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22. 括号生成

题目解释

数字 n 代表生成括号的对数,请你设计一个函数,用于能够生成所有可能的并且 有效的 括号组合。

示例

输入:n = 3
输出:[
       "((()))",
       "(()())",
       "(())()",
       "()(())",
       "()()()"
     ]

解题思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一:深度优先遍历

我们以 n = 2 为例,画树形结构图。方法是 “做减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画图以后,可以分析出的结论:

  1. 当前左右括号都有大于 0 个可以使用的时候,才产生分支;

  2. 产生左分支的时候,只看当前是否还有左括号可以使用;

  3. 产生右分支的时候,还受到左分支的限制,右边剩余可以使用的括号数量一定得在严格大于左边剩余的数量的时候,才可以产生分支;

  4. 在左边和右边剩余的括号数都等于 0 的时候结算

代码实现 1
// java方式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olution {

    // 做减法

    public List<String> generateParenthesis(int n) {
        List<String> res = new ArrayList<>();
        // 特判
        if (n == 0) {
            return res;
        }

        // 执行深度优先遍历,搜索可能的结果
        dfs("", n, n, res);
        return res;
    }

    /**
     * @param curStr 当前递归得到的结果
     * @param left   左括号还有几个可以使用
     * @param right  右括号还有几个可以使用
     * @param res    结果集
     */
    private void dfs(String curStr, int left, int right, List<String> res) {
        // 因为每一次尝试,都使用新的字符串变量,所以无需回溯
        // 在递归终止的时候,直接把它添加到结果集即可,注意与「力扣」第 46 题、第 39 题区分
        if (left == 0 && right == 0) {
            res.add(curStr);
            return;
        }

        // 剪枝(如图,左括号可以使用的个数严格大于右括号可以使用的个数,才剪枝,注意这个细节)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if (left > 0) {
            dfs(curStr + "(", left - 1, right, res);
        }

        if (right > 0) {
            dfs(curStr + ")", left, right - 1, res);
        }
    }
}
# Python方式实现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class Solution:
    def generateParenthesis(self, n: int) -> List[str]:

        res = []
        cur_str = ''

        def dfs(cur_str, left, right):
            """
            :param cur_str: 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字符串
            :param left: 左括号还可以使用的个数
            :param right: 右括号还可以使用的个数
            :return:
            """
            if left == 0 and right == 0:
                res.append(cur_str)
                return
            if right < left:
                return
            if left > 0:
                dfs(cur_str + '(', left - 1, right)
            if right > 0:
                dfs(cur_str + ')', left, right - 1)

        dfs(cur_str, n, n)
        return res

我们运行 n = 2 的情况,得到结果 [(()), ()()] ,说明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不用减法,使用加法,即 left 表示“左括号还有几个没有用掉”,right 表示“右括号还有几个没有用掉”,可以画出另一棵递归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2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olution {

    // 做加法

    public List<String> generateParenthesis(int n) {
        List<String> res = new ArrayList<>();
        // 特判
        if (n == 0) {
            return res;
        }

        dfs("", 0, 0, n, res);
        return res;
    }

    /**
     * @param curStr 当前递归得到的结果
     * @param left   左括号已经用了几个
     * @param right  右括号已经用了几个
     * @param n      左括号、右括号一共得用几个
     * @param res    结果集
     */
    private void dfs(String curSt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n, List<String> res) {
        if (left == n && right == n) {
            res.add(curStr);
            return;
        }

        // 剪枝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if (left < n) {
            dfs(curStr + "(", left + 1, right, n, res);
        }
        if (right < n) {
            dfs(curStr + ")", left, right + 1, n, res);
        }
    }
}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class Solution:
    def generateParenthesis(self, n: int) -> List[str]:

        res = []
        cur_str = ''

        def dfs(cur_str, left, right, n):
            """
            :param cur_str: 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字符串
            :param left: 左括号已经使用的个数
            :param right: 右括号已经使用的个数
            :return:
            """
            if left == n and right == n:
                res.append(cur_str)
                return
            if left < right:
                return

            if left < n:
                dfs(cur_str + '(', left + 1, right, n)

            if right < n:
                dfs(cur_str + ')', left, right + 1, n)

        dfs(cur_str, 0, 0, n)
        return res
方法二:广度优先遍历

通过编写广度优先遍历的代码,读者可以体会一下,为什么搜索几乎都是用深度优先遍历(回溯算法)。

广度优先遍历,得程序员自己编写结点类,显示使用队列这个数据结构。深度优先遍历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使用系统栈,在递归方法执行完成的时候,系统栈顶就把我们所需要的状态信息直接弹出,而无须编写结点类和显示使用栈。

下面的代码,读者可以把 Queue 换成 Stack,提交以后,也可以得到 Accept。

读者可以通过比较:

1、广度优先遍历;

2、自己使用栈编写深度优先遍历;

3、使用系统栈的深度优先遍历(回溯算法)。

来理解 “回溯算法” 作为一种 “搜索算法” 的合理性。

还是上面的题解配图(1),使用广度优先遍历,结果集都在最后一层,即叶子结点处得到所有的结果集,编写代码如下。

代码实现 3:

