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智慧政务一网统管建设方案(WORD)

​声明

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真正来源,如标错来源,或对于文中所使用的图片、文字、链接中所包含的软件/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删除,谢谢。将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仅用于行业知识分享,供个人学习参考,不得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 建设背景 6

二、 建设目标 7

三、 建设必要性 7

四、 存在问题 8

五、 总体架构 9

六、 总体建设方案 9

6.1. 监测预警平台 9

6.1.1. 日常监督管理 9

6.1.2. 信息采集管理 10

6.1.3. 监测预警管理 11

6.2. 城市指挥调度平台 15

6.2.1.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15

6.2.2. 协同工作子系统 36

6.2.3. 综合评价子系统 39

6.2.4. 督查监管子系统 42

6.2.5. 考勤管理子系统 44

6.3. 综治专题 45

6.3.1. GIS全景分析 45

6.3.2. 大数据分析 47

6.3.3. 网格化治理 49

6.3.4. 综治管理 53

6.3.5. 事件管理 56

6.3.6. 工作管理 58

6.3.7. 政务管理 61

6.4. 市场监管专题 63

6.4.1. 企业信用监管 63

6.4.2. 市场监管投诉举报中心 63

6.4.3. 明厨亮灶监管 67

6.4.4. 智慧农贸市场监管 70

6.4.5. 智慧药品监管 79

6.4.6. 智慧电梯安全监管 88

6.4.7. 智慧叉车监管 93

6.4.8. 智慧压力管道监管 97

6.5. 城管专题 104

6.5.1. 城市服务与管理综合指挥 104

6.5.2. 城市建设与管理业务信息 105

6.5.3. 市政园林管理 105

6.5.4. 智慧城市综合执法信息 105

6.5.5. 公共安全事件应用处置信息 106

6.5.6. 智慧城管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 106

6.5.7. 智慧城管应急指挥 107

6.6. 城市大脑 107

6.6.1. 可视化展示平台 107

6.6.2. 大数据分析平台 118

6.7. 大数据中心平台 121

6.7.1. 应用系统 123

6.7.2. 数据流程 131

6.7.3. 数据库系统 186

七、 实施培训方案 188

7.1. 项目实施方案 188

7.1.1. 项目实施的方式和策略 188

7.1.2. 项目实施的内容和阶段划分 189

7.1.3. 技术文档提交 189

7.2. 项目培训方案 190

7.2.1. 培训目的 190

7.2.2. 培训原则 190

7.2.3. 培训对象 191

7.2.4. 培训计划及方式 191

八、 风险与风险管理 193

8.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93

8.1.1. 技术风险 193

8.1.2. 管理风险 193

8.1.3. 组织风险 194

8.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94

8.2.1. 技术风险对策 194

8.2.2. 管理风险对策 195

8.2.3. 组织风险对策 195

建设目标

一网统管是通过流程变革、技术支撑、线上线下协同,提升城市的"自治力”,不断发现客户关键问题,并对准这些问题,横向整合各委办局、纵向拉通区、街镇,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进行高位管理、协调、拉通的治理体系。

以信息汇集、运行监控、监管指挥、协同联动为基本功能,通过共享、整合、优化、拓展、提升等手段,打造集常态运行与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综合平台”。建立问题及时发现一自动流转一高效处置闭环机制,实现城市运行治理全区域覆盖、全天候运行和全过程闭环,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从多条线的"以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对象为中心"的集成作战模式转变

组织架构从分散到整体,组织职责从管理到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将一体化、智能协同的理念贯穿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促进政府运行机制的模式再造与机制革新,改进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

  • 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

以5G、Al、大数据等技术全面赋能各项应用,形成科技驱动、可自进化的新型生产力,提升治理能力通过部门一体化协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综合效能,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生产关系。

建设必要性

  • 整合基层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

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强化党建引领,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支部党小组组长。合理确定网格监管任务和事项,科学配置网格员力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网格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整合现有设在乡镇和街道的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各系统指挥信息资源,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

  •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穷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

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化与城市规划结合得不够紧密。当前,城市分工越来越细,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运作的内容越来越多,特别需要有一个系统、科学、权威的城市建设与信息化互融的规划。没有统一的信息化领导组织和支撑平台,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组织,很难形成统一的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和技术标准,为以后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带来很大难度。

二是各类信息整合共享困难。在统一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实际的需要城市建设和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信息不共享、数据不共用等问题,相当多的信息资源存在单调、重复、陈旧现象,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持续应用和持续发展。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必将打破原有的信息利益格局。这需要各个部门以大局为重,打破部门利益的局限。

三是信息化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各区县、各部门的财政条件、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条件不一样,各自发展信息系统的力度和水平也不一样。信息应用限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缺乏等因素处于偏低水平,跨部门应用很少。全民的信息化意识不强,存在条块分割、封闭经营现象,未能形成综合优势。

四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不够。网络基础设施、主机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目录标准、资源共享的法规、标准、协调机构等保障因素没有统筹,常常发生相互之间的脱节和制约,造成城市管理与服务效率急剧下降。

五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经费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智慧城市发展的要求,网络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应用项目的建设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及相关政策支持,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难以有计划进行。

总体建设方案

监测预警平台

日常监督管理

日常监督子系统主要是对市场监管行业及重点企业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有效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日常监督主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督办、有整改、有奖惩、有总结的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落实重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及安全生产情况并记录监督检查结果,有利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整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法规及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信息采集管理

系统通过媒体和社会群众举报、网格巡查人员问题上报和多系统对接问题采集等多渠道实现向指挥中心报送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为调度人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提供支撑。其中现场工作人员的案件采集终端应用系统提供表单填写、现场拍照、录音和地理信息快速定位等多种采集手段,通过无线网络将所采集到的对城市部件、事件所发生问题的各种现场多媒体信息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受理平台。

