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
通常大气层中水汽、氧气会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目前绝大多数毫米波应用研究集中在几个“大气窗口”频率和三个“衰减峰”频率上。所谓的“大气窗口”是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如图3,我们可以看到毫米波传播受到衰减较小的“大气窗口”主要集中在35GHz、45GHz、94GHz、140GHz、220GHz频段附近。而在60GHz、120GHz、180GHz频段附近衰减出现极大值,即“衰减峰”。一般说来,“大气窗口”频段比较适用于点对点通信,已被低空空地导弹和地基雷达所采用,而“衰减峰”频段被多路分集的隐蔽网络和系统优先选用,用以满足网络安全系数的要求。
24G、77G、79G毫米波
24GHz雷达系统主要实现近距离探测(SRR),77GHz雷达系统主要实现中远距离的探测。
77GHz是汽车前向远程探测的主流方案,而24GHz主要用作车后向和侧向的近程探测。
近程少用77G是因为24G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更高频硬件设计会更难成本更高。
频率 24GHz 77GHz
应用场景 短距离SRR,中距离MRR 中距离MRR,长距离LRR(200米以上)
特点 探测距离短,探测角度(FOV)大,在中短距离有明显优势 探测距离长,角度小,天线是24G Hz的三分之一,雷达本体可缩小,识别精度更高且穿透能力更强
最大适配速度 150km/h以下 250km/h
其他 24G Hz频段与其他无线电设备共享,因而必须限制发射功率 独占频段
目前,比较常见的车载领域的毫米波雷达频段有三类。
其一是24—24.25GHz这个频段,目前大量应用于汽车的盲点监测、变道辅助。雷达安装在车辆的后保险杠内,用于监测车辆后方两侧的车道是否有车、可否进行变道。这个频段也有其缺点,首先是频率比较低,另外就是带宽(Bandwidth)比较窄,只有250MHz。
另一个频段就是77GHz,这个频段的频率比较高,国际上允许的带宽高达800MHz。据袁帅介绍,这个频段的雷达性能要好于24GHz的雷达,所以主要用来装配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探测与前车的距离以及前车的速度,实现的主要是紧急制动、自动跟车等主动安全领域的功能。
第三类应用频段就是79GHz—81GHz,这个频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带宽非常宽,要比77GHz的高出3倍以上,这也使其具备非常高的分辨率(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新智驾注:后文会对“分辨率”有详细阐释),可以达到5cm。这个分辨率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有价值,因为自动驾驶汽车要区分行人等诸多精细物体,对带宽的要求很高。袁帅表示,这个频段在未来的自动驾驶领域会有很广泛的应用。
而在波长方面,24GHz毫米波的波长是1.25cm,而77GHz毫米波的波长大概是4mm,毫米波的波长要比光波的波长长1000倍以上,所以它对物体的穿透能力更强。
- - -毫米波雷达制造工艺
从工艺层面来讲,目前毫米波雷达的两个主要工艺,一个是SiGe,一个是CMOS。SiGe的好处是传统半导体技术很成熟,在77GHz上SiGe的片子已经实现了大规模量产。CMOS的好处是集成度更高,未来可以把基带和射频都集中在一个SoC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优势。从出货量上来看,目前还是SiGe比较大,因为在大功率情况下SiGe的性能比CMOS要好一些。这两种技术目前是并存的,未来的一段时间也将持续并存。
激光的波长远小于毫米波雷达(nm vs mm),所以雾霾会导致激光雷达失效。同样的原因,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轻松超过 200 米,而激光雷达目前的性能一般不超过 150 米,所以对于高速公路跟车这样的情景,毫米波雷达能够做的更好。
严格讲24GHZ电磁波,波长是1.24cm不是毫米波
这个频段也有其缺点,首先是频率比较低,另外就是带宽(Bandwidth)比较窄,只有250MHz。
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720876