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入剖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制造业与数字浪潮的交汇点,阐述了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体系架构以及平台创新探索路径,最后探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内容涵盖从网络、平台到安全体系的构建,以及不同主体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的角色与应用模式,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与实践参考。
参考资料见文末
1. 工业变革与数字浪潮交汇
1.1 制造业变革与互联网发展
1.1.1 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
-
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从生活服务到生产服务转变,工业互联网成为新交汇点,推动制造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打破传统单点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
互联网商用历程中,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消费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如今工业互联网成为新焦点,促使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从工控系统到智能化制造的跨越。
1.2 数字经济浪潮的外溢效应
1.2.1 数字经济在各国 GDP 中地位
-
OECD 国家 ICT 行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显著,数字经济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并重,推动各国经济增长,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如美国、中国等数字经济规模庞大,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
埃森哲战略与牛津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 - 2020 年各国数字经济在 GDP 中占比持续上升,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2. 工业互联网内涵与体系架构
2.1 工业互联网的定位与内涵
2.1.1 作为关键网络基础设施
-
工业互联网是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形成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
-
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技术架构,更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闭环,实现从设备到产业链的全方位优化。
2.2 我国 AII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2.2.1 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
-
我国 AII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核心、安全为保障,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闭环,涵盖从企业内到企业外的全环节,实现多领域垂直行业扩展。
-
该架构通过整合网络、平台、安全等关键要素,形成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3. 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探索
3.1 架构与技术:打通 IT 与 OT 的工具
3.1.1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
-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涵盖应用层、工业 PaaS 层、IaaS 层和边缘层,各层协同实现工业应用部署、数据处理、知识积累、设备管理等功能,推动工业创新。
-
平台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开放的开发环境,促进工业 APP 的创新与应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灵活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3.2 产业发展:各类主体布局重点领域
3.2.1 国际巨头与我国平台发展
-
国际巨头如 GE、西门子等依托工业技术与数据优势打造高端工业互联网平台,我国也形成 200 余个类平台产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不同主体基于自身优势,如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软件企业等,通过合作与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实现互利共赢。
4. 工业互联网应用与商业模式
4.1 平台应用的路径与模式
4.1.1 面向企业内部的生产率提升
-
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内部生产率提升,通过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提质增效,如陕鼓动力、富士康等企业应用成效显著。
-
企业借助平台打通设备、产线、生产和运营系统,获取数据并进行决策优化,推动生产制造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4.2 商业模式创新与演进
4.2.1 专业服务与功能订阅模式
-
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以专业服务为主,未来向功能订阅、金融服务、交易模式、分成模式等多元化演进,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
平台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功能组件订阅等方式,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5. 工业互联网发展展望
5.1 政策推动与基础设施建设
5.1.1 国家政策与指导意见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 + 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323”行动,工信部印发相关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
政策从战略和政策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构建提供政策保障。
5.2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5.2.1 平台经济崛起与数据价值
-
工业互联网推动平台经济发展,数据成为新的“石油”,算法和软件创造财富与价值,平台所有者拥有强大产业透视能力,引领制造业未来。
-
面对未来,工业互联网需应对数据安全、技术标准、人才短缺等挑战,同时把握平台经济崛起机遇,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