政府热线

社会群众通过拨打政府便民热线电话等多渠道进行问题的举报。

媒体和社会群众

媒体和社会群众通过市民呼叫系统、一网通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进行问题的举报。

网格巡查人员

巡检人员、网格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现场音视信号从现场传到可视化指挥中心,也可在视频监控发现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指挥调度就近人员支援。

多平台对接

  1. 与“天网工程”对接

将“天网工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和信息记录与本平台进行数据共享。

对于视频中发现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传至本平台。

  1. 与“雪亮工程”对接

将“雪亮工程”的监控信息资源和大数据与本平台进行数据共享。

对于视频中发现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传至本平台。

  1. 其他平台对接

除以上三个平台的对接,平台还可将市场监管、智慧城管、智慧党建、综治平台,环保检测平台、智慧交通、,微信矩阵、气象监测平台等全部集中到本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域的信息数据集合中心。

监测预警管理

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市场监管理念和手段,是市场监管在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形成数据整合、模型构建、风险研判、动态监测等全流程智慧监管,实现市场主体掌握更全面、风险认知更清晰、综合研判更精准、市场监管、党建、城管和综治更有效,不断提升日常工作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及早发现防范化解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让预警跑在风险前面,推动由粗放监测向精准监测转变、由传统监管向现代监管转变。

针对网格化管理、信用监管、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相关业务条线,提供包括综合查询、业务统计、决策支持、风险预警、综合分析、移动端APP等功能的数据分析。增加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实现监管态势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和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智慧监管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监测预警信息报送

获取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对事件信息进行分级管理,调用有关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和综合研判,并将结果进行二、三维可视化;根据事件信息的模拟预测和综合研判结果,比对分级指标,确定事件目前预警级别,必要时可对分级进行调整;对预警分级指标(标准)进行管理维护。

专业预警信息

系统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历史数据、各类统计数据、各相关部门预测分析结果数据以及各种监测监控数据。其中历史数据、统计数据、预测分析结果数据主要通过各业务系统获取,监测监控数据主要通过监测监控系统获取。预测预警系统也提供信息的手工录入功能。

信息获取的渠道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来源于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电话、传真、图片/像、文字等);二是来源于下级预警平台(专项指挥部或部门应急平台)报送的预警信息;三是来源于国家体系中其他预警平台和相关部委办局的各种预警信息。系统通过接口方式接入预警信息,并分类以列表形式进行显示和查阅。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范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综合预测分析

依据突发事件发展的规律,结合突发事件现场、周边环境及气候条件等信息釆用各种事故发展与影响后果模型、人群疏散模型、危险性分析与安全评估模型、预警分级模型等各种预测模型,模拟预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趋势、规模、影响范围、危险程度等。对事件后果以及次生、衍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进行综合研判,为预警发布、决策指挥等提供基础。

在分析识别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伤亡人数、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预测以及可用的救援力量、应急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由系统自动给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建议。

根据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灾害,对事件涉及到的危害性、承载体受损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救援资源和能力相关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预警信息发布

根据综合预测分析结果,和相关预案对于预警等级的指标规定进行对比,给出事件的预警级别建议。按照相关预案规定,形成预警发布信息,进入预警发布流程。对预警信息进行维护。

根据预警级别,可将预警信息发布到相应的应急指挥部门,以及通过网络、短信、传真方式直接发送到成员单位。

  • 门户网站:将通过审批的事件信息和进展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准确、及时发布事件预警信息。

  • 短信发布:通过本模块接口,可获取需要发送短信的内容和需要发送的人员接收的人员如果没有对应手机号码,需要在通讯录中匹配好手机号码。

  • 传真:通过多路传真系统,发布预警相关信息。

预警分级指标管理

对预警分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及其事件类型关联关系进行维护管理。在预警管理时,可以根据具体事件类型查找到相关指标信息,提供定级参考。

突发事件按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预警级别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

模型管理

对模型信息进行维护。实现预警预测模型的建立、修改、删除、查询等。包括模型名称、模型分类、模型生成日期、模型版本、模型的使用范围、限制条件和使用说明、部署方式、模型输入输出参数及推演过程。

需分类建设各类模型库结构、存储格式,包括模型实体和模型目录、模型元数据以及模型参数等。实体须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可以独立运行或以Web service接口封装,独立运行的模型应具有标准的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定义。专业模型主要分为。

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对各类监管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比对、关联计算、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研判和预警预测,及早发现防范本地区苗头性风险,为辅助地方领导决策及开展重点监管、联合监管提供支持。一网通管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是根据所监测对象的特点,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监测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并评价各种风险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向预警相关处置机构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的系统。因此,要构建预警系统必须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类别加以分析处理;其次,依据预警模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判;同时,结合风险线索,关联生成风险预警;最后,依据评判结果设置预警区间,核查预警后,并采取相应对策。

风险预警系统设计

风险预警管理平台技术要求高,其整体技术架构需包括以数据管理、算法流程可视化编辑、模型管理、算法管理、任务管理、监控管理、系统管理等部分组成。

风险模型管理

风险预警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名称、数据需求、分析算法、研判标准、输出结果等内容。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验证、修正机制,通过实际应用不断迭代优化风险预警模型,提高模型准确性,不断拓展模型应用范围。

风险线索管理

风险线索管理是通过对投诉举报信息、失信信息、日常监管信息等数据进行关联、分类、聚类等分析,发现投诉举报高频事件、舆情热点事件、检查异常集中爆发事件等本地区重要的风险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按照监管对象、监管行为、监管行业、监管区域等多个维度,定位问题线索涉及的各方面要素,为开展风险分析研判提供依据。

