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利用发射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6年,赫兹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发生,接收和散射等特性。到了1922年,“无线电之父”马可尼正式提出雷达这一概念至其后几十年的发展中,雷达多用于军事领域,特别是在军事侦察与预警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民用领域或者说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却很少看到雷达的身影。提到雷达,大家肯定会想到巨型的天线,大圆盘般的接收器。笨重,昂贵,功耗大的标签也会加在它身上。然而,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随着天线尺寸和和芯片的极度缩小,现有很多微型雷达已经面世。在可预见的将来,更多雷达设备会以微型器件的形式被开发出来。他们是物联网浪潮中重要的一个类传感器,带来一些全新的人机交互上的创新。逐渐地,步入寻常百姓家中,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2015年的谷歌I/O大会上,谷歌发布了一款迷你雷达 project soli。它最大的亮点就是仅靠一块指甲大小的雷达传感器就可以识别空中很小的手势动作。因为它的面积很小,所以它可以很轻松嵌入任何电子设备中,如手表,手机,电视中。用户可以直接对嵌入soli的电子设备进行隔空控制。即使对小屏幕的设备,也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实现这项黑科技的核心为一套完整的小型雷达系统,负责雷达模块的谷歌工程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