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扩频技术
扩频技术分类
扩频技术一般分为三类:直扩、跳扩、线性调频。
直扩(DSSS,直接序列扩频)通常用一段伪随机序列(也称伪码)表示一个信息码元,对载波进行调制。伪码的一个单元称为码片。
跳扩(Frequency Hopping ,FH)使发射机的载频在一个信息码元的时间内,按照预定的规律,离散的快速跳变,从而达到扩频的目的。载频跳变的规律一般也是由伪码控制的。
线性调频,其载频在一个信息码元时间内在一个宽的频段中线性的变化,从而使信号带宽得到扩展。由于此线性调频信号若工作在低频范围,听起来像鸟声(chirp),故也称鸟声调制。
扩频理论基础
扩频是一种利用信息处理改善传输性能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的和作用是在传输信息之前,先对所传信号进行频谱的扩宽处理,以便利用宽频谱获得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高的传输速率,同时由于在相同频带上利用不同码型可以承载不同用户的信息,因此扩频也提高了频带的复用率。
由于干扰信息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扩频后能够使窄带干扰得到有效的抑制,提高输出信噪比。
通常的扩频设备总是将用户信息(待传输信息)的带宽扩展到数十倍、上百倍甚至千倍,以尽可能地提高处理增益。
频谱的扩展是用数字化方式实现的。在一个二进制码位的时段内用一组新的多位长的码型予以置换,新码型的码速率远远高出原码的码速率,由傅立叶分析可知新码型的带宽远远高出原码的带宽,从而将信号的带宽进行了扩展。这些新的码型也叫伪随机(PN)码,码位越长系统性能越高。通常,商用扩频系统PN码码长应不低于12位,一般取32位,军用系统可达千位。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是香农信号容量公式。它告诉我们,为达到给定信道容量要求,可以用带宽换取信噪比,即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可以用增大带宽的办法无误的传输给定信息。
扩频通信具备测距能力,通过测量扩频信号的自相关特性的峰值出现时刻,可以从信号传输时间(延迟)的大小计算出传输距离。
扩频码长度与处理增益的关系
G=10 lg(Rc/Rb)
其中:Rc为直扩码速率;Rb为信息码速率,其比率即为扩频码长度,也称扩频信号的带宽扩展因子(扩频因子)。G为扩频处理增益。
例如,扩频码速率为1.2288mcps,信息码速率为2.4kbps,则扩频码长度为512。处理增益为10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