风险分析研判

风险分析研判是根据高风险对象的特点及相关联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利用风险分析模型,按照舆情指标、监管指标、违法指标、失信指标、生产经营指标以及行业特征指标等指标体系,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详细分析比对,研判出风险等级,后将研判结果输出到风险处置反馈子系统,同时过程数据统一存档,生成风险事件的过程依据,支撑后续的事件溯源。

风险核查处置

风险处置反馈是针对研判后的结果,以监管事项清单位依据,理清监管职责分工、流程,确认关联部门,后将风险分析的结果及线索数据推送至执法监管系统,及时通知相关业务部门处置风险,排查风险隐患,并反馈结果。本系统接收执法监管系统反馈的处置信息,确认风险线索的研判正确定,完成对模型及标准体系的验证,为模型和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支撑。

城市指挥调度平台

综合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日常处置和管理过程中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构建全面覆盖、集约高效、纵横联动的城市联合指挥体系。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指挥中心人员通过大屏幕可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城市部件信息、问题处理信息、案件信息、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区域、执法人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实现对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可实时查看辖区内的情况,及时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突发事件发生;通过网络监管各种违法现象,安排人员执法;可进行实时视频对讲,监督执法,记录执法全过程,真正做到到监管监督零遗漏。集多平台数据,形成覆盖全区域的信息数据集合中心和过程指挥调度中心,可召开区域县镇村三级视频大会,安排任务,协调工作,提升快速协同处置能力与高效指挥调度能力,达到整体联动效果。

大屏幕系统

系统应以先进、成熟的数字图像、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为基础,能与其他子系统有很好的兼容和协同工作。同时,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功能扩容性和技术升级性,以适应使用需要和技术的发展。

结合综合执法平台指挥中心场地和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大屏幕显示系统。通过这套大屏幕投影拼接系统,可以实时观看与监控调度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GIS电子地图、实时视频监控信号、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各种历史数据图像以及电脑、电视、实物投影仪等信号源的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等多种信息,可随时对各种现场信号和各类计算机图文信号进行多画面显示和分析,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发布调度指令,实现实时监控和集中调度的目的。

GIS地图平台

GIS地图平台调度指挥系统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实现对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城市网格数据、行政执法案件数据等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显示、漫游、分析、建模和更新等功能。

地图显示与管理

地图显示与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地图放大、缩小、漫游、全图显示等地图操作与管理功能。

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和R树索引技术,对海量空间数据具有较快的显示和处理能力。

GPS定位

执法车辆和执法移动端配置GPS接收模块,具有GPS定位功能,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将案件发生位置精确定位到地图上,并且可以显示或查询车辆和个人所在位置、路线轨迹、执法人员的实时路线追踪及周边执法车辆和执法人员位置信息等。通过GPS通讯接口,向指挥中心发送坐标信息,提供定位的依据。

视频监控点定位

通过地图可以标注出每个移动视频监控点的具体坐标位置,并可以根据查询条件选择性显示出来。

查询定位

查询定位模块用于快速定位专题数据,并可查看属性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图形查属性

2、属性查图形

3、条件查询

4、GPS定位查询

5、地名匹配查询

空间统计

空间统计模块能够以城区、街道、社区、格网为统计单位,统计落入空间范围内的专题地物的数目。系统也支持自定义区域统计,根据用户划定的范围,统计不同类型部件或事件的数目。系统能将统计结果输出成HTML、XML、Excel、MDB等格式。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模块能够为管理人员从宏观上提供各项分析结果及统计数据。

大数据展示平台

大数据可视化展示

大数据平台是执法办案系统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法办案系统大数据由领域案件、大队执法、超期案件、罚款金额与案件总数以及上报案件等六部分组成。上报案件模块根据案件的紧急程度进行滚动播放。

工程点全景显示

基于GIS在线地图,显示各个不同的工程点信息。点击工程点信息后,可显示对应工程点的详细信息。

进度在线跟踪

基于GIS在线地图,显示执法点信息,并根据系统数据自动计算进度点。能够实时的掌握各个事件的调度进度以及结果,不同的进度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为下一步调度计划提供依据,实现事件上报地图管理。

电子围栏区域分布

设定指挥调度区域电子围栏,可通过地图查看围栏内人员分布、车辆分布、人数统计、车辆数量统计等。电子围栏是基于在线地图,添加多个经纬度,在地图上形成区域边界。人员的实时位置标识在地图上,可以清晰显著的分辨是否在调度区域内。

GPS车载监控平台

平台由三部分组成:(1)移动终端,其中装有GPS定位接收器、各种传感器、数据智能处理器和移动网络通信模块等;(2)数字通信网络,建立连接指挥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中心的专网,实现车辆定位数据和调度信息的双向传输;(3)GIS指挥中心平台,由具有调度、管理、报警、监控、决策和大型电子地图的GIS功能的软件系统组成。

车辆定位显示

车辆定位显示是本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

车载终端接收GPS定位信息和采集车辆状态信息,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定时、定距、越区或点名上传数据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能随时掌握入网车辆的位置和运行轨迹。

指挥中心可对处于报警状态和非报警状态的车辆进行隐蔽的跟踪监控。

车辆位置显示

对不同类型车辆使用不同的符号显示,使之能清楚地区分。对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车辆也用不同颜色进行显示。车辆与地物对象有明显区别,反应速度快。不同类型车辆可用不同符号来显示。对某一辆车操作员可自己设置显示。可显示轨迹。车辆实时跟踪中的车辆选择列表列出了当前所有在线车辆及其是否点名、是否显示两种状态,被选中的车辆为主跟踪车辆,主跟踪车辆在地图上用红色标识出来,其它非主跟踪车辆在地图上用灰色标识。