(前 2 个 Java 代码写法没有本质不同,仅供参考。第 3 个 Java 代码仅仅是把 Queue 换成了 Stack ,广度优先遍历就改成了深度优先遍历。)

// 版本一
import java.util.ArrayDequ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Deque;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Queue;

public class Solution {

    class Node {
        /**
         * 当前得到的字符串
         */
        private String res;
        /**
         * 剩余左括号数量
         */
        private int left;
        /**
         * 剩余右括号数量
         */
        private int right;

        public Node(String str, int left, int right) {
            this.res = str;
            this.left = left;
            this.right = right;
        }
    }

    public List<String> generateParenthesis(int n) {
        List<String> res = new ArrayList<>();
        if (n == 0) {
            return res;
        }
        Queu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queue.offer(new Node("", n, n));

        while (!queue.isEmpty()) {

            Node curNode = queue.poll();
            if (curNode.left == 0 && curNode.right == 0) {
                res.add(curNode.res);
            }
            if (curNode.left > 0) {
                queue.offer(new Node(curNode.res + "(", curNode.left - 1, curNode.right));
            }
            if (curNode.right > 0 && curNode.left < curNode.right) {
                queue.offer(new Node(curNode.res + ")", curNode.left, curNode.right - 1));
            }
        }
        return res;
    }
}
// 版本二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Queue;

public class Solution {

    class Node {
        /**
         * 当前得到的字符串
         */
        private String res;
        /**
         * 剩余左括号数量
         */
        private int left;
        /**
         * 剩余右括号数量
         */
        private int right;

        public Node(String res, int left, int right) {
            this.res = res;
            this.left = left;
            this.right = right;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ode{" +
                    "res='" + res + '\'' +
                    ", left=" + left +
                    ", right=" + right +
                    '}';
        }
    }

    public List<String> generateParenthesis(int n) {
        List<String> res = new ArrayList<>();
        if (n == 0) {
            return res;
        }
        Queu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queue.offer(new Node("", n, n));
        // 总共需要拼凑的字符总数是 2 * n
        n = 2 * n;
        while (n > 0) {
            int size = queue.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Node curNode = queue.poll();
                if (curNode.left > 0) {
                    queue.offer(new Node(curNode.res + "(", curNode.left - 1, curNode.right));
                }
                if (curNode.right > 0 && curNode.left < curNode.right) {
                    queue.offer(new Node(curNode.res + ")", curNode.left, curNode.right - 1));
                }
            }
            n--;
        }

        // 最后一层就是题目要求的结果集
        while (!queue.isEmpty()) {
            res.add(queue.poll().res);
        }
        return res;
    }
} 
// 版本三 
import java.util.ArrayDequ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Deque;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Queue;
import java.util.Stack;

public class Solution {

    class Node {
        /**
         * 当前得到的字符串
         */
        private String res;
        /**
         * 剩余左括号数量
         */
        private int left;
        /**
         * 剩余右括号数量
         */
        private int right;

        public Node(String str, int left, int right) {
            this.res = str;
            this.left = left;
            this.right = right;
        }
    }
    
    // 注意:这是深度优先遍历

    public List<String> generateParenthesis(int n) {
        List<String> res = new ArrayList<>();
        if (n == 0) {
            return res;
        }

        // 查看了 Stack 源码,官方推荐使用 Deque 对象,
        // 注意:只使用栈相关的接口,即只使用 `addLast()` 和 `removeLast()`
        Deque<Node> stack = new ArrayDeque<>();
        stack.addLast(new Node("", n, n));

        while (!stack.isEmpty()) {

            Node curNode = stack.removeLast();
            if (curNode.left == 0 && curNode.right == 0) {
                res.add(curNode.res);
            }
            if (curNode.left > 0) {
                stack.addLast(new Node(curNode.res + "(", curNode.left - 1, curNode.right));
            }
            if (curNode.right > 0 && curNode.left < curNode.right) {
                stack.addLast(new Node(curNode.res + ")", curNode.left, curNode.right - 1));
            }
        }
        return res;
    }
}
方法三:动态规划

第 1 步:定义状态 dp[i]:使用 i 对括号能够生成的组合。
注意:每一个状态都是列表的形式。

第 2 步:状态转移方程:

  • i 对括号的一个组合,在 i-1i 对括号的基础上得到,这是思考 “状态转移方程” 的基础;
  • i 对括号的一个组合,一定以左括号 “(” 开始,不一定以 “)” 结尾。为此,我们可以枚举新的右括号 “)” 可能所处的位置,得到所有的组合;
    枚举的方式就是枚举左括号 “(” 和右括号 “)” 中间可能的合法的括号对数,而剩下的合法的括号对数在与第一个左括号 “(” 配对的右括号 “)” 的后面,这就用到了以前的状态。
    状态转移方程是:
dp[i] = "(" + dp[可能的括号对数] + ")" + dp[剩下的括号对数]

