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三)—— 介质访问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对点链路:两个相邻结点通过一条链路相连,没有第三者。
应用:PPP协议,常用于广域网

广播式链路:所有主机共享通信介质。
应用:早起的总线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常用于局域网

介质访问控制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为使用介质的每个结点隔离来自同一信道上其他结点所传送的信号,以协调活动结点的传输。用来决定广播信道中信道分配的协议属于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的理解:可以理解链路层是建立一条逻辑链路,如何实现连接在这条链路上的结点之间的通信互不干扰就是介质访问控制的任务。

常见的介质访问控制有两类方法:静态划分信道、动态划分信道。

静态划分信道: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动态划分信道: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和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二、静态划分信道

(一)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MAC Multiple Access Control )将使用介质的每个设备与来自同一通信信道上的其他设备的通信隔离开来,把时域和频域资源合理地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

下面介绍多路复用技术的概念。当传输介质的带宽超过传输单个信号所需的带宽时,人们就通过在一条介质上同时携带多个传输信号的方法来提高传输系统的利用率,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也是实现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的途径。多路复用技术把多个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使多个计算机或终端设备共享信道资源,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信道划分的实质就是通过分时、分频、分码等方法把原来的一条广播信道,逻辑上分为几条用于两个结点之间通信的互不干扰的子信道,实际上就是把广播信道转变为点对点信道。

  1. 频分多路复用(FDM)
  2. 时分多路复用(TDM)
  3. 波分多路复用(WDM)
  4. 码分多路复用(CDM)
1. 频分多路复用(FDM)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频率带宽)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时分多路复用(TDM)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所有用户轮流占用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可以理解时分多路为“并发”,频分多路为“并行”

3. 波分多路复用(WDM)

波分多路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种不同波长(频率)的光信号,由于波长(频率)不同,所以各路光信号互不干扰,最后再用波长分解复用器将各路波长分解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码分多路复用(CDM)

常用于无线局域网、蜂窝网

码分多址(CDMA)是码分复用的一种方式。1个比特分为多个码片/芯片(chip),每一个站点被指定一个唯一的m位的芯片序列,发送1时发送芯片序列(通常把o写成-1)。
发送1时站点发送芯片序列,发送o时发送芯片序列反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动态划分信道

(一)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在随机访问协议中,不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解决发送信息的次序问题,所有用户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机地发送信息,占用信道全部速率。在总线形网络中,当有两个或多个用户同时发送信息时,就会产生帧的冲突(碰撞,即前面所说的相互干扰),导致所有冲突用户的发送均以失败告终。为了解决随机接入发生的碰撞,每个用户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反复地重传它的帧,直到该帧无碰撞地通过。这些规则就是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胜利者通过争用获得信道,从而获得信息的发送权。因此,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又称争用型协议

常用的协议:ALOHA 协议、CSMA协议、CSMA/CD 协议和CSMA/CA协议等,

读者会发现,如果介质访问控制采用信道划分机制,那么结点之间的通信要么共享空间,要么共享时间,要么两者都共享;而如果采用随机访问控制机制,那么各结点之间的通信就可既不共享时间,也不共享空间。所以随机介质访问控制实质上是一种将广播信道转化为点到点信道的行为,如图3.18所示。

(1)ALOHA 协议

1. 纯 ALOHA 协议

纯ALOHA协议思想:不监听信道,不按时间槽发送,随机重发。

可以理解为:当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站点需要发送数据时,可以不进行任何检测就发送数据。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未收到确认,那么该站点就认为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冲突。发送站点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发送数据,直至发送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时隙 ALOHA 协议

时隙ALOHA协议的思想:把时间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时间片,所有用户在时间片开始时刻同步接入网络信道,若发生冲突,则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时刻再发送

时隙 ALOHA 协议避免了用户发送数据的随意性,减少了数据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纯ALOHA协议 与 时隙ALOHA协议的比较
  1. 纯ALOHA比时隙ALOHA吞吐量更低,效率更低。
  2. 纯ALOHA想发就发,时隙ALOHA只有在时间片段开始时才能发。

(2)CSMA 协议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载波侦听/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MA: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的原理: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即发生了冲突。

协议思想:发送帧之前,监听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坚持 CSMA

1-坚持CSMA思想:

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1. 空闲则直接传输,不必等待。
  2. 忙则一直监听,直到空闲马上传输。
  3. 如果有冲突(一段时间内未收到肯定回复),则等待一个随机长的时间再监听,重复上述过程。