车辆状态显示

用文字方式显示所在点经纬度、车辆的速度、定位时间、车辆运行或所处的状态等实时状态信息(执行任务或是待命等)。

车辆参考位置显示

文字显示车辆所处位置的可参照物,如路名、重要单位及附近的建筑物名称等。

多窗口显示

对用户数量众多的系统,需要在一台双屏工作站上能监控多个区域、多个车辆。系统提供多窗口监控方式,即多辆车可同时显示在一个窗口内;进一步可开多个窗口装载多幅地图,同时监控不同地区的车辆。并可以分别进行独立操作。

车辆查询

车辆查询功能模块提供了人机交互方式查询车辆的基本信息,系统提供以下车辆查询模式。

单车点选查询

根据车牌号能唯一定位残土车辆、执法车辆等,显示车辆的基本信息,并在图中高亮显示车辆的位置,跟踪车辆的运行轨迹。

空间范围查询

空间范围查询是根据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查询,根据用户选定的网格或划定的空间范围,查看落入范围内的车辆状态及其详细属性。

模糊查询

根据车辆的基本属性和状态对车辆进行模糊查询。

车辆的详细属性包括车辆编号、车牌号、车辆类型、司机姓名、司机联系方式等信息。

车辆监控

车辆监控是指指挥中心对车载终端的远程控制,包括车载装置工作参数设置、车载装置检测、车辆跟踪等。

车载装置参数设置

服务器端程序通过与车载装置进行通讯,遥控设置车载单元的基本工作参数。如中心通信号码、用户代号、发送定位信息的间隔、超速限制值、越界区域值等。当车辆运行超过一定的警戒区域时将自动报警。

车载装置监控命令

系统向车载终端发送特定的监视、控制指令对车载装置进行控制,如车载终端初始化、车载终端正常工作检测、锁车电/油路、监听等。

车辆跟踪

用户通过在电子地图中拾取关注的车辆,将其设置为跟踪目标,系统能够实时显示车辆的运行路线,并对目标车辆高亮度显示。当指挥中心对某台车辆需实时追踪时,系统自动最大化的显示车辆的当前地点,和前两分钟的行车轨迹, 地图连续自动以蓝色线条描述需监控车辆的运行路线。并通过文字的方式描述车辆当前位置、接收时间、车速、发动机状态和有无报警等情况。此外,系统30秒自动刷新一次车辆的最新位置。

车辆调度

车辆调度功能模块允许指挥中心发出对指定车辆的调度指令,能够对任何入网车辆的单车、车组、车队进行单呼、组呼、群呼,就近调度车辆在指定时间至指定地点进行工作。该模块主要用于对巡查车辆及环卫车辆进行调度,指定车辆的巡查路线。系统提供文字和广播两种方式进行调度。

文字调度

用户选择车辆,录入任务调度信息。信息以短消息方式发送到车载终端,并以文字显示,传达调度任务。

广播调度

用户能够设置广播寻车参数,对一类或一组车辆进行广播,符合要求的车辆将作出应答并返回当前工作状态,中心能对这些车辆进行调度和派遣。包括定点寻车和通知派遣等。

定点寻车:广播寻车区域参数,符合要求车辆自动回报当前位置与工作状态。

通知派遣:对一类或一群车辆广播通知或进行调度派遣。

车辆管理

车辆管理模块对残土车辆和执法车辆进行管理,所有车辆配备GPS车载终端设备,并以车牌号作为唯一标识码。车辆管理包括业务管理和终端自检等功能。

业务管理

系统提供业务管理功能,通过表单录入的形式注册、注销入网车辆,对车辆的属性档案进行管理,允许修改及查询。系统将司机基本信息与车辆进行关联,同时能够查看车辆的责任人及其相关信息。主要是进行入网车辆注册和注销,车辆属性修改,车辆查询等。

车辆注册:通过车辆注册功能,可以将环卫车辆和巡查车辆进行入网,从而实现对车辆的GPS定位监控管理。

车辆注销:对于报废的车辆,可进行注销,退出GPS监控网络。

车辆属性修改:车辆属性包括:车牌号、车辆型号、颜色、使用单位、司机姓名、投入使用日期、购买日期、生产日期、维修保养记录、油耗记录、是否保险、保险类型、保险公司名称、车辆照片等。有权限的操作员可修改车辆属性。

车辆查询:可按属性查询车辆。

车辆维修记录:登记维修的具体情况,如故障类型,维修时段等,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依据。

监控统计

指挥中心可完成各种报表统计工作,如指挥中心与终端通信情况统计、车辆报警求助统计,每天车辆的出车时间、统计时段内的出车次数、巡查作业的里程数,指定路线的是否巡查到位等。

车辆轨迹

轨迹记录与回放功能模块实时记录车辆的运行轨迹,并能够对指定车辆的轨迹进行回放。

轨迹记录

可以显示出过去某段时间内车辆的运行轨迹,这段轨迹是根据这段时间内车辆点名时回传的车辆位置描绘出来的,因而在这段时间内点名次数越多,轨迹描绘越细致、准确。

轨迹回放

系统能够对车辆在某段时间内的行驶路线进行重现。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对车辆的行车轨迹进行查询,并进行数量统计。系统提供轨迹回放操作面板,允许用户选择目标车辆,以及需要回放的时段。提交后,系统根据时间段从“车辆位置历史数据表”查找车辆的位置信息并以时间排序,在电子地图中模拟显示。也可将这段轨迹保存成地图上的路线。可查询轨迹上每个点当时的状态。