“可能的括号对数” 与 “剩下的括号对数” 之和得为 i-1,故 “可能的括号对数” j可以从 0 开始,最多不能超过 i, 即 i-1
“剩下的括号对数” + j = i - 1,故 “剩下的括号对数” = i - j - 1

dp[i] = "(" + dp[j] + ")" + dp[i- j - 1] , j = 0, 1, ..., i - 1
第 3 步: 思考初始状态和输出:
  • 初始状态:因为我们需要 0 对括号这种状态,因此状态数组 dp0 开始,0 个括号当然就是 [""]
  • 输出:dp[n]
    这个方法暂且就叫它动态规划,这么用也是很神奇的,它有下面两个特点:
    1、自底向上:从小规模问题开始,逐渐得到大规模问题的解集;

2、无后效性:后面的结果的得到,不会影响到前面的结果。

代码实现4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olution {

    // 把结果集保存在动态规划的数组里

    public List<String> generateParenthesis(int n) {
        if (n == 0) {
            return new ArrayList<>();
        }
        // 这里 dp 数组我们把它变成列表的样子,方便调用而已
        List<List<String>> dp = new ArrayList<>(n);

        List<String> dp0 = new ArrayList<>();
        dp0.add("");
        dp.add(dp0);

        for (int i = 1; i <= n; i++) {
            List<String> cur = new ArrayList<>();
            for (int j = 0; j < i; j++) {
                List<String> str1 = dp.get(j);
                List<String> str2 = dp.get(i - 1 - j);
                for (String s1 : str1) {
                    for (String s2 : str2) {
                        // 枚举右括号的位置
                        cur.add("(" + s1 + ")" + s2);
                    }
                }
            }
            dp.add(cur);
        }
        return dp.get(n);
    }
}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class Solution:
    def generateParenthesis(self, n: int) -> List[str]:
        if n == 0:
            return []

        dp = [None for _ in range(n + 1)]
        dp[0] = [""]

        for i in range(1, n + 1):
            cur = []
            for j in range(i):
                left = dp[j]
                right = dp[i - j - 1]
                for s1 in left:
                    for s2 in right:
                        cur.append("(" + s1 + ")" + s2)
            dp[i] = cur
        return dp[n]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 回答1: 好的,我来用中文回复这个链接:https://leetcode-cn.com/tag/dynamic-programming/ 这个链接是 LeetCode 上关于动态规划的题目集合。动态规划是一种常用的算法思想,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最长公共子序列、背包问题、最短路径等等。在 LeetCode 上,动态规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很多题目都需要用到动态规划的思想来解决。 这个链接里包含了很多关于动态规划的题目,按照难度从简单到困难排列。每个题目都有详细的题目描述、输入输出样例、题目解析和代码实现等内容,非常适合想要学习动态规划算法的人来练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这个链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动态规划算法的资源,建议大家多多利用。 ### 回答2: 动态规划是一种算法思想,通常用于优化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由于其成熟的数学理论和强大的实用效果,动态规划在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动态规划常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如背包问题、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同时,在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中,动态规划也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算法中,如链路优化、路由算法、网络流量控制等。 对于算法领域的程序员而言,动态规划是一种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点。在LeetCode这样的程序员平台上,题目分类和标签设置十分细致和方便,方便程序员查找并深入学习不同类型的算法LeetCode的动态规划标签下的题目涵盖了各种难度级别和场景的问题。从简单的斐波那契数列、迷宫问题到可以用于实际应用的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等,难度不断递进且话题丰富,有助于开发人员掌握动态规划的实际应用技能和抽象思维模式。 因此,深入LeetCode动态规划分类下的题目学习和练习,对于程序员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 回答3: 动态规划是一种常见的算法思想,它通过将问题拆分成子问题的方式进行求解。在LeetCode中,动态规划标签涵盖了众多经典和优美的算法问题,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矩阵链乘法、背包问题等。 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记忆化搜索”,即将中间状态保存下来,避免重复计算。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一张二维表来记录状态转移过程中的中间值,例如动态规划求解斐波那契数列问题时,就可以定义一个二维数组f[i][j],代表第i项斐波那契数列中,第j个元素的值。 在LeetCode中,动态规划标签下有众多难度不同的问题。例如,经典的“爬楼梯”问题,要求我们计算到n级楼梯的方案数。这个问题的解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维护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记录到达每一级楼梯的方案数即可。类似的问题还有“零钱兑换”、“乘积最大子数组”、“通配符匹配”等,它们都采用了类似的动态规划思想,通过拆分问题、保存中间状态来求解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动态规划算法并不是万能的,它虽然可以处理众多经典问题,但在某些场景下并不适用。例如,某些问题的状态转移过程比较复杂,或者状态转移方程中存在多个参数,这些情况下使用动态规划算法可能会变得比较麻烦。此外,动态规划算法也存在一些常见误区,例如错用贪心思想、未考虑边界情况等。 总之,掌握动态规划算法对于LeetCode的学习和解题都非常重要。除了刷题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动态规划书籍,例如《算法竞赛进阶指南》、《算法数据结构基础》等,来深入理解这种算法思想。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水花

您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