优点:只要媒体空闲,站点就马上发送,避免了媒体利用率的损失。

缺点: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

非坚持 CSMA

非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就不继续监听

非坚持CSMA思想:

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1. 空闲则直接传输,不必等待。
  2. 忙则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之后再进行监听。

优点:采用随机的重发延迟时间可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缺点:可能存在大家都在延迟等待过程中,使得媒体仍可能处于空闲状态,媒体使用率降低。

p-坚持 CSMA

p-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空闲的处理。

p-坚持CSMA思想: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1. 空闲则以 p概率 直接传输,不必等待;概率1-p 等待到下一个时间槽再传输。
  2. 忙则持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再以p概率发送。

优点:既能像非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冲突,又能像1-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媒体空闲时间的这种方案。

缺点:发生冲突后还是要坚持把数据帧发送完,造成了浪费。

三种CSMA对比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CSMA/CD 协议(碰撞检测)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一冲突就能发现呢?这就涉及到碰撞检测。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载波侦听/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以及发送数据时都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MA: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应用于:总线型网络

CD: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应用于:半双工网络

CSMA/CD 协议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在检测到信号发送碰撞后及时停止发送。

1. 先听后发为什么还会冲突?

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传播时延对载波监听有影响。

两段信号发生碰撞会发生信号错误,但是错误的信号会同样达到目的站点,通过差错控制明白信道监听出错。

最迟多久才能知道自己发送的数据没和别人碰撞?

只要经过 2t 时间(总线的端到端的往返传播时延)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2. 如何确定碰撞后的重传时机 —— 截断二进制指数规避算法

发生碰撞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发生,为此如何确认碰撞后的重传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最小帧长问题

A站发了一个很短的帧,但发生了碰撞,不过帧在发送完毕后才检测到发生碰撞,没法停止发送,因为发完了。(CSMA/CD 的作用就是为了信号发生碰撞时能够及时停止发送

为此,需要定义一个最小帧长

最小帧长: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两倍于信号在总线中的传播时延。

最小帧长 = 总线传播时延 x 数据传输速率 x 2

注:以太网规定最短帧长为64B,凡是长度小于64B的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

注意区别传播速率、传播时间、传输速率、传输时间。

  • 传输速率指主机在数字信道上发送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比特/秒(b/s)。更常用的速率单位是千比特/秒(kb/s)、兆比特/秒(Mb/s)、吉比特/秒(Gb/s)、太比特/秒(Tb/s)。
  • 传播速率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的速率,单位是米/秒(m/s),更常用的单位是千米/秒(km/s)。电磁波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108m/s.

(4)CSMA/CA 协议(碰撞避免)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解:CSMA/CD协议主要是用于有线信道, CSMA/CA应用于无线信道,为此有此两种协议。

1. CSMA/CA协议工作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CSMA/CD与CSMA/CA的异同点

相同点:

CSMA/CD与CSMA/CA机制都从属于CSMA的思路,其核心是先听再说。换言之,两个在接入信道之前都须要进行监听。当发现信道空闲后,才能进行接入。

不同点:

  1. 传输介质不同:CSMA/CD 用于总线式以太网【有线】,而CSMA/CA用于无线局域网【无线】。

  2. 载波检测方式不同:因传输介质不同,CSMA/CD与CSMA/CA的检测方式也不同。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3. CSMA/CD检测冲突,CSMA/CA避免冲突,二者出现冲突后都会进行有上限的重传。

(二)轮询访问介质控制

令牌传递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8
    点赞
  • 7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的工作流程如下: 1. 静态划分信道方法: - 频分复用(FDM):将信道划分为不同的频段,每个设备在不同的频段上进行通信。 - 时分复用(TDM):将信道划分为不同的时间片,每个设备在不同的时间片上进行通信。 - 波分复用(WDM):利用不同的波长将信道划分为不同的通道,每个设备在不同的通道上进行通信。 - 码分复用(CDM):利用不同的码序列将信道划分为不同的码道,每个设备在不同的码道上进行通信。 2. 动态分配信道方法: - 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 ALOHA协议:设备在任意时间发送数据,如果发生冲突,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协议:设备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碌,则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监听。 -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设备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发生冲突,则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协议:设备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碌,则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监听,并使用退避算法来避免冲突。 - 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 令牌传递协议:一个特殊的令牌在网络中按照固定的顺序传递,只有持有令牌的设备才能发送数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何为x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