可视化管控平台

实现对市政基础资源管控包括城市部件、城市事件、道路信息、人员(巡查人员、养护人员)、车辆、地下管线、桥梁、绿化等信息的可视化监管与信息展现,并与事件管理系统结合实现事件与基础资源、考核信息的关联整合,用户通过指挥平台可以进行相关管控系统的应用,实现对信息的查询、追踪、处理等操作功能。

人员管控

包括调度人员定位和执法档案两部分内容。

可以在地图上查看调度人员定位,并且可以结合视频监控对一些巡更点进行监管考察。主要通过调度人员使用的智能终端进行定位数据上报,结合上报的定位数据,提供调度人员的实时定位信息和历史轨迹查询服务。可以查看每一个街面巡查调度人员设定的巡查范围,巡查路线,以及该调度人员的签到定位点等信息,可以进行巡查路线和历史轨迹的对比作为考核的依据。

人员管控还提供调度人员详细信息的查看以及调度人员当日、当月上报、处置事件信息,调度人员的上月考核信息的关联查阅。

队伍管理

提供范围调度人员信息管理、调度人员档案管理、调度人员勤务管理等功能,实现执法队伍基础信息库的管理。调度人员基本档案:提供个人工作相关基本信息(不涉及调度人员私人信息)、岗位及职责等内容;执法档案管理:通过整合协同处置与考核评价子系统,提供与调度人员本月、本日上报事件、处置事件信息,以及该调度人员的上月考核信息包括名次,考核分数等信息。

勤务管理:可以对调度人员、巡查车辆,进行巡查线路、巡查范围的设定,通过电子围栏的方式设定调度人员、车辆运行范围,并作为调度人员、车辆日常工作范围的基础信息,可以通过管控指挥平台查询调度人员、车辆巡查范围,更可以与GPS定位确定调度人员、车辆轨迹是否符合工作要求。考勤点位管理:对不同的调度人员可以设定不同的街面签到考勤点,只有当调度人员处于该考勤点,进行智能终端考勤签到,才认为该调度人员按时到岗工作。

车辆管控

通过对巡查车辆安装GPS定位设备,将相关的信息通过GPS上报到中心进行车辆实时定位信息和历史轨迹查询服务,进行车辆的巡查路线确认。

可以查看每辆设定的巡查范围,巡查路线,以及该车辆的签到定位点等信息,可以进行巡查路线和历史轨迹的对比作为城管考核的依据。

视频管控

视频监控管控对范围的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可视化管理,通过整合相关视频监控资源,提供视频监控点位信息、设备信息及连接视频图像相关配置信息的管理功能。

同时对视频监控提供管理分类,包括属地分类(按辖区划分)、用途分类(道路监控/河道监控/工地监控等),通过平台实时获取相关视频信息并提供云台控制功能可对监控点进行角度和距离的调控。

视频可视区域管控,对整个分布的视频监控进行可视区域的覆盖区域图层显示,让管理者可以对全区域的视频覆盖情况,可监控区域进行全面直观的了解,在进行基础数据,实时事件,人员定位时,可以快速找到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图像调阅的视频监控,提高非现场管控能力。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使用视频监控平台或可视化管控指挥平台进行街面视频图像调阅,并对通过视频监控发现的城市问题(事件)进行人工抓拍,并通过协同处置子系统进行城市事件上报。

事件管控

实现对范围内上报的各类城市管理事件基于GIS地图的实时可视化标注与事件信息展现,当调度人员使用智能终端上报或通过视频监控抓拍上报城市管理事件之后,可以通过指挥平台进行事件的可视化定位管理,获取事件详细信息,查看事件当前流程位置及事件详情、相关调度人员信息、多媒体信息等。

沿街店家管控

实现对范围内重点路段的沿街店家信息的详细管理,形成范围内的沿街店家信息资源库,并通过管控平台进行可视化的查询街面沿街店家分布状况,沿街店家基本信息,例如店面,经营范围,店主信息,联系电话等。

异常告警管控

异常告警管控主要有两类信息,一类是调度人员异常告警信息,当调度人员、车辆出现异常状况时,系统进行记录,并在管控平台对状况进行报警提示。另一类是城市事件处置状况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报警提示。

调度人员异常告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脱线预警:调度人员在线监测,如果调度人员掉线超过5分钟,系统进行调度人员员脱线预警;脱岗预警:调度人员工作区域监测,如果调度人员在工作时间,脱离自己负责的信息采集区域,系统进行调度人员脱岗预警;停留预警:在巡查时间,如果调度人员没有进行事件上报,出现在一个位置出现长时间停留状况,超过30分数(时间可以设置),系统进行调度人员停留预警。城市事件异常告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超时预警:通过对各类城市事件设定处置时限,事件处置时限即将超时,系统自动进行事件异常报警。

信息汇总展现

信息汇总展现是可视化指挥应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功能,形成针对街道运行状况统计信息的汇总展现,可以对街道的管理对象,街道范围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一目了然的掌握,可视化指挥系统从不同的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为街道社区管理者提供街道社区范围内的各类运行状况信息,如发生的事件数量,难热点问题,部件设施统计数据等信息。

信息可视化管理

基于地图可视化的方式对街道范围内的各社区信息及各类资源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信息分类的定位以及基础信息展示。

街道社区可视化统计信息展现,将街道范围内按照街道,片区,社区三个层级进行信息统计,在街道范围,统计出整个街道,片区内包含的社区数量,在片区范围,看到在该街道社区的分布状况,在社区范围,可以看到该社区的基础统计信息,如社区居民数量,沿街店家数量,停车场数量等。

轨迹回放

通过对GPS坐标的实时记录,系统实现对于人员、车辆的运行作业轨迹进行回放,回放轨迹可结合排班、预先设定巡查区域进行比对,以判定工作人员和车辆是否完成既定安排的工作巡查任务。

