中,下次请求携带 Cookies 请求。
  • Expires:指定响应的过期时间,可以使代理服务器或浏览器将加载的内容更新到缓存中。如果再次访问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加载,降低服务器负载,缩短加载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响应体

响应的正文数据都在响应体中,比如请求网页时,它的响应体就是网页的 HTML 代码;请求一张图片时,它的响应体就是图片的二进制数据。
在做爬虫时,我们主要通过响应体得到网页的源代码、JSON 数据等,然后从中做相应内容的提取。

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中点击 Preview,就可以看到网页的源代码,也就是响应体的内容,它是解析的目标。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网页基础

2-1网页的组成

网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 HTML、CSS 和 JavaScript。
HTML 定义了网页的内容和结构,CSS 描述了网页的布局,JavaScript 定义了网页的行为。

HTML

HTML 是用来描述网页的一种语言,其全称叫作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即超文本标记语言。网页包括文字、按钮、图片和视频等各种复杂的元素,其基础架构就是 HTML。

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不同类型的标签来表示,如图片用 img 标签表示,视频用 video 标签表示,段落用 p 标签表示,它们之间的布局又常通过布局标签 div 嵌套组合而成,各种标签通过不同的排列和嵌套才形成了网页的框架。

在 Chrome 浏览器中打开百度,右击并选择 “检查” 项(或按 F12 键),打开开发者模式,这时在 Elements 选项卡中即可看到网页的源代码,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 HTML,整个网页就是由各种标签嵌套组合而成的。这些标签定义的节点元素相互嵌套和组合形成了复杂的层次关系,就形成了网页的架构。

CSS

CSS,全称叫作 Cascading Style Sheets,即层叠样式表。“层叠” 是指当在 HTML 中引用了数个样式文件,并且样式发生冲突时,浏览器能依据层叠顺序处理。“样式” 指网页中文字大小、颜色、元素间距、排列等格式。

CSS 是目前唯一的网页页面排版样式标准,有了它的帮助,页面才会变得更为美观。

#head_wrapper.s-ps-islite .s-p-top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40px;  
    width: 100%;  
    height: 181px;  
}

就是一个 CSS 样式。大括号前面是一个 CSS 选择器。**此选择器的意思是首先选中 id 为 head_wrapper 且 class 为 s-ps-islite 的节点,然后再选中其内部的 class 为 s-p-top 的节点。**大括号内部写的就是一条条样式规则,例如 position 指定了这个元素的布局方式为绝对布局,bottom 指定元素的下边距为 40 像素,width 指定了宽度为 100% 占满父元素,height 则指定了元素的高度。也就是说,我们将位置、宽度、高度等样式配置统一写成这样的形式,然后用大括号括起来,接着在开头再加上 CSS 选择器,这就代表这个样式对 CSS 选择器选中的元素生效,元素就会根据此样式来展示了。

在网页中,一般会统一定义整个网页的样式规则,并写入 CSS 文件中(其后缀为 css)。在 HTML 中,只需要用 link 标签即可引入写好的 CSS 文件,这样整个页面就会变得美观、优雅。

JavaScript

JavaScript,简称 JS,是一种脚本语言。HTML 和 CSS 配合使用,提供给用户的只是一种静态信息,缺乏交互性。我们在网页里可能会看到一些交互和动画效果,如下载进度条、提示框、轮播图等,这通常就是 JavaScript 的功劳。它的出现使得用户与信息之间不只是一种浏览与显示的关系,而是实现了一种实时、动态、交互的页面功能。

JavaScript 通常也是以单独的文件形式加载的,后缀为 js,在 HTML 中通过 script 标签即可引入,例如:

<script src="jquery-2.1.0.js"></script>

2-2 网页的结构

一个网页的标准形式是 html 标签内嵌套 head 和 body 标签,head 内定义网页的配置和引用,body 内定义网页的正文。

用例子来感受一下 HTML 的基本结构。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名称可以自取,后缀为 html,内容如下:

<!DOCTYPE html> #开头用DOCTYPE定义了文档类型
<html> #最外层是html标签,最后还有对应的结束标签来表示闭合,其内部是head标签和body标签,分别代表网页头和网页体
    <head>
        <meta charset="UTF-8"> ##它指定了网页的编码为 UTF-8
        <title>This is a Demo</title> #title 标签则定义了网页的标题,会显示在网页的选项卡中,不会显示在正文中
	</head>
	<body>  #body 标签内则是在网页正文中显示的内容
        <div id="container"> #div标签定义了网页中的区块,它的id是container,这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属性,且 id 的内容在网页中是唯一的,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获取这个区块。
            <div class="wrapper"> #div标签,它的class为wrapper,这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属性,经常与CSS配合使用来设定样式
                <h2 class="title">Hello World</h2> #h2 标签,这代表一个二级标题
                <p class="text">Hello, this is a paragraph.</p> # p 标签,这代表一个段落,也有各自的 class 属性
            </div>
        </div>
    </body>
</html>

将代码保存后,在浏览器中打开该文件,可以看到如图 2-10 所示的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在选项卡上显示了 This is a Demo 字样,这是我们在 head 中的 title 里定义的文字。而网页正文是 body 标签内部定义的各个元素生成的,可以看到这里显示了二级标题和段落。

2-3 节点树及节点间的关系

在 HTML 中,所有标签定义的内容都是节点,它们构成了一个 HTML DOM 树

DOM 是 W3C(万维网联盟)的标准,其英文全称 Document Object Model,即文档对象模型。它定义了访问 HTML 和 XML 文档的标准:

