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充满遗憾和后悔!

三选,18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学院学生(荣誉学院)。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四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六个国家级奖项,一个国际级奖项。拿到过腾讯,华为,美团,携程,zoom,蘑菇街等公司的offer。目前在阿里巴巴担任后端开发工作。

​ 回望我的大学四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后悔,后悔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错误的选择。

​ 大一上,后悔认知太过于幼稚,缺乏目标导向的意识。

​ 担任班长,安排了各种活动,比如班级班徽的制作,运动会vlog的拍摄,春游…这些活动再加上学院的事宜占据了我生活和精力的绝大部分。在听到校十佳班集体的演讲之后,我就斗志昂扬的想要去打造我们的班级,最后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但是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成效。当初的认知实在太稚嫩,企图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大学班级团体。如今回想起来,我觉得学校的工作应该作为一个平台,你要利用这些事情去认识朋友、打开认知,至于锻炼能力这种事情,不要强求,因为学校不像公司,大家没有共同的利益驱动,过于强求会起到反效果,大家的三观在不断的成长,班级的概念会变成行政单位,而不是一个社交单位。

​ 认真做课后习题,安心听课,下课自己默默研究课本。大一上,我以这样的模式学习,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最终也没能让我获得一等奖学金(大学期间唯一没有获得一等奖学金的一个学期)。对于绩点这件事,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高性价比的事情,它是各种评奖的门槛,但是它只需要你参加一场考试,而考试是有限题目,有限考纲的!只要你明确目标,把高绩点作为导向,你可以参考往年考题,参考老师划的考点,参考课后习题,学校老师毕竟有限,只要你去总和各个老师的终点,在期末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准备,那么其实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取比较高的绩点。

大一下,后悔没有在仔细研究后就目光短浅地确定了方向。

数学建模竞赛这个不太正确的选择一直贯穿了我的大学四年。选择参加这个比赛的主要原因是在学院竞赛讲座中,负责数学建模的那个学长真的吹的天花乱坠,然后在没有仔细研究之后,我就匆匆入场了,从大一下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大三,参加了不计其数的训练和比赛,可能花费了我大学40%以上的经历,虽然最终也是获得了国家二等奖,但是细细想来投入和我希望的产出还是存在比较大的落差。

​ 总而言之,数学建模竞赛是一个短期收益很高,但长期收益很低的事情。作为一个国家级,国际级比赛,它在学校的认可度很高,获奖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加分,作为你评奖和保研的敲门砖,而且它的难度较低,主观度较高。从功利的角度而言,它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事情,但是从长期来看,它更关注的是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等综合能力,对于写代码这种专业能力的提升着实有限。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代码能力很低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而且这是不符合大家期待的,会导致你失去很多机会。在后续找工作和参加其他比赛的时候这些技术债需要你慢慢偿还。

大二上,后悔随波逐流做了选择,后悔没有抬头看天,只会埋头苦干。

大二上刚开学的时候,我在研究计算机学院同学课表的时候,发现有一门课程叫“创新实践”,询问好友之后知道了是选择一个老师,跟着做科研,做项目。这打开了我的新世界,仔细询问了一下,发现计算机学院top的十几个同学都选了一个导师,在我完全不了解cv的情况下,没有犹豫和研究的,我就选择了那个老师。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老师:“你后面有什么安排?”,我:“准备学习一下算法,比如刷一些acm题目”。这就是我对算法和cv的理解。大流是值得借鉴的对象,但绝对不是你作出决定的因素。

​ 在开始研究cv之后,我被分配去做动作识别相关的领域,天天看论文,然而往往都是看都不写,导致理论一堆,操作拉胯,甚至在一个多学期之后还没有成功复现一个算法;而且我的科研学习不成体系,这里看一篇文章,那里看一篇,没有方向,没有进入科研的状态。其实科研是从刚进入大学就想要做的事情,然而虽然起步很早,但我只是埋头苦做,没有时间和行动上的目标,最后我们组匆匆的复现了一个方法,算是我对科研最后的光芒了(大哭)。在埋头苦干之前一定要先抬头看天找到方向,把远方的大目标切成一个个小目标。

​ 大二下,后悔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没有阅读书籍,缺少野心、认知和执行力。

​ 大二下,课程表上开始被专业课程填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但是我反而走了大一的另一个极端,追求高绩点的容易使得我轻视了专业课程。虽然绩点依旧很高,但是没有真正学到内里,知识不成体系,不进脑子。拿到题目可以做出来,但是面对现实场景和系统的设计要求时就显得十分茫然。这导致后续我在面试的时候吃了非常多的亏,而欠下的这些技术债在面试甚至后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困扰着我。对于公开课和一些非专业相关的课,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但是专业强相关的课,我们不仅要认真完整的听课,还要在课下深入理解,阅读各种书籍,有深度,有广度的把握全局,真真正正的学会这些课程!

​ 随着大二上在科研领域的深入,我们团队提出了一个利用动作识别技术来辅助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的项目,项目可以作为钉钉的等视频课堂的辅助配套软件。我们开始参加挑战杯,大创,新苗等项目型比赛。受限于认知,当初我们这群人聚集在一起,从提出想法开始,我们仅仅把它当做一个项目和比赛去做,没有真真正正想过去创业,所以我们提出的想法比较幼稚,执行落实起来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现在想来着实是格局小了。如果当时我们深入一步,真正落实于实践,即使被哪一步阻塞甚至失败,这些经历也会成为我大学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造成这样结果的本质原因是缺少认知,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条道路。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能力都有限,如何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呢?现在我的回答是:阅读!

大三上,后悔自己挥霍时光,懒散懈怠,迷茫困惑。

大三上不仅专业课的强度更高,而且越来越临近毕业,但是我反而变得携带懒惰,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没了目标(数学建模比赛结束,科研步入稳定),好像生活就这样平平稳稳,没有波澜。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的冬天很冷,然后我每天都早上十点才起床,后来我想要早起,但是我没起来,反而是坐在床上看了会书,然后就睡着了。以前的冲劲烟消云散,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去奋斗,而时间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状态而减慢。在大学生活中,不要选择安逸的过法,给每天设置一个目标,让每天都更有意义。

大三下,后悔自己没有扎根实际,主动去学习。

大三下我在蘑菇街实习,暑假我在阿里实习。这两段实习的持续时间都是两个月,公司对于实习同学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比较安逸,在这样的安逸中,我没有深入自己的努力,局限于眼前,没有从学生思维中跳脱出来,老板给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把老板当成了老师。成长这件事是我们需要一辈子去努力学习坚持的。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这样度过我的大学

  • 持续坚持
    • 阅读,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视野
    • 认识更多的朋友
    • 给每个阶段的自己制定目标
  • 大一
    • 担任班干部,努力去结交班级的同学
    • 加入一些比较大的社团且有意义的社团,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 有效的屏蔽浪费时间的活动,高效利用时间
    • 参加ACM竞赛,在这条道路上拼命成长
    • 学会如何高效地获得高绩点
  • 大二
    • ACM上继续坚持争取获奖
    • 在科研领域找到一个好老师,能够有效负责的教导我,形成双赢的局面;和老师明确目标,制定自己的路线去发表文章
    • 如果科研有很好的应用就将大学认识的朋友聚集起来,做成一个真真正正的项目,落实在实践中,然后运营推广,参加比赛…
    • 如果没有很好的应用就安心在科研的领域沉淀,发表1-2篇文章
    • 在专业学科方向上,系统的去学习,阅读各种书籍,尝试用自己的代码去复现
  • 大三
    • 根据前两年的发展和个人的兴趣,选择保研,考研,就业,出国,然后开始深入的准备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