调度人员实时对讲系统

在地图位置实时监控指挥现场调度人员看到的画面,可实时进行对讲和视频通话。

信息提示

信息提示里显示指挥中心发送给每个调度人员的消息。系统会将消息自动推送,提醒用户进行哪些操作。

语音呼叫

能够接听及拨打指挥中心电话以及办公电话(呼叫对讲),方便调度人员通过电话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具有一键拨号功能。

信息呼叫

将检查到的信息或对工作有帮助的重要信息以信息群呼的方式发送到指挥中心及其他调度人员的设备中。亦可在调度人员之间通过群发方式请求援助。

视频呼叫

能够接听及发起指挥中心的视频,方便调度人员通过视频方式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具有一键视频功能。

预案管理系统

预案又称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预案管理模块提供应急预案从平时的结构化和流程化处理,到战时的预案启动、执行、结束等全过程的管理,同时,预案管理模块提供了预案流程的仿真执行,便于预案的演练和培训

预案编制模块

系统提供预案的编制功能。按照预案流程化的方法和步骤,将预案文档形成一个可信息化的预案流程,通过预案编制工具,在信息系统中给予实现。

预案匹配模块

系统预案的自动匹配功能。预案匹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事件的类型、级别、属性等条件,由系统自动在预案资源中与之匹配的预案,查询出来的结果可能不是唯一的。系统将匹配的结果以类表的形式,表现在突发事件的界面中,方便指挥调度人员选择。

第二,与预案相关的各种资源信息同样会根据其关联关系,在预案信息推送的同时,将相应的支持信息推送到指挥调度人员的桌面。这部分信息包括典型案例、专家资源、法律法规等。

预案启动模块

  • 预案快速启动处理模式

系统可采用自动启用应急预案的快速处理模式来加快应急响应速度。

  • 作为应急流程的触发条件,可以选择事件的类型、等级等条件,确保在适当的时候启动预案。

  • 作为预案的自动匹配条件,可以根据事件的类型、级别、危险源等条件自动匹配。

  • 预案执行过程中指令的上传下达,采用与通信系统联动的方式,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信息上传采用点选标注的方式,尽可能减少一线人员的操作强度。

  • 预案正常启动模式

对于等级较高的复杂事件的处理时,可采用正常处理模式进行。

  • 重大事件往往的原因很复杂,有可能是多个应急预案的集合。

重大事件对于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往往也有非常明确的界定,通过领导小组的成立和组织授权活动,可以明确任务执行的责任人。

  • 可以使授权人有足够的权利调动可利用的资源。

  • 也可以在事后评估过程中,界定所有人员的责任

  • 预案的配置启动模式

预案往往是建立在对危险源的风险的评估的基础上,和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为了保证预案流程的执行能够更贴近实际情况,需求对预案的任务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应急指挥的步骤不会受到预案流程的约束。

预案的配置启动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屏蔽部分预案任务。有些预案的预置任务可能暂时不需要执行,可以在预案的任务列表中将其屏蔽。在预案的执行过程中,根据需要在将其分发出来。

第二,增加新的任务。预案中原本没有涉及到的任务,可以以添加临时任务的方式,添加到预案的任务列表中,在启动时和其他任务一同分发。但此临时任务仅限于此次执行,如果需要将其变成正式任务,需要走预案管理流程,经审批发布后,方可将其变为正式任务。

第三,改变预案任务的流程。通过流程工具,修改相应的流程任务的先后顺序或逻辑关系,部署后使流程生效。

预案执行模块

实现各联动处置部门对预案的执行。

预案执行功能包括自动任务、联动任务、新增任务等功能,满足应急指挥的需要。

系统支持多个预案并存执行的需要,系统会自动鉴别已经执行的任务和正在执行的任务,在启动新预案时及时进行配置和调整,这样任务的派发不会出现重复、遗漏等混乱的情况,确保预案流程被正确的执行。

结束预案模块

总指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结束预案,预案结束后,所有初始化的任务将被终止。

  • 事故总结

对事故处理的经过、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和事故责任的划分等信息进行总结,形成事故总结报告。

由于报告数据多为系统自动记录并提供,因此事故报告更为真实、完整。

  • 预案演练

预案的演练可以从一个虚拟事件的产生开始,在系统中实现预案启动、资源调度的全过程,预案演练完成后,根据系统提供的各种分析报表,考评预案的执行效果,从而达到演练的效果。

协同工作子系统

为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工作流的手段,实现城市管理多个专业管理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协同处理、并联工作。

任务分派管理

任务分派管理是指根据事件、部件的责任单位自动识别相应的处理部门,将案件流转到专业部门进行处理。

案件督办管理

案件督办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对案件办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指挥中心领导能够使用该功能模块。根据不同角色的职权范围,指挥中心领导能够督办全区域管理范围内的案件,各单位领导能督办其管辖范围内的案件。

计时管理

计时管理是在案件流转的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执行,对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进行计时,在案件办理结束后根据记时信息对各阶段经办人生成综合评价数据。

计时管理同时对案件办理流程的各阶段进行时限监控,对超过办理期限的案件及将要到期的案件以不同信号灯的方式显示,并对案件经办人发送催办信息。

会议会商

对于不能判定该派给谁处理的事件,可进行设置责任不清操作(“责任不清事件类别”固定为以下五项:“责任不清”、“无主”、“移交争议”、“职能部门协调无果”和“其它”,当责任不清类别为“其它”时,可手动填写责任不清原因),事件存放于责任不清案件箱中且停止计时,当会商后认为该事件可以处理时,设置该事件为责任不清的派遣员通过“恢复责任不清”操作将事件置为正常状态并填写会商结果,进入正常案件流转过程中。派遣员按会商结果将事件批转到相关专业部门。