W3C 文档对象模型(DOM)是中立于平台和语言的接口,它允许程序和脚本动态地访问和更新文档的内容、结构和样式。

W3C DOM 标准被分为 3 个不同的部分:

  • 核心 DOM - 针对任何结构化文档的标准模型
  • XML DOM - 针对 XML 文档的标准模型
  • HTML DOM - 针对 HTML 文档的标准模型

根据 W3C 的 HTML DOM 标准,HTML 文档中的所有内容都是节点:

  • 整个文档是一个文档节点
  • 每个 HTML 元素是元素节点
  • HTML 元素内的文本是文本节点
  • 每个 HTML 属性是属性节点
  • 注释是注释节点

HTML DOM 将 HTML 文档视作树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节点树,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 HTML DOM,树中的所有节点均可通过 JavaScript 访问,所有 HTML 节点元素均可被修改,也可以被创建或删除。

节点树中的节点彼此拥有层级关系。我们常用父(parent)、子(child)和兄弟(sibling)等术语描述这些关系。父节点拥有子节点,同级的子节点被称为兄弟节点。

在节点树中,顶端节点称为根(root)。除了根节点之外,每个节点都有父节点,同时可拥有任意数量的子节点或兄弟节点。下图展示了节点树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段参考 W3SCHOOL,链接:http://www.w3school.com.cn/htmldom/dom_nodes.asp

2-4 CSS选择器⭐

我们知道网页由一个个节点组成,CSS 选择器会根据不同的节点设置不同的样式规则,那么怎样来定位节点呢?

在 CSS 中,我们使用 CSS 选择器来定位节点。

#id

div 节点的 id 为 container,那么就可以表示为 #container,其中 # 开头代表选择 id,其后紧跟 id 的名称

.class

想选择 class 为 wrapper 的节点,便可以使用.wrapper,这里以点(.)开头代表选择 class,其后紧跟 class 的名称

标签名

另外,还有一种选择方式,那就是根据标签名筛选,例如想选择二级标题,直接用 h2 即可。

嵌套选择

各个选择器之间加上空格分隔开便可以代表嵌套关系

如 #container .wrapper p 则代表先选择 id 为 container 的节点,然后选中其内部的 class 为 wrapper 的节点,然后再进一步选中其内部的 p 节点。

并列关系

如果不加空格,则代表并列关系

如 div#container .wrapper p.text 代表先选择 id 为 container 的 div 节点,然后选中其内部的 class 为 wrapper 的节点,再进一步选中其内部的 class 为 text 的 p 节点。

其他规则

选 择 器例  子例子描述
.class.intro选择 class=“intro” 的所有节点
#id#firstname选择 id=“firstname” 的所有节点
**选择所有节点
elementp选择所有 p 节点
element,elementdiv,p选择所有 div 节点和所有 p 节点
element elementdiv p选择 div 节点内部的所有 p 节点
element>elementdiv>p选择父节点为 div 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element+elementdiv+p选择紧接在 div 节点之后的所有 p 节点
[attribute][target]选择带有 target 属性的所有节点
[attribute=value][target=blank]选择 target=“blank” 的所有节点
[attribute~=value][title~=flower]选择 title 属性包含单词 flower 的所有节点
:linka:link选择所有未被访问的链接
:visiteda:visited选择所有已被访问的链接
:activea:active选择活动链接
:hovera:hover选择鼠标指针位于其上的链接
:focusinput:focus选择获得焦点的 input 节点
:first-letterp:first-letter选择每个 p 节点的首字母
:first-linep:first-line选择每个 p 节点的首行
:first-childp:first-child选择属于父节点的第一个子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beforep:before在每个 p 节点的内容之前插入内容
:afterp:after在每个 p 节点的内容之后插入内容
:lang(language)p:lang选择带有以 it 开头的 lang 属性值的所有 p 节点
element1~element2p~ul选择前面有 p 节点的所有 ul 节点
[attribute^=value]a[src^=“https”]选择其 src 属性值以 https 开头的所有 a 节点
[attribute$=value]a[src$=".pdf"]选择其 src 属性以.pdf 结尾的所有 a 节点
[attribute*=value]a[src*=“abc”]选择其 src 属性中包含 abc 子串的所有 a 节点
:first-of-typep:first-of-type选择属于其父节点的首个 p 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last-of-typep:last-of-type选择属于其父节点的最后 p 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only-of-typep:only-of-type选择属于其父节点唯一的 p 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only-childp:only-child选择属于其父节点的唯一子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nth-child(n)p:nth-child选择属于其父节点的第二个子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nth-last-child(n)p:nth-last-child同上,从最后一个子节点开始计数
:nth-of-type(n)p:nth-of-type选择属于其父节点第二个 p 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nth-last-of-type(n)p:nth-last-of-type同上,但是从最后一个子节点开始计数
:last-childp:last-child选择属于其父节点最后一个子节点的所有 p 节点
:root:root选择文档的根节点
:emptyp:empty选择没有子节点的所有 p 节点(包括文本节点)
:target#news:target选择当前活动的 #news 节点
:enabledinput:enabled选择每个启用的 input 节点
:disabledinput:disabled选择每个禁用的 input 节点
:checkedinput:checked选择每个被选中的 input 节点
:not(selector):not选择非 p 节点的所有节点
::selection::selection选择被用户选取的节点部分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选择器是 XPath,这种选择方式后面会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主要根据崔庆才《Python 3 开发网络爬虫》整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