查看案件办理过程

在事件过程中,业务人员或领导可以随时了解到某案件的办理过程和审批状态,并且可以方便地了解到案件办理的具体流程和业务人员对案件的处理操作和审批意见。对有承诺制时限的案件,系统会自动提示案件办理过程是否超期、案件办理某阶段时间是否超期,方便领导及时对案件进行督办和检查。

事件查询

可根据事件编号、当前处理阶段、当前经办人员、问题分类、事件状态等信息对事件进行查询检索。可查看事件的详细信息,以及相关的多媒体数据。通过图文互查功能进行事件的定位。可对事件的办理过程详细情况进行查看,再现事件办理的全过程。

事件处理

事件处理为专业部门操作使用,事件处理为用户进行案件办理提供了基本的工作模式,所有专业部门用户都能够使用事件处理模块对事件进行办理。

处理反馈

处理反馈主要是对已经处理案件结果输入系统,流转到受理中心,进行进一步核实。

报表统计

提供完善的按照各种统计条件和方法进行统计的功能。用户可以自定义统计条件和统计报表,对上报问题分布情况、业务办理情况进行统计,满足各级用户对案件总体情况的了解和对业务办理情况查询的需要。

综合评价子系统

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就要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

评价统计

根据设置的方案按照不同的周期生成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岗位评价结果。以图表的形式显示结果。区域评价结果可以生成评价专题地图。评价结果能够导出成Excel格式,供后续使用。

区域评价

以单元网格、社区、街道、行政区等区域为划分标准,按不同周期统计各单元区域的评价分值,生成评价结果。

部门评价

对各级专业部门和各级责任主体,按一定周期统计各部门的评价分值,生成评价结果,并直观显示。

岗位评价

通过对监督员的上报数、立案数、立案率、核实数、按时核实数、按时核实率、核查数、按时核查数、按时核查率等进行统计,可以对监督员作出客观评价。通过对接线员的受理数、立案数、正确立案率等进行统计,可以对接线员作出客观评价。

通过对派遣员的派遣数、准确派遣数、及时派遣率、准确派遣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可以对派遣员作出客观评价。

对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和监督考评员进行岗位评价,按一定周期统计各岗位的评价分值,生成评价结果,并直观显示。

考评管理

考评管理功能模块主要提供对考评所需数据的收集以及综合评价的执行。

对于需要手动录入的考评信息,提供每项手动评价规则的录入表单,供用户录入。

对于互动的考评信息,通过网上投票形式收集数据,并将网站数据转入评价数据库。也可以通过自评、互评、部门负责人考核的形式进行补充。

对于系统自动收集的数据在评价执行过程中自动计算并处理。

评价结果统计输出

评价结果统计功能主要提供对考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例如不同等级的占总人数的比例;各社区的合格比例等。系统提供统计管理表单,允许用户对统计的事项进行设置。

考评结果发布

考评结果发布功能由指挥中心使用。各角色能够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评价结果进行审定,并发布结果。

督查监管子系统

督察监管子系统是指通过独立的督察队伍,以日常督察、专项督察的方式,来检查运行效果。根据工作进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日常督察督办、专项督查督办,实现主动巡查的考评模式,是对评价考核子系统评价模式的主要来源以及有力补充。

督察任务生成

督察任务生成模块是系统根据督察要求、督察对象、督察小组、督查时间和规则针对日常督察、专项督查生成督察任务。督察小组内的人员可以在该模块中查看督察对象、督察时间、督察地点等督察任务信息息。

督察任务管理

系统能够对督察任务进行管理,能够查询和查看督察任务的信息,对涉及到需要更改的督察任务进行操作,包括更改督察小组成员组成、督察时间变更、督察对象变更等。

督察上报

督察小组在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可以对问题进行整改意见填报,同时可以对问题处置的要求进行填写,包括处置时限等。形成问题清单,进行派遣给相对应的处置责任部门。

督察监管

通过对督察事件处置计时、处置状态跟踪、处置时限提醒,超期报警等方式对问题过程进行处置监察,确保问题处置工作行为规范、运转正常、监管有力。相关领导可以实时了解事件处置情况,并对事件处置进展进行催办督办,有效保障事件处置的顺利实施。

督察台帐管理

根据督察任务执行结果进行工作记录,建立督察记录的台帐以及汇总,包括执行任务编号、任务人员、事件、资料等。按照任务结果的工作台帐进行汇总,并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分类。

考勤管理子系统

实现对调度人员的上下班排班情况,日常巡查线路,巡查区域,巡查区域巡更点,巡查时间的设定。实现队员巡查计划、巡查线路的设定,并结合GPS定位,轨迹回放进行实际巡查显露和计划巡查线路的对比,提高人员管理效能。

人员勤务计划设定

针对工作计划、岗位设置、人员安排提供勤务信息管理。

排班计划设定

针对一线队员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排班工作的设定,需要指定具体的人员安排和时间日程,同时可以通过日历视图来查看整体的排班情况。可以设定排班。

勤务计划查询

对设定的勤务计划进行查询,按照历史勤务计划、未进行勤务计划、巡查队员、线路等不同的条件进行勤务计划的查询。

自动报警

对人员、车辆在进行巡查中出现的停留、越界、超时等现象进行实时报警,并自动记录报警发生时的时间、地点、路线情况。

综治专题

GIS全景分析

总览

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三维仿真技术,对网格内的人口、建筑、工作人员、公共部件、民生事件等关键要素进行全方位三维实景展现,可通过党组织、建筑物、企业等相关内容进行操作浏览,能够直观、完整地呈现不同网格区域内整体建设情况。并支持对任一基础设施进行详细查看,助力管理者运筹帷幄。

数据流程

数据汇集流程

  • 数据汇聚架构图

数据汇集,共享交换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设(原则上依托国家外网),提供部门业务数据等信息。在数据共享平台基础上,依托统一信息资源目录,通过与国家级平台和地市级平台的数据交换,实现各个部门单位基础信息共享、用户认证信息交互、证照信息共享、办件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和监督考核等。

数据接入流程

数据接入系统提供多种数据采集接口,包括:数据ETL平台接入处理、人工上传文件数据、互联网数据采集等。

采用ETL平台从业务系统数据库中抽取全量数据和定时抽取增量数据,将抽取的数据加载到大数据集群的源数据池中,并生成数据接入处理统计报告;通过ETL平台对源数据池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清洗加工处理,并生成数据质检/清洗加工统计报告;再通过ETL平台对已清洗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处理;最后,在数据资产目录上发布以供业务人员查阅。

数据治理流程

  • 数据治理流程图

数据治理涉及的IT技术主题众多,包括元数据治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

元数据:元数据要求数据元素和术语的一致性定义,它们通常聚集于业务词汇表上。

数据标准:对于数据而言,建立统一的业务术语非常关键,如果这些术语和上下文不能横跨整个企业的范畴,那么它将会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中出现不同的表述。

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保存的时间跨度、数据保存的位置,以及数据如何使用都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某些生命周期管理还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影响。

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的具体措施包括数据详细检查的流程,目的是让业务部门信任这些数据。数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极大提升了治理的水平。

数据指标

指标定义

指标是指具有经济和业务含义、可用数据进行计量的、反映企业财务和业务内涵的指标。根据管理需要可以将指标分为基础指标、计算指标二类。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覆盖全面,易于扩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统一指标体系应覆盖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重要环节,确保分析人员及管理层对影响企业价值的各业务环节进行全面、实时地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指标统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统一指标体系应能够适应分析需求、业务模式和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扩充、完善,指标应该由专职的管理团队根据分析需求,及时地对统一指标体系进行修正,确保统一指标体系满足不断扩展的分析需求。

全局规划,统一体系,分步推动实施的原则

指标体系架构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数据的质量,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全业务指标体系覆盖面广,涉及的业务部门多,工作量大,在指标梳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求全、求快。全公司使用一套指标体系,指标的内涵和计算公式定义清晰,取数数据源和方法明确,确保分析人员与管理层对数据的含义理解一致。需要能够支持循序渐进、分步推动落地实施,产生实际的效用。

合理继承,改进优化,面向实际应用的原则

为保证工作的延续性,指标体系梳理需兼顾前期多方面的成果,深入分析,合理继承,重点面向实际业务应用建立指标体系、完善指标定义及指标管理流程,确保指标体系的落地,提高数据质量。

特殊约定:

为避免指标数目的无限制扩展,对计算过程一致性较高的指标只定义一个基础指标,实际业务需求中对指标提出的过滤条件不定义在指标体系中。

指标梳理方法

指标梳理方法上,使用了“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基本指标”+“维度”进行指标体系描述的思路,重点考虑面向实际业务应用和系统落地,采用以业务分类为标准的层级划分方法构建统一指标体系。

“自顶向下”指的是站在全企业的高度看电信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全业务过程、自顶向下进行演绎使得指标更加体系化,“自底向上”是指基于现有指标体系和业务理解、梳理当前指标存在的问题、自底向上进行归纳。

指标的梳理中 “自底向上”的方法,是指对现有系统数据字典、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经营分析报表等分析应用所包含的指标按不同维度进行拆解,确保统一指标体系能够支撑现有的分析应用需求。

指标分类

为保证指标体系的易用性,以符合用户查找习惯、方便部门归口管理为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共分为4个一级分类,16个二级分类,以及具体细类;

指标项定义

指标项是描述指标的元数据,通过对指标项进行标准化定义,能够统一指标的口径定义,数据出处、计算过程等,使不同业务部门间、业务部门与IT部门间以及IT系统间在理解和计算形成一致理解。

维度定义

维度是描述与分析指标的业务角度,维度通常具有树形汇总关系,有着明确的父子关系和层级结构。将不同维度的具体维值与指标结合,能够满足指标多维度的分析需求,确保指标体系更具应用性。

维度层级是树形结构维度中维值所属层次,以日期维度为例,可分为年、季度、月、周四层。上下层级成员之间应满足一对多的关系,且各维值之间应满足互斥的关系。

维值是维度层级中的最小单元,具有业务含义的单元或者具有实际含义的单元,如2019年,2019年2月是处在不同层级的维值。

维度设计原则

维度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可复用性原则

维度为较多指标共用的常用的分析视角。只出现在一个场景下、非共用的分析视角不作为维度;不属于常见分析、满足偶然的分析需求的分析视角也不作为维度。

相对稳定性原则

维度设计时需要考虑通信行业特点、企业管理要求、业务发展趋势等因素,满足未来一定期间内的分析需求,保持分析视角的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造成的业务使用与系统维护方面的问题。

互斥性原则

同一维度内维值之间具有互斥关系,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合理。

无经济/计量值

维度本身没有计量值,其作用是设定分析的不同场景、不同对象,通过分析指标值的差异变化,得出具体结论。

维度分类

为保持分析工作的规范性、结果可复用性,统一规划维度,建立组织、客户、产品、相关方、资源、其他共6类、35个维度,以满足共性的分析需求。各维度组及包含维度内容如下:

组织维度组

从组织角度分析、展示分析指标,包括核算组织及管理条线两个维度维度项定义

维度项是描述数据维度的元数据,通过对维度项进行标准化定义,能够统一数据的维度编码、维值定义,成为各系统遵循的通用标准,减少数据质量问题。

  • 13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数字化建设方案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